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3章 明朝(9)(3 / 3)

魏忠賢亂政

明朝是我國曆史上宦官之禍最為嚴重的朝代。追尋禍害之源,其實還在於太祖朱元璋。洪武初年,朱元璋為把持大權,罷丞相,廢三省,雖使皇權收歸一人,但又不得不起用宦官幫助皇帝處理繁雜的事務。但朱元璋規定宦官不得讀書識字,不得幹預政事,對宦官控製很嚴。成祖朱棣因奪帝位曾得到宦官的幫助,故視他們為親信,設東廠,由宦官主持。宦官開始取得出使、專征、分鎮等大權,為後來的宦官專政提供了條件。天啟時,宦官專權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熹宗不理朝政,整天以做木匠活為樂。司禮監秉筆大太監魏忠賢與熹宗乳母客氏串通,獨攬內外大權。以浙黨為首的非東林黨與魏忠賢相勾結,形成明朝後期最反動的一個政治集團,被東林黨人罵為“閹黨”。

魏忠賢(1568~1627),河北河間人。他本來是個嗜賭成性的無賴,目不識丁。因為賭錢輸得精光,無路可走,一氣之下竟自己閹割成太監,進了皇宮,並改名李進忠。因為他善於逢迎拍馬,很快就巴結上“皇長孫”朱由校的奶媽客氏。朱由校自幼生母就去世了,客氏被召做了她的奶媽。客氏對朱由校悉心照顧,殷勤備至,甚至把朱由校梳頭掉下來的頭發、剪掉的指甲都精心收藏。朱由校的膳食也都經她親手調治,使年幼的朱由校對她百般依賴,視同生母。長期身處禁宮的客氏耐不住寂寞,私下與魏忠賢“對食”。所謂對食,就是太監與宮女結為相好,形同民間的夫妻。明萬曆後,宮中對食的現象極為普遍。從此,二人用盡心機,討得朱由校的歡心。朱由校做皇帝後,封客氏為奉聖夫人,提拔魏忠賢做司禮監秉筆太監,親賜他“忠賢”的名字。而魏忠賢與客氏狼狽為奸,引誘熹宗整天沉溺在聽戲聽歌、打獵賭博等稀奇古怪的玩樂中。加上有客氏在一旁推波助瀾,暗中配合,魏忠賢則在內廷中廣植心腹,借代皇帝草擬批文的大權,不斷攫取權力。

熹宗初年,因力舉新帝即位有功,東林黨曾掌握朝政,他們對客氏與魏忠賢的用事早有察覺。熹宗一登極,就上疏請皇帝按祖製遣客氏出宮,並彈劾魏黨中人。開始,熹宗不得已照辦,但不幾天,十六歲的小皇帝就因想念客氏,不吃不喝,淚流滿麵,隻得將客氏召回宮中,陪伴在身邊。而對魏黨的彈劾也因皇帝的袒護未能起效,使得客氏與魏忠賢更加肆無忌憚。後宮成為客、魏首先施威的地方。皇後張氏,秉性剛直,經常在皇帝麵前說客、魏的過失,遭到魏忠賢的嫉恨。天啟三年(1623),張皇後有了身孕,客、魏竟使毒招使她流產,並陷害說她行為不貞潔,使得熹宗疏遠了張後。還有一位張妃,因不聽從客、魏的擺布,被二人假傳聖旨幽禁於冷宮,不給她食物,被活活餓死。後妃們隻要對他二人有所不滿,就都會遭到迫害。

在內廷一手遮天後,魏忠賢在朝堂上也日益囂張起來。假傳聖意外,還指揮特務機構東廠,掌控錦衣衛,組織了一支上萬人的宦官武裝。又有朝中非東林黨人投靠附庸,漸漸形成了一批死黨,當時著名的五虎、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一批無賴亡命之徒,他們對魏忠賢極盡溜須拍馬之能,稱魏忠賢為“九千九百九十歲”,大有權傾帝王之勢。閹黨勢力擴大,從朝廷內閣、六部到地方總督、巡撫,都成為閹黨的一統天下,朝政極度腐敗。

但敢作敢為的東林黨人,與閹黨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天啟四年(1624),左都禦史楊漣首先抨擊魏忠賢,列舉了他的二十四條大罪,其中有:專權;私自批答聖旨;羅織罪名殘害忠良;給魏家親屬濫封官職;在皇宮裏練兵;生活窮奢極欲等。接著,更多的東林黨人對魏忠賢進行了口誅筆伐,一時上疏彈劾魏忠賢的奏折竟達數十份。

魏忠賢對此恨得咬牙切齒,他一麵到熹宗麵前裝委屈買好,另一麵用盡辦法阻止這些官員麵見皇帝。在蒙蔽過皇帝後,他立即瘋狂地展開反撲。第二年,他偽造供狀,將楊漣、左光鬥、周朝瑞、袁化中、魏大中、顧大章等六人以行賄受賄等罪名抓入鎮撫司,嚴刑拷打,逼他們承認根本不存在的罪行。六人在獄中受盡酷刑,楊漣身上被壓上沉重的麻袋,耳朵裏釘進發鏽的鐵釘。左光鬥全身被獄卒用燒得通紅的烙鐵熨烙,臉部被燒得焦爛,麵目全非,左膝蓋以下的筋骨,全都暴露出來。不久,六人全都慘死在獄中。時人稱這六位正直的大臣為“六君子”,按幹支紀年法,稱這一事件為“乙醜詔獄”。

天啟六年(1626),魏忠賢再掀大獄,東林黨領袖高攀龍等七人被誣陷貪汙國庫公款,魏忠賢矯旨把他們全部逮捕。高攀龍當時還在無錫講學,一聽到即將被捕的消息,給親朋寫下一份遺書後,從容跳水而死。其餘六人被抓進鎮撫司,被折磨至死,史稱“七君子”。因這年是丙寅年,又稱“丙寅詔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