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夏商周的文明進程(2)(2 / 3)

帝舜就向上天推薦禹可繼任天子。過了十七年,帝舜崩。三年的喪事完畢,禹為了將天子之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便跑到陽城躲起來,但是天下諸侯都離開商均而去朝拜禹,禹於是就即了天子之位,南麵以朝見天子,國號叫做夏後,姓姒氏。

禹被立為天子後,即向上天薦舉皋陶,並授他以管理政務之任。可是不久皋陶死了,就封他的後代於英、六等國,也有封在許國的。然後拔用皋陶的兒子益,任命他當政。

在位第十年,帝禹到東邊巡視諸侯守地,到會稽崩逝,把天下交給了益。三年的喪事完畢,益讓給帝禹的兒子啟,而自己避居到箕山的南邊。禹的兒子啟很賢俊,天下都希望他當天子。禹崩逝時雖把天下授給了益,但益輔佐禹的時間不長,還沒取得天下的信服,所以諸侯都離開益而去朝拜啟,說:“這是我君王帝禹的兒子啊!”於是啟即了天子之位,就是夏後帝啟。

夏後帝啟,是夏禹之子,他的母親就是塗山氏的女兒。

一個東方的部族有扈氏抗命不服,啟揮師討伐,大戰於甘。臨戰之前作了誓師詞《甘誓》,召集左右六大臣申明這一誓言。啟說:“嗟!六軍用事大臣們,我以誓詞告誡你們:有扈氏上不敬五行天象,下不重三正大臣,上天因此要斬絕它的國命。現在我奉行上天的這種懲罰。所有戰車左邊的戰士,如果不好好完成戰車左邊的戰鬥任務,戰車右邊的戰士,如果不好好完成戰車右邊的戰鬥任務,就是你們不奉行命令;駕馭戰車的戰士,如果不勝任而貽誤了禦車的任務,也是你們不奉行命令。努力奉行命令的,就在祖廟裏給以獎賞;不努力奉行命令的,就在社壇裏殺掉,還要連家屬也一起殺、一起做奴隸。”就這樣滅掉了有扈氏,天下都來朝賀。

夏後帝啟崩逝,兒子帝太康繼位。帝太康因荒於遊樂失國,他們兄弟五人逃到洛汭等待太康來,作了傷時念亂的《五子之歌》。

太康崩逝後,弟弟仲康繼位,這就是帝仲康。帝仲康時,掌天文曆法的官員羲和因沉湎於酒,玩忽職守,曆日時序都錯亂,對一次日食未能準時測報,於是命大臣胤前往征討他,寫了一篇記載此次戰事的《胤征》。

仲康崩逝,兒子帝相繼位。帝相崩逝,兒子帝少康繼位。帝少康崩逝,兒子帝予繼位。帝予崩逝,兒子帝槐繼位。帝槐崩逝,兒子帝芒繼位。帝芒崩逝,兒子帝泄繼位。帝泄崩逝,兒子帝不降繼位。帝不降崩逝,弟弟帝扃繼位。帝扃崩逝,兒子帝厪繼位。帝厪崩逝,立了帝不降的兒子孔甲,這就是帝孔甲。

帝孔甲立,專喜向往鬼神迷信之事,又好色淫亂,使夏後氏王朝的統治衰敗,諸侯叛離他。這時天降兩條龍,雌雄各一,孔甲不知道怎樣飼養,又找不到舜時善養龍的豢龍氏的後代。恰巧過去有名的部落聯盟首領陶唐氏這一族衰敗了,他的後代中有一個叫劉累的曾經向豢龍氏學得了養龍的本領,就來給孔甲飼養這兩條龍。孔甲賞賜他姓禦龍氏,並封他於豕韋國,取代原來姓彭的豕韋國君。原來那條雌龍死了,劉累竟把龍弄熟了給夏後孔甲吃。到孔甲想起要看這兩條龍,派人來取,劉累嚇壞了,隻好逃走。

孔甲崩逝,兒子帝皋繼位。帝皋崩逝,兒子帝發繼位。帝發崩逝,兒子帝履癸繼位,這就是桀。

帝桀的時候,由於從孔甲以來諸侯多已背叛夏王朝,桀不知道用政治手腕去挽救頹勢,卻一味用武力去鎮壓諸侯百族,百族不能容忍。這時桀就把諸侯中最有影響力的湯召來囚禁在夏台獄中,但過後不久又把湯放了。湯能勤修德業,天下諸侯都歸服湯,湯就率兵征伐夏桀,桀敗逃到鳴條,終於流離逃亡而死。敗逃時桀對人說:“我真懊悔沒有在夏台把湯殺掉,以致有現在這個下場。”湯於是登上天子之位,取得了夏王朝的天下。但湯封了夏代後裔,傳至周代時封在杞國。

太史僅產:禹姓姒,他的後代分封,就以所分封的國為姓,所以得氏姓的很多,計有:夏後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尋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戈氏。孔子主張實行夏代的曆法,所以學者們多半傳習《夏小正》一書。從虞夏時代開始,貢納賦稅製度完備地訂立起來了。有一種說法是禹曾經召集諸侯到江南以綜合核計諸侯功績等級,就死在那兒,因而就葬在那兒,於是就把那裏叫會稽。會稽的意義本來就是會計,即綜合核計之意。

殷的建立

殷族始祖契的母親叫簡狄,是有鏢娀氏的女子,帝嚳的居次位的妃子。她跟另兩個女子一起到水邊洗澡,看見一個燕子掉下了蛋,就把蛋拿來吞吃了,因此懷孕生下了契。契長大後幫助禹治水有功,帝舜任命契當司徒,舜說:“百姓不相親睦,家庭關係不和順,你當司徒,應恭謹地施行倫理道德的教育,要以寬厚為本。”並把他封在商這個地方,賜他這一族姓子。契興起於唐虞、大禹的時代,給百姓做了很多好事,百姓因此得到了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