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4章 清朝(7)(3 / 3)

(5)英國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及房屋。

《海關稅則》是璞鼎查委派英國怡和洋行職員羅伯聃擬定的。分為出口和進口兩大類,前者包括六十一種貨物;後者包括四十八種貨物。絕大部分出口貨和進口貨的稅率,都比鴉片戰爭前降低百分之五十左右,有的甚至降低百分之九十。這個稅則的簽訂,使中國海關失去保護本國工農業生產的作用。

《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國從此開始一步步地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

太平天國起義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洪秀全吸取了《勸世良言》中所宣傳的創造天地萬物人的“神天上帝”,是唯一真神及在上帝麵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創立“拜上帝會”。最早接受洪秀全拜上帝思想的是他的同學馮雲山和族弟洪仁玕。第二年,洪秀全與馮雲山一起到廣西貴縣一帶進行“拜上帝會”的宣傳和組織活動。不久,洪秀全又回到廣東花縣家鄉進行理論創作。洪秀全先後寫出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和《原道覺世訓》三篇著作。《原道救世歌》宣傳宇宙間唯一主宰,拯救萬物的真神是上帝,“開辟真神唯上帝,無分貴賤拜宜虔”,“天父上帝人人共,何得君王私自傳”。又說,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視之皆赤子。這就否定了封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力。《原道醒世訓》中說,天下男人都是兄弟之輩,天下女子都是姊妹之群,不應存在此疆彼界之私,更不應存在你吞我並之念,同時還宣傳了經濟上的平等思想。《原道覺世訓》中明確地把皇帝指作“閻羅妖”,把貪官汙吏指作“妖卒鬼徒”,蔑視皇權,號召人民群眾起來消滅“閻羅妖”。在同一時間裏,馮雲山在紫荊山區進行“拜上帝會”的宣傳和組織工作。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上半年,“拜上帝會”會員已達二千多人。是年八月,洪秀全再次到廣西,在紫荊山與馮雲山會合,共同製定“拜上帝會”的各種宗教儀式和十款天條。並派人四處發展會員,其會員主要是貧苦農民。第二年七月,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和洪秀全、馮雲山結成異姓兄弟,“拜上帝會”從此有了領導核心。

“拜上帝會”在其發展過程中,同封建勢力的鬥爭逐漸公開化,會員開始搗毀甘王廟及紫荊山區的神廟社壇,與地主團練也展開了鬥爭。道光三十年(1850年)廣西群眾的反抗鬥爭繼續增多。同年七月,洪秀全發布“團營”總動員令,各地會員紛紛變賣田產房屋,向“拜上帝會”總機關所在地金田村進發。十一月,各路會員均彙集在金田村,約二萬人。在“團營”過程中製備器械,編製營伍,一同拜上帝,廣大分散的農民組織成一個嚴密的武裝團體。

道光三十年(1851年1月11日)十二月十日,“拜上帝會”會員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正式起義,建國號“太平天國”。隨即東進,占領交通要道江口鎮。“天地會”羅大綱、蘇三娘(女)等率眾幾千人也投入太平軍,聲勢更加壯大。三月,太平軍轉而西進,入武宣縣境。洪秀全在武宣東鄉即位稱大王,封楊秀清為中軍主將、蕭朝貴為前軍主將、馮雲山為後軍主將、韋昌輝為右軍主將、石達開為左軍主將。此後半年,太平軍轉戰武宣、象州和紫荊山區,設法打破清軍的包圍堵截。九月,太平軍乘勝攻克永安州城(今蒙山縣),這是“太平天國”起義以來占領的第一座城池。洪秀全在這裏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西王以下,俱受東王節製。又封秦日綱、胡以晃為丞相,羅大綱為總製。其餘有功將士,均分別擢拔任職。洪秀全又針對農民起義隊伍在戰鬥過程中產生的實際問題,發布許多詔令:嚴禁兵將私藏在戰鬥中繳獲的各種財物。鞏固聖庫製度,告誡全軍恪守天條天令,嚴守紀律,警惕敵人的誘惑;勉勵將士團結一致,同心協力,“男將女將盡持刀”,“同心放膽同殺妖”,同時,清除了暗藏的奸細。《太平詔書》、《太平軍目》、《太平條規》、《天父下凡詔書》等一批重大文獻也先後刊刻公布。這就是著名的“永安建製”。“太平天國”的政治製度從此初具規模。次年四月,太平軍從永安突圍,北上攻桂林不下,進占全州(今廣西金州),入湖南。在全州戰鬥中,南王馮雲山負重傷身亡。入湖南後,太平軍連克道州(今湖南道縣)、江華、永明、嘉禾、藍山(今湖南藍山)、桂陽(今湖南桂陽)、郴州(今湖南柳州)等地。這一帶的“天地會”群眾爭相參加太平軍,多達五六萬人。九月,太平軍猛攻長沙不克,西王京朝貴中炮犧牲。十一月,撤圍長沙,轉經益陽(今湖南洛陽)、嶽州(今湖南嶽陽),向湖北挺進。太平軍在嶽州建成水營,戰鬥力繼續加強。鹹豐二年(1853年)1月,太平軍攻克武昌,進城後,太平軍宣布:“官兵不留,百姓勿傷”,群眾積極參軍,隊伍猛增至50萬人。隨後順江東下,水陸並進,旌旗蔽日,連克九江(今江西九江)、安慶(今安徽安慶)、蕪湖(今安徽蕪湖),於同年三月十九日占領江南第一重鎮南京,隨後以南京為都,改稱天京,正式建立了一個與清朝政權相對峙的農民政權。不久,又攻下鎮江和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