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8章 清朝(1)(2 / 3)

剃發和著滿洲衣冠的規定一直延續到清王朝滅亡。這種製度雖然依靠暴力維持下來了,卻一直作為民族壓迫的象征,隱藏著巨大的危機。清代的曆次起義與反叛,差不多都要斷辮恢複前明衣冠,以爭取人心。

順治帝親政

清崇德八年(1943年)八月,清太宗皇太極突然逝世於盛京(沈陽),死前沒有對皇位繼承問題做出任何安排。於是,清皇室內部為了爭奪皇帝繼承權,以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為一方,以皇太極的異母弟睿親王多爾袞為另一方,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最後,為了保持清皇室內部的團結,鬥爭雙方達成妥協,共同擁戴皇太極的第九子、年僅6歲的福臨繼承皇位,而由濟爾哈郎和多爾袞共同輔政。

八月二十五日,福臨即位,改第三年年為順治元年。不久,濟爾哈朗和多爾袞稱攝政王。多爾袞機智狡詐,富於政治鬥爭經驗,在掌握攝政權力後積極排擠異己勢力。

四月初九,多爾袞自任“奉命大將軍”,統率滿蒙八旗部隊三分之二及漢軍全部向中原進軍。清軍在山海關戰敗李自成大順軍,於五月初二進入北京城。多爾袞因戰功卓著,且為入關清軍的最高統帥,其聲譽和權力又有進一步的發展。關內迎降的明朝舊臣甚至有的隻知有攝政王,而不知有順治皇帝。這年九月,順治帝自盛京遷移至北京,於十月一日行定鼎登基禮,加封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建碑記績,而濟爾哈朗僅被封為“信義輔政叔王”。至此,多爾袞已經成為清朝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諸王已無力與他相抗衡。

順治四年十一月,多爾袞受封為“皇父攝政王”,一切政務均出其手,而年幼的順治帝隻能“拱手以承祭祀”而已。

順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多爾袞出獵古北口外,受了重傷,於十二月初九死於喀喇城。多爾袞死訊傳至京城後,順治帝詔臣民易服舉喪。柩車至京,順治帝率諸王百官孝服迎於城外。數日後,追尊多爾袞為“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但與此同時,在多爾袞臨終前曾與其密謀的英親王阿濟格回京後立即被囚禁,其親信都被治罪。

次年正月十二日,未滿13周歲的順治帝在太和殿行親政禮,諸王大臣上表行慶賀禮,同日頒詔大赦。此前,順治帝傳諭議政王大臣等:“朕年尚幼”,“遇緊要重大事情,可即奏朕,其諸細務令理政三王理之”。理政三王指濟爾哈朗和端重郡王博洛、敬瑾郡王尼堪,其中以濟爾哈朗輩份最高,聲望最重,在後來的一段時間裏,濟爾哈朗對於順治朝政治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濟爾哈朗重新握有大權後的第一個重大政治舉動就是追論多爾袞之罪。直到一百多年後的乾隆時代,多爾袞才得到昭雪,恢複了王爵,“世罔岡替”。

對於以鄭親王濟爾哈朗為首的皇室王公把持朝政,順治帝非常不滿。他一方麵優待濟爾哈朗,另一方麵,抑製濟爾哈朗之權。為了加強自己的實力,順治帝根據親信大監吳良輔的建議,於順治十年(1653年)六月決定設置內十三衙門,部分地恢複了前明時代宦官在政治上的地位。經過多方麵的努力,在順治十年前後順治帝已經基本上全麵控製了國家權力。

順治帝親政後,清朝在軍事、政治和經濟方麵形勢都相當嚴峻。西南軍事戰線於順治九年受到前所未有的挫折;國家財政危機,民饑餉絀;滿漢官僚之間和他們內部派別林立,矛盾重重。順治帝根據這種情況,整頓吏治,清除朋黨,在軍事上采取“剿”、“撫”相結合的政策,對百姓也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與民休息的方針。數年之後,清朝的政治、軍事局麵大為改觀,為不久後“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礎。

抗擊沙俄入侵

順治七年至十七年(1650年至1660年),沙皇俄國先後派遣哈巴羅夫和斯捷潘諾夫武裝入侵我國東北地區,當地清軍和各族人民堅決抗擊,重創沙俄侵略者,捍衛了祖國的神聖領土。

早在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俄國雅庫次克督軍戈洛文就曾派出以文書官瓦西裏·波雅科夫為首的遠征軍130餘人,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進行燒殺搶掠,直到順治三年(1646年),才取道鄂霍次克海返回雅庫次克。俄國侵略者的暴行遭到當地各族人民的堅決反擊,全隊133人,隻有53人生還俄國。

順治七年(1650年)一月,葉羅菲·哈巴羅夫率領70名哥薩克人越過外興安嶺,侵入我國雅克薩以西達斡爾族聚居地區。哈巴羅夫見當地人民已有準備,自己力量薄弱,乃放火燒毀村莊,撤回雅庫次克。

第二年初,哈巴羅夫再次率領他新召募的一百餘名侵略軍侵入黑龍江流域。他們首先攻占了戰略要地雅克薩城,又於同年六月向黑龍江中下遊進犯。

十月到達烏紮拉村,並在此休整過冬。烏紮拉村是赫哲族人聚居地區。他們一麵以簡陋的武器對抗俄國侵略者,一麵派人向駐守今吉林寧安的清軍報警。順治九年(1652年)春,清寧古塔章京海色率領600名清軍前往烏紮拉村,同時趕來助戰的還有黑龍江流域各族人民千餘人,清朝軍民英勇作戰,衝入敵營,200餘名沙俄侵略軍被壓縮成一團,但由於海色下令隻準生俘,不能擊殺,束縛了自身的手腳,給敵人以可乘之機,致使戰鬥失利,清軍被迫撤出烏紮拉村。盡管初戰失利,仍給了侵略者以沉重打擊。哈巴羅夫不敢繼續深入,率部向黑龍江上遊撤退。途中遭到清軍及沿江各族人民的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