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文化名人錄(8)(3 / 3)

黃鎮(1909-1989),安徽桐城人。1927年畢業於新華藝術大學,1931年參加寧都起義,並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五軍團政治部宣傳科科長。參加了長征。曆任中央軍委直屬隊政治部宣傳科科長,紅十五軍團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和民運部部長。抗日戰爭時期,曆任八路軍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民運部部長,晉冀豫軍區政委,一二九師政治部副主任,太行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多次來到武鄉。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九縱隊政委,中央軍委總政治部第一室主任。

黃一濤(1919-2007),山西萬榮人。1938年參加革命工作,1940年調太行山劇團,擔任創作員,1943年秋,太行山劇團改為太行八分區宣傳隊,期間創作了大型話劇《沙柳泉》、《兩畝地》等,後調軍分區工作,解放戰爭時期,隨軍南下。後曾在浙江省任冶金廳黨委書記等職。

黃山定(1910-1996),別名黃聊化,廣東興寧人。擅長版畫、中國畫。1931年加入上海“一八藝社”,同年參加魯迅主辦的木刻講習會,1932年加入上海春地美術研究會,同時加入“左聯”,1934年畢業於上海新華美專,1938年畢業於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隨魯藝木刻團來到武鄉,在太行木刻工廠任美編,後到《東北畫報》、《天津畫報》、《武江畫報》美術編輯。作品有《窮人之家》、《普希金像》等,出版有《山定版畫選》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曆任駐匈牙利大使、駐馬來西亞大使,外交部副部長,駐法國大使,駐美國聯絡處主任,中共中央宣傳部第一副部長,文化部部長,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主任。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共第九、第十、第十一屆中央委員,第十二屆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第十三屆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作品有《長征畫集》等。

黃中堅(1912-1942),廣東中山人。中山煙州學校畢業後,到香港中華中學裏任教,經廖承誌介紹到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後來到太行前線,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華北《新華日報》社編輯,來到武鄉,1942年5月反“掃蕩”中犧牲。

黃君玨(1912-1942)女,原名黃維祜,湖南湘潭人。1927年參加革命,在長沙做婦女工作,後考取複旦大學經濟係,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參加黃嘯曾(1913-1999),安徽桐城人。抗日戰爭時期參加革命,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起先後擔任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編輯,1940年春來到武鄉,任華北《新華日報》編輯,後任晉冀魯豫邊區政府第一廳科長,解放戰爭時期,曾任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教育廳科長、編委會主任、代理廳秘書主任,華北人民政府教育部秘書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任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秘書處副處長、統計研究室主任、辦公廳主任,人民教育社總編輯,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局副局長,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館長、顧問,國家檔案局黨組成員。

龔澎(1914-1970)女,安徽合肥人。1935年參加一二·九運動,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畢業於燕京大學曆史係。1939年到八路軍總部,任八路軍總司令部秘書。後調重慶先後任《新華日報》記者,中共駐重慶代表團秘書,中共香港工委外事組副組長,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方麵新聞組組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曆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部長助理。

章傑儒(1917-1942),河北保定人。1938年進入太行山劇團,先後任演員、政治指導員、劇團黨支部書記等職,1942年5月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