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水和黃河之間是兗州。黃河下遊的九條河道已暢通了,雷夏窪地已彙聚成湖澤了,雍水、沮水也都會同流到了雷夏澤中,能種桑的土地上已經在養蠶,於是人民得以從躲避洪水遷居的高地下到平地居住。這一州的土壤是黑壤,它上麵覆蓋著茂盛的長林豐草。田地列在第六等,賦稅則為第九等。這一州經過十三年的耕耘,才趕上其他各州。這一州的貢物是漆和絲,還有裝在筐子裏進貢的文彩美麗的絲織品。它的進貢道路是由船運經濟水、漯水,直達黃河。
東邊的海直至西邊的泰山,這一地域是青州。已經給居住在東北的夷族劃定疆界,使獲安居;又疏通濰水、淄水,使這一地區也獲得治理。這一州的土壤是白壤,海濱則是鹹鹵鹽場。田地列在第三等,賦稅則為第四等。這一州的貢物是鹽、精細的葛布、海產品以及磨玉的礪石,並有泰山山穀裏出的絲、麻、鉛、鬆、似玉之石和萊夷族所獻的畜產,還有裝在筐子裏進貢的山桑蠶絲。它的進貢道路是由汶水船運直達濟水。(再由濟入河。)
東邊沿海,北邊至泰山,南邊至淮水之間的地域是徐州。淮水和沂水都已經治理,蒙山、羽山地方也都可耕種,大野澤也已彙積成湖,東原地區的水潦已去,地已平複。這一州的土壤是赤埴壤,草木繁茂。田地列在第二等,賦稅則為第五等。這一州的貢物是五色土,羽山穀中所出的五色雉羽,嶧山之陽特產的製琴良材名桐,泗水濱的浮磐石,和淮夷族所獻的珍珠貝及魚產,還有裝在筐子裏進貢的赤黑色細繒和白色綢帛。它進貢道路由淮水船運入泗,再通於菏水。(再由菏入濟以通河。)
北起淮河,東南到海之地是揚州。彭蠡之域已彙集眾水成湖,作為每年雁陣南飛息冬之地。彭蠡以東諸江水已入於海,太湖水域也就安定了。於是遍地長滿叢生的竹林,到處盡見美盛的芳草、蔥翠的喬木。這一州的土壤是塗泥,田地列在第九等,賦稅則為第七等,有時雜出為第六等。這一州的貢物是三種成色的銅,以及瑤琨美玉、竹材、象牙、異獸之革、珍禽之羽、旌牛之尾,和島夷族所獻的一種稱為“卉服”的細葛布,還有裝在筐子裏進貢的絢麗的貝錦,和妥加包裝進貢的橘子、柚子。它的進貢道路是沿著江路入海,再沿海通於淮水和泗水。(然後再沿徐州貢道入河)。
由荊山一線直到衡山以南的廣闊地域是荊州。江水、漢水至此彙合奔流入海,至九江地區得地勢之中。兩水的支津沱、涔諸水都已疏浚通暢,雲夢澤水域也已獲得治理。這一州的土壤也是塗泥,田地列在第八等,賦稅則為第三等。這一州的貢物是珍禽之羽、旄牛之尾、象牙、異獸皮革,三種成色的銅、士(柘)木、栝(檜)木、柏木,精、粗兩種磨刀石、朱砂,和雲夢澤邊三國所獻的製箭良材,以及有名的捆紮起來專供宗廟縮酒之用的菁茅。還有裝在筐子裏進貢的赤黑色與黃赤色的絲織物和用以佩玉的飾有璣珠稱為“璣組”的綬帶,更有九江貢納的大龜。它的進貢道路是用船運經由江水及各支津沱、涔等通於漢水,然後經過陸路運至雒水,再進入南河(冀州以南的黃河)。
荊山和黃河之間是豫州。伊水、雒水、璆水、澗水都已疏浚入於黃河,滎播地域橫溢之水也已彙積成湖,當水盛時,疏導菏澤之水向南泄入明都澤。這一州的土壤是無塊柔土,低下之處是墳壚,田地列在第四等,賦稅則雜用第二等,有時可上下浮動。這一州的貢物是漆、絲、精細葛布,還有裝在筐子裏進貢的細絲綿,並進貢磨磬的礪石。它的進貢道路是由雒水船運至黃河。
華山之南和黑水之間是梁州。汶山已可種植了,江漢兩水的支津沱涔等水都已疏浚了,蔡山和蒙山的山道也都已平治了,西南夷民的安定也已獲致成功了。西傾山一帶的西北羌民也沿著桓水互相交往了(此句原錯簡在“貢物”下,今譯文移正)。這一州的土壤是青驪,田地列在第七等,賦稅則為第八等,還可作上下三種浮動。這一州的貢物是黃金、鐵、銀、鏤鋼、石、磬石,和熊、羆、狐、狸,以及諸獸之毛織的毳布與用以製裘的獸皮。它的進貢道路是先用船運經由支津潛水入於沔水,再起岸由陸路運至渭水,再由渭水橫渡黃河送達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