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武王先畢祭祀文王,然後前往東方舉行閱兵,到達盟津。設文王的木主,用車子運載,置於軍中。武王自稱太子發,表示是以文王的名義征伐,不敢獨斷專行。然後向司馬、司徒、司空、諸節告誡:“要小心謹慎,說到做到!我無知,全靠先祖留下的有德之臣,我這晚輩繼承祖先的功業,當致力於賞罰,以鞏固他們的功業。”終於起兵。師尚父下令說:“集合起你們的部下,帶上你們的船隻,遲到者斬首。”武王渡黃河,船到河心,有白魚跳進王的船中,武王俯身拾起用來祭祀。渡過河之後,有一個火團從天而降,落在王的屋頂上,凝固成烏鴉狀,它的顏色是紅的,降落時聲音轟隆隆。當時,諸侯不約而同前來盟津會盟的有八百諸侯。諸侯都說:“紂可以伐了。”武王說:“你們還未知天命,現在還不行。”所以班師回來。
過了兩年,聽說紂昏亂暴虐更甚於前,殺死王子比幹,囚禁箕子。太師疵、少師強抱著他們的樂器去投奔周。這時武王才向所有的諸侯宣告說:“殷犯下大罪,不可不合力討伐。”因而遵循文王的遺誌,率領戰車三百輛,虎賁三千人,穿戴甲胄的戰士四萬五千人,東進伐紂。十一年十二月的戊午日,軍隊全部渡過盟津,諸侯都來參加,武王說:“要勤勤懇懇,不可懈怠呀!”武王因而作《太誓》,向眾人宣告:“現在殷王紂竟然聽信妻妾之言,自絕於上天,違背日、月、北鬥的運行,疏遠自己的同祖兄弟,竟然廢棄其先祖的音樂,采用淫亂的音樂去竄改典雅的音樂,以取悅於他的妻妾。所以現在我發要恭敬地執行上天的懲罰。要努力呀,男子漢們,不會有第二次了,更不會有第三次了!”
二月甲子日的淩晨,武王一早就趕到商別都朝歌郊外的牧野,舉行誓師。武王左手拄著黃色的鉞,右手握著以白色旄牛尾為飾的旗,用來指揮。說:“一路辛苦了,來自西方的人們!”武王又說:“啊!我的友好鄰邦的君主,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以及庸、蜀、羌、微、彭、濮各族的人民,舉起你們的戈,排好你們的盾,豎起你們的矛,我要宣誓了。”王說:“古人有句話‘母雞是不叫明的,如果母雞叫明,必定傾家蕩產’。現在殷王紂什麼都聽女人的,自棄其先祖的祭祀不予回報,拋下自己的家族和國家,放著自己的同祖兄弟不用,反而對四方各國犯罪逃亡的人那麼推崇,那麼看重,信任他們,使用他們,讓他們對百姓橫施暴虐,對商國大肆破壞。現在我發要恭敬地執行上天的懲罰。今天的作戰,每次前進不超出六、七步,就要停頓整齊一下,要努力呀,男子漢們!(每次刺擊)不超出四、五、六、七下,就要停頓整齊一下,要努力呀,男子漢們!希望大家勇武,有如虎、羆、豺、離,我們是在商郊作戰,不可迎擊前來投降的人,而要讓他們為我西方之人所使,要努力呀,男子漢們!你們誰不努力,我將拿他問斬。”誓師完畢,諸侯派兵參加會盟者共有戰車四千輛,列陣於牧野。
帝紂聽說武王前來,也發兵七十萬抵禦武王。武王派師尚父和百夫長挑戰,用大卒馳擊紂的軍隊。紂的軍隊雖然人多,但都無心作戰,隻盼武王趕快攻入。紂的軍隊都掉轉武器攻紂,為武王做內應。武王馳擊紂的軍隊,紂的軍隊潰不成軍,背叛紂。紂逃跑,退入城中,登上鹿台,把他的寶玉都穿戴在身上,自焚而死。武王手持大白旗指揮諸侯,諸侯都向武王拜手致敬,武王也向諸侯拱手回禮,諸侯都聽從了。武王來到商的別都,城中的百姓都在城郊迎接。於是武王派群臣告訴商的百姓說:“上天將賜福給大家!”商人一齊拜手稽首共兩次,武王也還禮拜謝。於是進城,到了紂死的地方。武王親自用箭射他,射了三發才下車,用輕劍刺他,用黃色的鉞砍下紂的頭,掛在大白旗上。然後又到紂的兩個寵妾那裏,發現這兩個寵妾都已上吊自殺。武王又射了三發,用劍刺她們,用黑色的鉞砍下她們的頭,把她們的頭掛在小白旗上。武王做完這一切才出城,回到軍中。
第二天,清除道路,整修社廟和商紂的宮室,一百名士兵扛著“罕旗”走在前麵。武王的弟弟振鐸布列“常車”,周公旦手持大鉞,畢公手持小鉞,夾立在武王的兩邊。散宜生、太顛、閎夭都持劍環衛武王。武王進了城,站在社廟南麵大卒的左邊,左右的人們都跟著他。毛叔鄭端著“明水”,衛康叔封鋪草席,召公奭幫助拿彩帛,師尚父牽祭牲。尹佚朗讀竹簡上的祭文說:“殷的末代子孫季紂,廢棄先王的美德,蔑視神明,不去祭祀,對商城中的百姓昏亂暴虐,這些皇天上帝都已知道得清清楚楚。”於是武王拜手稽首兩次,說:“承受大命,革除殷所受之命,得到上天所降光明之命。”武王又拜手稽首兩次,然後出城。
武王以殷的遺民封商紂之子祿父。武王因天下初定,尚未和睦,所以派他的弟弟管叔鮮、蔡叔度輔佐祿父治理殷國。然後又命召公放箕子出獄。命畢公放百姓出獄,在商容的閭門上設立標誌以表彰他。命南宮括散發聚集在鹿台的錢財和巨橋的糧食,用來賑濟貧苦的野人和賤民。命南宮括、史佚搬走殷人的九鼎和寶玉。命閎夭為比幹之墓培土為塚。命宗祝祭享於軍中。然後撤兵回到西方。武王巡狩,記錄其政事,作《武成》篇。封諸侯,分賜殷的宗廟祭器,作《分殷之器物》篇。武王追懷古代的聖王,因而嘉封神農的後代於焦,黃帝的後代於祝,帝堯的後代於薊,帝舜的後代於陳,大禹的後代於杞。接著又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是被封的第一個。武王封尚父於營丘,為齊。封其弟周公旦於曲阜,為魯。封召公奭於燕。封其弟叔鮮於管,其弟叔度於蔡。其他人也都依次受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