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出帳後,項羽便派都尉陳平請劉邦回去。劉邦和樊噲商議說:“我現在應該走了,但是出來的時候沒告辭,怎麼辦?”樊噲說:“作大事的時候,不必太顧慮小節,大禮當前,無須拘執細小的謙讓。如今人家是刀俎,我們是魚肉,正等待人家來宰割,事情發展到如此地步,還講什麼禮節?”於是,劉邦決定立刻逃走,令張良留下向項羽辭謝。張良問:“劉邦今天來時帶了什麼禮物?”劉邦說:“帶來白璧一雙,準備獻給項羽;還有玉鬥一雙,是贈給亞父的,但看他們正在發怒,我不敢獻,你替我獻給他們吧!”張良答應了。
這時項羽的軍隊在鴻門,沛公的軍隊在灞上,兩地相距40裏。劉邦留下車馬隨從,獨自一人騎馬而去,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人同行保護劉邦。四人持劍盾從酈上經芷陽,抄小路走,劉邦向張良說:“從這條小路到我駐處不過20裏。你估計我到軍中,項羽來不及追趕我時,就進帳向項羽辭謝!”
劉邦走後,張良估計他已到軍營,便進帳向項羽告罪說:“沛公不勝酒力,支持不住,所以沒有進帳向大王告辭就走了。謹使張良奉白璧一雙,拜獻大王足下,玉鬥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項羽說:“沛公此時在哪裏?”張良說:“沛公聽說大王對沛公有督責之意,甚為恐懼,故先行至軍中了!”項羽接受了白璧放在座上,範增接過玉鬥放在地上,拔劍將玉鬥擊碎,既恨又怒的歎息道:“唉!這些無知之輩,不足以同謀大事!奪項王天下的人必定是劉邦!我們這些人都要做劉邦的階下囚了!”
沛公劉邦回到軍中,立即殺了曹無傷。
韓信傳
韓信是淮陰人,家境貧窮,自己又沒有什麼顯著的德行,就沒能被推選為地方官吏,又不能經商謀生,經常依靠別人糊口度日。韓信的母親死了以後,無錢埋葬,他就找了一塊幹燥的高地安葬了,準備將來在他母親的墓旁安葬萬家。韓信依靠下鄉南昌亭長的接濟糊口度日,這就苦了亭長的妻子。亭長的妻子於是一大清早起來做飯,在床上把飯吃了。到吃飯的時候,韓信去了,發現沒有為他準備飯食。韓信也知道他們的用意,就自己斷絕了關係而離去。韓信來到城下釣魚,有一個漂洗棉布的漂母見他可憐,就給他飯吃,這樣地過了數十天。韓信對漂母說:“我以後一定重重報答您。”漂母生氣地說:“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不過是可憐您才給飯吃,根本就沒希望您圖報啊!”淮陰少年又欺侮韓信說:“你身材雖然高大,喜歡隨身佩帶刀劍,但這是怯懦的表現。”並當眾侮辱韓信說:“你不怕死,就用劍刺我;如果你不刺,就從我胯下爬出來。”韓信凝視了他很久,慢慢低下身來從胯下爬了出去。街市上的人都嘲笑韓信,認為他是個怯懦之人。
當項梁渡過淮水的時候,韓信就帶著劍投奔了項梁,居於麾下,沒有什麼名氣。項梁敗死後,又投奔項羽,為郎中。韓信幾次向項羽獻策,項羽都不予采用。漢王入蜀,韓信離楚歸漢,仍不得揚名,隻做了個管理糧倉的小吏。他後來因為犯法當處斬刑,與他一夥作案的十三個人都被斬首,輪到他時,韓信抬頭仰視,正好看見了滕公,韓信說:“漢王不想要天下了?而竟斬殺壯士!”滕公聽到他的話很驚奇,又見相貌不凡,就釋放了他。與他交談了一番,非常賞識他,於是進言漢王。漢王任命他為治粟都尉,但沒有發現他有什麼特別的才能。
韓信曾幾次與蕭何交談,蕭何很賞識他。到了南鄭,將領中有數十人逃亡。韓信估計蕭何等人在劉邦麵前幾次推薦過自己,既然不用,也就逃走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走,來不及向劉邦報告,就親自去追韓信。有人向劉邦說:“丞相蕭何逃跑了。”劉邦聽了很生氣,如同失去左右手一樣。過了一、兩天,蕭何來拜見。劉邦又生氣又高興,責罵蕭何說:“為什麼你也逃走了?”蕭何說:“臣下不敢逃走,是追逃走的人。”劉邦說:“所追的是誰?”蕭何說:“是韓信。”劉邦聽了又罵道:“將領中逃跑的已有數十人,你都不追;說追韓信,這是騙人。”蕭何說:“那些將領容易求得,至於像韓信那樣,國中卻再沒有第二個人。大王如果隻是打算在漢中長期稱王,那就可以不任用韓信;如果決心想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沒有人能與您共商大事的了。這要看大王的決策了。”漢王說:“我也想向東進軍,怎能憂鬱地在此久居?”蕭何說:“既然大王決計東進,如果能用韓信,韓信就會留下;如果不能用韓信,韓信終究是要逃走的。”漢王說:“我為了您封他為將領。”蕭何說:“雖然你任命他為將領,韓信還是不會留下來的。”漢王說:“那就任命他為大將。”蕭何說:“太好了呀!”於是漢王要召見韓信並拜他為大將。蕭何說:“大王素來對人輕慢無禮,現在任命大將好像叫小孩似的,這就是韓信所以要離去的緣故。大王如果決心要任命,就要選個日子,沐浴齋戒,設廣場高台舉行儀式才行。”漢王接受了蕭何的建議。眾將領非常高興,人人都以為要有一個大將軍了。等到任命大將軍時,發現居然是韓信,全軍都感到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