5月,毛澤東在姚文元送閱的《北京新華印刷廠軍管會發動群眾開展對敵鬥爭的經驗》文章上作了批示,"在我看過的同類材料中,此件是寫得最好的","建議此件批發全國"。不久,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小組轉發了這一材料,要求全國各地"有步驟地有領導地把清理階級隊伍這項工作做好"。8月,姚文元在《工人階級必須領導一切》的文章中公布了毛澤東的指示:"建立三結合的革命委員會,大批判,清理階級隊伍,整黨,精簡機構、改革不合理的製度,下放科室人員,工廠裏的鬥、批、改,大體經曆這麼幾個階段。""清理階級隊伍"成了"鬥、批、改"的主要內容之一。此後,"清理階級隊伍"作為毛澤東親自抓的"六廠二校"經驗之一,用於指導全國的"鬥、批、改"運動。
兩報一刊元旦社論《用毛澤東思想統帥一切》再次強調:"清理階級隊伍的工作必須抓緊"。在4月舉行的中共九大會議上,"清理階級隊伍"作為"鬥、批、改"的主要內容和步驟被肯定下來。之後,"清理階級隊伍"工作逐漸有步驟、有領導地在全國全麵展開。當時是利用軍管和工宣隊領導的方式,把"文化大革命"前定性的階級敵人,如地主、富農、右派以及"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叛徒"、"特務"、"走資派"、"漏網右派"的人,總之,一切"有問題"的人統統清查一遍。
九大以後,"清理階級隊伍"的重點是"一打三反"和清查"五一六"。
1月31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打擊反革命破壞活動的指示》,主要內容有6項,一是要放手發動群眾,用戰備的觀點觀察一切、檢查一切、落實一切,使群眾認清,打擊反革命破壞活動是一場激烈的階級鬥爭,是打擊帝、修、反"別動隊"的鬥爭,實際上也是一項重要的戰備工作。二是要突出重點,打擊的重點是現行反革命分子。三是要嚴格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分清敵我,區分輕重。四是要大張旗鼓地、廣泛地、深入地做好宣傳、動員。五是要統一掌握批準權限,按照中央規定,殺人要由省、市、自治區革命委員會批準,報中央備案,六是要加強領導,必須由首長負責,自己動手,具體指導,深入實施。
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反對貪汙盜竊、投機倒把的指示》和《關於反對鋪張浪費的通知》,要求在全國範圍內放手發動群眾,掀起大檢舉、大揭發、大批判、大清理的高潮,開展"一打三反"(即打擊反革命分子、反對貪汙盜竊、反對投機倒把、反對鋪張浪費)運動。
清查"五一六"始自1967年下半年。1967年5月,北京出現了少數人參加的"首都五一六紅衛兵團"組織。這個組織利用《五一六通知》公開發表的機會,在北京偷偷印了和張貼誣蔑攻擊周恩來的傳單、大字報,激起了廣大群眾的憤恨。這年8月發生的"揪軍內一小撮"、造反派奪外交部長陳毅的權、火燒英國駐京代辦處等嚴重事件之後,毛澤東認為,必須製止這股"極左"思潮,製止反對周恩來活動的蔓延,打擊"首都五一六紅衛兵團"。
月8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毛澤東審閱的姚文元《評陶鑄的兩本書》一文。毛澤東親自在文中加了一段話,指出所謂的"五一六"的組織者和操縱者,是一個搞陰謀的反革命集團,"這個反革命組織的目的是兩個,一個是要分裂和破壞以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的領導;一個是要分裂和破壞無產階級專政的主要支柱——偉大的人民解放軍"。隨後,這個"首都五一六紅衛兵團"的小組織被揭露出來,其主要成員被拘捕審查。其他地區並未有類似組織,事情本應就此結束,但操縱打擊"首都五一六紅衛兵團"的林彪、江青、康生等人卻別有用心地要求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揪"五一六"分子的政治運動。
,為統一領導,中央成立了清查"五一六"專案領導小組,陳伯達任組長,謝富治、吳法憲為小組成員,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批判和清查"五一六"的運動。因"五一六"並沒有明確的標準和標誌,在清查過程中,負責清查的領導通過查組織、追表現,大搞逼供信和株連,隨意地把自己的對立麵指為"五一六"。林彪、江青等人則趁機把許多反對中央文革小組,反對自己的幹部、群眾打成"五一六"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