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死後,兒子昭明繼立。昭明死後,兒子相土繼立。相土死後,兒子昌若繼立。昌若死後,兒子曹圉繼立。曹圉死後,兒子冥繼立。冥死後,兒子振繼立。振死後,兒子微繼立。微死後,兒子報丁繼立。報丁死後,兒子報乙繼立。報乙死後,兒子報丙繼立。報丙死後,兒子主壬繼立。主壬死後,兒子主癸繼立。主癸死後,兒子太乙繼立,這就是成湯。
從契到湯,居地遷了八次。湯最終在亳居住下來,這是帝嚳住過的地方,《尚書》中的《帝誥篇》就是因為遷居於亳而作的。
湯征伐諸侯。葛伯不奉祭祀,湯首先征伐他。湯說:“我有一句話:人從水能看到自己的形象,觀察人民就能知道治理得好不好。”伊尹說:“真明智啊!能聽別人的話,治國的道理才有人向你說。君臨國家,視民如子,為善的人就都來任職了。努力啊,努力啊!”湯對眾人說:“你們如果不能遵從我的命令,我就重重地懲罰你們,決不寬赦。”《尚書》中的《湯征篇》就是這時作的。
伊尹名叫阿衡。他想見湯,苦於沒有門路,就去當湯所娶的有莘氏女子的陪嫁奴隸,背著庖廚的用具,通過割烹調味的道理來勸說湯,使他成為天下的聖王。也有人說,伊尹本是個隱士,湯派人聘請他,請了五次他才肯去,跟湯講無為而治的為王之道以及九種君主的優劣。湯就用他來治理國家。伊尹曾離開湯到夏國去。他看到了夏的醜惡,又回到了亳。他從亳的北門入城,遇到了湯的臣下女鳩、女房,《尚書》中的《女鳩女房篇》就是記伊尹跟他們所說的話的。
商湯外出,看到野外打獵的人四麵張網,禱告說:“從天下四方都到我的網裏來。”湯說:“嘿!那樣就一網打盡了!”就去掉了三麵的網,禱告說:“要向左的向左,要向右的向右,不要性命的就到我的網裏來。”諸侯們聽到這件事,都說:“湯的德行好得無以複加了,連禽獸都受到恩惠。”
正當這個時候,夏王桀對人民很暴虐,荒淫無道,諸侯裏的昆吾氏也常幹壞事。湯就發兵率領諸侯去討伐,伊尹跟著湯,湯親自拿著大鉞去打昆吾,接著就去打夏桀。湯說:“你們大家都來聽我講話。並非我敢起來作亂。夏罪惡多端,我聽到你們都說夏有罪。我畏懼上帝,不敢不去懲治。現在夏的罪惡多端,是上天要誅滅他。現在你們大家卻說:‘我們的君王不憐恤我們,廢棄我們的農事去征伐誰呢?’你們還會說:‘夏有罪,又拿他怎麼樣呢?’夏王破壞人民的生產,在整個夏國進行掠奪。民眾都不聽從他,還詛咒他說:‘這個太陽什麼時候才滅亡?我們願跟他同歸於盡!’夏的德行壞到了這個地步,現在我一定得去征伐他。你們要幫助我奉行上天的懲罰,我將重重賞賜你們。你們不要不相信,我是不會說話不算數的。你們如果不服從誓言,我就要嚴懲你們以及你們的妻子兒女,決不寬赦。”當時把這些話當作命令告諭全軍,吏官記下來就成了《尚書》中的《湯誓篇》。由於湯說“我非常勇武”,就把武王當作稱號。
桀被打敗,逃奔到鳴條,夏軍潰敗。湯接著就打三葼,取得了那裏的寶玉,義伯、仲伯因此作了《典寶》。湯勝了夏,想改置社神而不能,因此作了《夏社》。伊尹向湯報告了各地的情況。這時候諸侯都歸服於湯,湯就即了天子之位,平定了四海之內。
湯在伐三葼後的歸途裏走到泰卷這個地方的時候,大臣仲虺作了一篇誥,這就是《尚書》中的《仲虺之誥》。湯推翻了夏朝,回到了亳,作《湯誥》:“在三月裏,王親自到東郊,告諭諸侯們說:‘不要無功於民,努力幹你們的事。(不然,)我就要重重懲罰你們,你們不要怨我。’又說:‘古代禹和皋陶長年在外辛勞受苦,才能有功於人民,人民才能安定下來。他們東治江,北治濟,西治河,南治淮,這四條大川治理好以後,民眾才有地方居住。後稷教民播種,努力繁殖百穀。這三位都有功於民,所以他們的後代才能立國。過去蚩尤跟他的臣下危害百姓,上帝就不保佑他。這些都是有事實。大家應該努力按照先代聖王的話去做。’又說:‘如果無道,就不讓他統治國家。你們可不要怨我。’”這些話作為命令遍告諸侯。這時還有伊尹作了《鹹有一德》,咎單作了《明居》。
湯於是改定建醜之月為正月,把車馬等物的顏色改為以白色為上,群臣朝見天子用白晝的時間。
湯死後,由於太子太丁尚未即位就已死去,就立了太丁的弟弟外丙為君,這就是帝外丙。帝外丙在位三年死去,又立外丙的弟弟仲壬為君,這就是帝仲壬。帝仲壬在位四年死去。伊尹於是立太丁的兒子太甲為君。太甲是成湯的嫡長孫,這就是帝太甲。帝太甲元年,伊尹為了訓誡太甲作了《伊訓》、《肆命》和《徂後》。
帝太甲為君三年,不明事理,又很暴虐,不遵守湯的法度,德行敗壞。因此伊尹把他放逐到桐宮去。時達三年。伊尹自行代理國政,接受諸侯的朝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