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9章 清朝(12)(1 / 3)

是年九月,後黨加快了政變步伐。懷塔布、楊崇伊銜慈禧之命赴天津與榮祿密謀,預定十月底慈禧、光緒同赴天津閱兵時,發動政變,廢黜光緒帝,捕殺維新派人士。風聲日緊,形勢十分危急,康有為急向光緒帝進策:一、仿照日本設立參謀部,收回軍權,皇帝自為海陸軍大元帥;二、改元為維新元年,斷發易服,以示變法決心;三、遷都上海,擺脫後黨圈禁。同時又深感武裝的重要,便把希望寄托於擁有7000人重兵並曾加入強學會的袁世凱身上。康有為先派親信弟子徐仁祿到小站探察,獲息袁世凱表示擁帝,致使康有為、譚嗣同認為“可救上者隻此一人”,於是就密奏光緒幫結袁以備不測。九月十六日、十七日,光緒帝兩次召見袁世凱,破格賞以侍郎候補。專辦練兵事務;麵諭袁“與榮祿各幹各事”使其不受掣肘。然而,袁世凱在光緒帝召見之後,便立即去辭謁軍機大臣裕祿、剛毅、王文韶,乞求寬諒。九月中旬,光緒帝已感大禍臨頭,先於十三日向康有為等下密詔,稱“今朕位幾不保,汝康有為、楊銳、林旭、譚嗣同、劉光等等,可妥速密籌,設法相救”。由於楊銳帶此密詔不敢傳出,光緒帝不見康有為等回音,就於十七日又密諭康有為出逃,前往上海督辦官報,“將來更效馳驅,共建大業”。第二天,康有為從林旭處得兩密詔後,立即召集譚嗣同、梁啟超、康廣仁、徐世昌等在南海會館共商對策,大家見麵後抱頭痛哭,一籌莫展,最後決定孤注一擲,由譚嗣同攜密詔去勸說袁世凱舉兵勤王。當日深夜,譚嗣同赴袁世凱寓所法華寺,請袁起兵殺榮祿、圍慈禧太後所居頤和園,實行兵諫,以此來保衛光緒帝執政。袁世凱佯作許諾,正色厲聲表示竭死力救“聖主”,“誅殺榮祿如殺一狗耳!”九月二十日,袁世凱請訓回天津,光緒帝賜密詔,命其保護新政。袁世凱再表“忠心”,但是當他回天津後,立即向榮祿告密,表示要為“緝捕奸謀,效忠太後”盡力。

當袁世凱應召從津赴京陛見時,後黨就立即調聶士成5000人兵力開赴天津陳家溝一帶布防,切斷了北京與小站間通道。九月十八日,董福祥甘軍開進北京城,揚言京師有大變。九月十九日,慈禧太後自頤和園趕回紫禁城。九月二十一日淩晨,慈禧發動宮廷政變,幽禁光緒帝於中南海瀛台,並用光緒帝名義發布上諭,“再三籲懇慈恩訓政”,宣布慈禧重新“垂簾聽政”,下令廢除變法法令。九月二十二日,榮祿派兵3000人在京城搜捕維新派和帝黨人士。政變前後,維新派曾議定由李提摩太(英傳教士)、容閎、梁啟超分別去見英、美、日三國公使,求其設法救助光緒帝和維新派,結果都落空。康有為得到英國保護,逃奔香港,後去日本;梁啟超得到日本保護,逃至日本橫濱。九月二十八日,譚嗣同、林旭、劉光第、楊銳、楊深秀、康廣仁等六人(史稱“戊戌六君子”)同時被殺害於北京菜市口。譚嗣同臨刑前悲憤喊出“有心殺賊,無力回天”。康有為、梁啟超被通緝;維新派官員陳寶箴、江標、黃遵憲等數十人被革職或流放;除京師大學堂外,新政全部廢止。戊戌變法失敗。

創立京師大學堂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六月十二日,刑部侍郎李端棻上奏光緒帝,提出應自京師以及各省府州縣皆設學堂,京師大學惟益加專精。對此光緒帝諭旨:此事由總理衙門妥議。七月,協辦大學士孫家鼐奉旨召集有關官員商議辦學堂事,強調應以“中學為主,西學為輔;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為辦學方針。並決定於北京西城原同文館附近買地籌金擴建學舍。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二月十五日,禦史王鵬運上奏光緒帝再次提出開辦京師大學堂。光緒帝下渝:“妥速辦理”。六月十一日,光緒帝頒“明定國是”詔,實行變法。隨後,命軍機大臣和總理衙門妥議開辦京師大學堂事。決定由梁啟超參考日本和西方各國學製起草《京師大學堂章程》,章程分八章五十二條。規定:京師大學堂的辦學方針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西並用,觀其會通”。課程分為普通學和專門學兩類。以經學、理學、中外掌故學、諸子學、初級算學、格致學、地理學、文學及體操學為普通學科;以各國語言文學、高等算學、格致學、政治學、地理學、農學、礦學、工程學、商學、兵學、衛生學為專門學科。章程還規定“各省學堂皆歸大學堂統轄”。同時提出“寬籌經費”、“宏建學舍”、“慎選管學大臣”、“簡派總教習”等建議。七月三日,朝廷批準設立京師大學堂。隨後委派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孫家鼐為管學大臣,管理大學堂事務。任命張元濟為大學堂總辦(後又由黃紹箕、餘誠格分別繼任)。任命朱祖謀、李家駒為提調,許景澄為總教習,劉可毅、駱成驤為教習。原同文館總教習丁韙良為西學總教習。同時決定將原設官書局和新設譯書局並入大學堂。由管學大臣督辦。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九日,京師大學堂正式開學,學員不足百人,多為世家官宦子弟及少數各省中學堂選送的高才生。十二月三十日,又設立師範齋,規定於前三級學生中選其高才生為師範生,專講教學之法,為以後派往各省學堂充當教習之用。次年九月,又設立史學、地理、政治三學堂。改派許景澄為管學大臣,黃紹箕為總辦,劉可毅、駱成驤仍為教習。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義和團運動在京津一帶興起,京師大學堂內師生對此議論紛紛。管學大臣許景澄與京官袁昶等力主鎮壓。不久許以“極諫”圍攻使館和排外宣戰的罪名而被清廷殺戮,教習劉可毅也被殺害。消息傳來京師大學堂學生四散離去,校舍封閉,藏書損失殆盡。九月,慈禧太後下令停辦京師大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