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戚繼光在這次戰鬥中也清楚地認識到明軍的弱點。於是他向胡宗憲提出訓練新軍的想法。胡宗憲等前任官員也曾多次試圖編練新軍,但都沒有什麼收效,但他最後還是同意讓戚繼光試試。嘉靖三十八年(1559),戚繼光在浙江義烏招募了一支三千人的軍隊。這支軍隊由經過嚴格挑選的農民和礦工組成,組織嚴密,僅僅經過兩個月的精心訓練,便成為一支以一當百的勁旅,號稱“戚家軍”,明軍在寧波、紹興一帶的軍事力量有所增強。
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倭寇大舉進犯浙江,他們分兵十多處,以小股軍隊襲擊寧海、奉化等地,大部隊進犯台州。戚繼光以集中兵力,先摧毀最大的敵人的方針在台州府配備必要兵力,命其堅守,自己則率領主力圍剿侵擾台州府北麵寧海縣的倭寇。侵擾寧海的倭寇一得知“戚家軍”來援,立即望風而逃。但此時,從台州府東麵入侵的倭寇已經攻至距台州府城僅二裏的花街,兵力薄弱的府城岌岌可危。四月二十七日,戚家軍已經斷糧兩日,但仍立即回援台州府,在花街與倭寇激戰。戚家軍利用火器對倭寇迎頭痛擊,僅用了幾個小時,空腹作戰的戚家軍便取得了斬首三百零八級、生擒倭寇首領二人的戰績,而自己僅陣亡數人。據說,戰役結束時,午飯剛好做熟。
這時,更多的倭寇在台州境內登陸。五月初一,從台州府東北麵登陸的倭寇二千多人,竟然自毀其船,以示破釜沉舟的決心,想要一舉奪取台州府城。當時,戚繼光身邊僅有一千五百名士兵,但他巧妙設伏,嚴密防守。雙方對峙了三天,倭寇見毫無縫隙可乘,就決定繞過台州,進攻處州府。及時發現倭寇意圖的戚繼光當然不能讓倭寇繞過自己的防區,於是趕在倭寇之前,在他們必經之地——上峰嶺設伏,給倭寇以重創。餘寇退到一座小山,負隅頑抗。戚繼光命部下在山下豎起一麵白旗,令人高呼:“投降者自己走到旗下的,可以免死。”一時間,就有數百人投降。剩餘的倭寇則被戚家軍以火攻全部燒死。台州會戰,戚家軍使用了火器、藤牌等武器,巧妙地運用了伏擊、仰攻、鴛鴦陣等戰術,一舉殲滅倭寇一千四百多人,使侵犯台州的倭寇遭到毀滅性打擊。正是因為戚繼光準確判斷,指揮有方,連戰連捷,基本平息了浙江沿海的倭患,史稱“台州大捷”。
後來,抗倭的前線又南移到了福建。從嘉靖四十一年到四十三年(1562~1564),戚繼光先後在福建獨自或者配合總兵俞大猷取得了橫嶼、牛田、林墩、平海衛、仙遊等大捷,又肅清了福建倭患。在抗倭戰爭中,戚繼光立下赫赫戰功,狠狠打擊了倭寇的囂張氣焰。也正是在戚繼光等人的支撐下,明王朝的東南海防總算是得到了穩定。
海瑞罷官
海瑞,字汝賢,號剛峰,廣東瓊山人,是明代曆史上著名的“清官”。明嘉靖中期以後,政治統治日益腐敗,但是在統治集團內部出現了一批有誌有為的人物,他們不斷地倡導和推行一些改革,企圖挽救衰敗的大明王朝,海瑞就是其中之一。
嘉靖三十七年(1558),海瑞被任命為浙江淳安知縣。在任期間,他厲行整頓吏治,反對行賄受賄,他自己則嚴格奉行節儉。他平時隻穿一件布袍,每餐隻吃些青菜,為了給母親過生日而買二斤肉,竟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時人曾記載過這樣一個故事:海瑞發現五歲的女兒正在吃餅,而餅是仆人給的。海瑞怒斥道:“你怎麼能吃童仆的東西?你不是我的女兒,如果能餓死,才能稱得上是我的女兒。”女兒當即隻是哭泣而不吃不喝,絕食七日後而亡。廉正自律竟達到如此。
海瑞為人剛直不阿,不畏強暴。一次,總督胡宗憲之子路過淳安,耍貴公子的威風,奢華鋪張。海瑞假裝不知,說:“以前胡宗憲大人巡視時都命令地方不許鋪張,今天這行人如此大肆鋪張一定不是胡公子。”命人沒收了他們的大筆金銀,繳納到國庫中,還派人飛馬稟報胡宗憲,使胡宗憲有苦說不出,又沒法治他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