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5章 明朝(11)(1 / 3)

崇禎十年,兵部尚書楊嗣昌坐鎮襄陽,統率十萬大軍,氣勢洶洶。他采用“十麵拉網”的戰略,企圖將農民軍一網打盡。張獻忠在河南南陽被左良玉擊敗,額頭中箭負傷。這時,農民軍作戰進入低潮,好幾支隊伍向官軍投降。為保存實力,張獻忠也向明朝官吏熊文燦投降。張獻忠知道熊文燦貪財,就派人給他送去兩塊一尺多長的碧玉和兩顆碩大的珍珠,熊文燦果然十分高興,立即向皇帝呈請招撫張獻忠。經崇禎帝禦批,張獻忠駐軍在今湖北穀城。但張獻忠並不真聽熊文燦的號令,不接受明軍的改編,更不接受調其去鎮壓其他農民義軍的命令。利用駐兵的機會,他一邊潛心研讀兵法,創造了團營方針,左右營戰法;一邊加緊練兵,擴充軍S)〗隊,在很短的時間裏,就使部隊人數從兩萬激增到十萬。此外,他還打造武器,製造出三眼槍、狼牙棒、埋伏連弩等新兵器;調出部分軍隊進行屯田耕種;設立關卡,征收賦稅,積極籌備糧餉,積蓄精力。

經過一年半的休整,張獻忠的部隊人強馬壯,士氣旺盛。在崇禎十二年(1639)五月,張獻忠在穀城再舉義旗,殺死穀城知縣,燒毀縣衙,推倒城牆。此後,又有幾支被招撫的農民軍也再次起義,掀起了明末又一次起義的高潮。七月,張獻忠聯合羅汝才部在房山縣羅猴山設下埋伏,大敗明軍主力左良玉,左良玉被打得軍符印信全丟,狼狽而逃,報了一箭之仇,明軍被殲上萬人。消息傳到北京,崇禎帝大怒,熊文燦被處死,左良玉被革職。

崇禎十三年(1640),張獻忠又率兵進入四川。楊嗣昌尾隨而來,進駐重慶。他命令所有將領都入川追敵,一心要消滅張獻忠,還張出榜文:“誰活捉張獻忠,賞黃金一萬兩,封侯爵。”可是,第二天,就有人向他稟告轅門裏有張獻忠的標語,“有砍楊嗣昌頭的,俺老張賞銀三錢”,把楊嗣昌氣得七竅冒煙。北起廣元,南到瀘州,西起成都,東到巫山、荊門,張獻忠的軍隊在四川境內到處活動,攻縣城,殺貪官。義軍采取遊擊戰略,忽東忽西,聲東擊西,將明軍打得暈頭轉向,大批官軍來了,他們就轉移,幾乎把跟在後麵的官軍拖垮。

崇禎十四年(1641)正月,張獻忠在進軍當陽的途中聽說襄陽城守備單薄,於是定巧計奇襲襄陽。他親自率領輕騎兵一天一夜縱馬奔馳了三百裏到達襄陽城下。先派部將李定國和二十名騎兵扮作官軍,拿著繳獲的調兵文書混入城內。半夜,埋伏在城內的義軍突然到處放火,城內一片混亂。他們又乘機打開城門,大批農民軍立即衝進城裏,攻占了襄陽。襄王朱翊銘被活捉,五花大綁地跪在襄王府的大堂上。張獻忠叫人放開他,又給他倒了一杯酒,說:“你最好喝完這杯酒,我要借你一顆人頭,讓楊嗣昌因為沒有保護好藩王而送命。”襄王嚇得連連求饒,說願獻出王府一切金銀財寶。張獻忠大笑說:“你的王府全都在我手裏,還用得著你獻!”於是,將襄王就地處決,又打開他的倉庫,拿出五十萬兩銀子分給窮苦百姓,其餘都成了農民軍的戰利品。聽到襄王被殺的消息,楊嗣昌就像五雷轟頂。因為,不到一個月前,李自成攻破洛陽,處死了福王朱常洵。兩名親王被殺,他感到自己也難逃一死,就在湖北沙市徐家花園自殺了。

五月,張獻忠又攻下武昌,逮捕了楚王朱華奎,把他裝進籠子裏投入長江。張獻忠就在武昌建立了大西政權,改武昌府為天授府。崇禎十七年(1644)春,李自成大軍挺進北京,張獻忠則揮師向西,再次攻入四川,並攻克重慶,俘虜了瑞王朱常浩、四川巡撫陳士奇等。張獻忠召開了公開審判大會,將他們處決。在處死瑞王時,天空突降大雨,電閃雷鳴,有人說這是上天警示不能處死瑞王。張獻忠發怒道:“老子要殺人,與老天有什麼相幹?”

八月,張獻忠攻下成都,占領了整個四川。他在成都稱帝,國號大西,建元大順。他命令臣民一律稱他為“老萬歲”,而且不論貧富,每家都要在門前立上一塊牌子,上麵寫上“西朝皇帝萬歲”,還要在牌子周圍供獻鮮花。

大西政權建立後,隱伏在山野的明朝官員和地主紛紛組織武裝,與大西政權對抗。為了鎮壓他們,張獻忠將在四川能夠抓到的明朝宗藩好幾萬人全都處斬。之後,又以舉行“特科”為名,命令各府縣將參加科考的生員全部送到成都,然後找了個借口,把這五千多人也都殺了。張獻忠此舉無疑太過分了,這樣就將整個士人都推到了敵對方。

順治二年(1645),清政府給張獻忠下了一紙詔書,希望他歸降,被張獻忠斷然拒絕。順治三年(1646),清廷命肅親王豪格為靖遠大將軍征討張獻忠。八月,張獻忠放火焚毀成都,帶大軍轉移。十一月,與清軍在鳳凰山下遭遇。張獻忠在戰鬥中被箭射中左胸,當即身死,結束了他鐵血疆場的一生。大西軍餘部後來南下與南明政權聯合抗清,他的義子李定國繼承遺願,帶領大西軍誓死抗清,又血戰了十六年,直至馬革裹屍。

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