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2章 明朝(8)(2 / 3)

本來,大臣與內監的交結是應極力避諱的,為謀得首輔之位與馮保勾結是件極不光彩的事;而為討好兩宮,更張舊製,也有專擅之嫌。但講求實效的張居正認為這些不過是為國為民的政治手段,在小皇帝麵前樹立了威嚴,得到兩宮太後的信任,內廷又有大宦官馮保的支持,張居正已經成為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而他就可以利用手中的權力,雷厲風行地推進改革,一展自己的政治才華。於是,一場轟轟烈烈、暴風驟雨式的改革拉開了序幕。

目睹了嘉、隆時期的混亂政局,張居正認為其根源就在於吏治腐敗。因此,他的改革首先從整頓吏治開始了。萬曆元年(1573)張居正提出了“考成法”,讓吏部、兵部把知府以上的文武官員的姓名、籍貫、出身、資格都寫在屏風上,嚴格考核其政績、功過,區別官員的勤惰、賢愚,作為進退、去留的依據。通過對官吏的逐級考核,以達到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官吏都要做到“法之必行”,“言之必效”,並且建立了隨事考成的製度,以做到事事有著落、有交代。在對官員的考察過程中,張居正裁撤了一批冗員,獎勵了一批賢能正直的官員,強調用人唯才。他所選用的如戚繼光、譚綸、李成梁等人,都對改革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時,竭力提高內閣的權威,擴大了內閣的權力,使得政令暢通,為他以後推行各項改革奠定了基礎。

軍事方麵,張居正積極整飭邊防。他支持戚繼光整頓薊州防務,起用名將李成梁防守遼東,蒙古小王子雖數次率眾來犯,都由於戚繼光和李成梁等的堅固防守而未能得逞,邊境安然無事。同時,還整頓了府、州、縣學,核減生員,罷黜了一批不稱職的學官。

如果這些方麵的革新還算小試牛刀的話,那麼張居正麵臨的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國家的財政危機,因此,他所推行的改革的重點還是理財。他大力開展了開源節流的經濟改革,為增加朝廷的財政收入,在全國開展了一場大規模的土地清丈工作,推行“一條鞭法”的賦稅改革。

“一條鞭法”早在嘉、隆年間就在廣州,福建、江西等地試行過,但都因遭到大地主的強烈反對而未能有所實效。張居正深知賦役製度改革事關百姓生存之本,也關係到社會的安定和國家的安危,因此,他審慎行事,穩妥推進。萬曆六年(1578),張居正首先下令全國重新丈量土地,限令三年之內要把清丈土地和清理賦稅的工作完成,並規定對破壞清丈土地者,嚴懲不貸。萬曆八年(1580),全國查實征糧的田地竟比弘治時增加了近三百萬頃,朝廷的收入因之劇增。而且,通過清丈土地,掌握了全國的田產和人丁情況,在此基礎上,推行“一條鞭法”就容易多了。萬曆九年(1581),張居正下令將“一條鞭法”在全國範圍內實行。所謂一條鞭法,簡而言之,就是把各種田賦和徭役合並和簡化,一概折銀征收;除了一部分徭役仍按人丁攤派折銀外,全部田賦和大部分力役均按田畝征銀。以前,賦和役的征收是分開的,賦以田畝為征收對象,役則以戶丁為征收對象。實行一條鞭法以後,把賦役合並為一,大部分改為以田畝為征收對象,因土地多歸地主所有,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也減輕了農民的稅收負擔,而且限製了地方官吏借繁雜的稅目勒索百姓,有利於生產力的穩定發展。同時,征收貨幣稅還減少了政府運輸、儲存實物上的花費,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國家的財政收入得到了保證。“一條鞭法”簡便易行,它上承唐代“兩稅法”,下啟清代“攤丁入畝”,是中國自漢以後田賦征收由實物稅轉為貨幣稅的一個重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