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讓武惠妃對李林甫產生了好感,從此把這個人牢牢地記在了心裏,她不是不知道李林甫在投機,但她並不拒絕這樣的投機,因為這會對她的兒子壽王有利。
走通了武惠妃這條線,李林甫並沒有在家坐等天降餡餅,他同時啟動了另一條隱藏多年的線:裴光庭的妻子武氏。
原來,裴光庭的妻子武氏早就與李林甫有舊情,裴光庭不知不覺之中已經戴了多年的綠帽子。
現在裴光庭歸天,武氏心急了起來,不是為丈夫,而是為情夫——她要幫李林甫去填補丈夫留下的空缺。
武氏也啟用了多年沒有啟用的線——高力士。
前麵說過,高力士曾經多次前往武三思的家中,跟武氏相當熟悉。
現在武氏以裴光庭遺孀的身份找到了他,請求他向李隆基推薦李林甫為相。
這時,高力士的政治素質顯現出來:他沒有答應,而是機警地避開了,因為他知道,宰相的人選不是他可以推薦的。
高力士這一避開,李林甫的宰相夢就隻能暫時擱置了。
眼下武惠妃還不便替他說話,因此還得再耐心等上一段時間。
在李林甫上躥下跳的同時,蕭嵩也在苦苦尋找搭檔。
因為這一次宰相出缺,李隆基沒有直接指定人選,而是讓蕭嵩自己推薦。
有過與裴光庭搭班子的經曆,蕭嵩太知道一個好搭檔的重要性了——這次一定要找一個相對容易控製的,像盧懷慎、蘇珽那種。
蕭嵩第一個想到了右散騎常侍王丘,他和王丘是好友,很了解此人的性格。
令蕭嵩意外的是,可能是不想將單純的朋友關係變成同僚關係,最後讓友誼變質,王丘堅決地拒絕了他的美意。
不過,王丘轉而推薦了一個人——尚書右丞韓休。
蕭嵩尋思了一下,印象中韓休性格恬淡,很少與人爭名奪利,這個人或許是個合適人選。
就是他了!蕭嵩不會想到,他的這次推薦一方麵給自己埋了個雷,一方麵也讓李林甫鑽了空子。
話說回來,之所以讓李林甫鑽了空子,還是得益於他的人脈。
當任命韓休的詔書還在起草時,高力士第一時間得到了風聲,隨即便把消息傳遞給了裴光庭的妻子武氏。
武氏又將消息傳遞給李林甫,同時建議他立刻去給韓休報喜,賺一個人情。
聽到李林甫的報喜,韓休果然對他感激不盡,似乎推薦他當宰相的不是蕭嵩,而是李林甫。
就這樣,李林甫白賺一個人情,為自己將來的拜相埋下關鍵的伏筆。
開元二十一年三月十六日,李隆基任命韓休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樣韓休便正式成為了蕭嵩的同事。
鞋合不合適,隻有腳知道。
穿上韓休這雙鞋後,蕭嵩才發現:壞了,擠腳!天下必肥蕭嵩之前被韓休的外表蒙蔽了:他的恬淡隻是表麵,骨子裏他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倔人。
韓休的倔,是有家族遺傳基因的。
韓休的伯父叫韓大敏,武則天時期擔任中書舍人。
在任上時,梁州都督李行褒被下屬誣告,武則天便派韓大敏為特使前去審理。
這時有人提醒韓大敏說:李行褒是李唐宗室子弟,太後想除掉他,此行你得仔細掂量,一旦違反了太後的旨意,就可能闖下大禍,你可得為自己考慮啊!韓大敏回應道:哪有為求自己平安就誣陷別人的?從梁州回來後,韓大敏如實奏報:李行褒無罪。
武則天看了韓大敏一眼,暫且按下不表。
不久,武則天又把李行褒的案子翻了出來,辦成了鐵案。
韓大敏倒黴了,他被認定為審案不力,與知反不告同罪,在家中被賜死!這就是韓休的伯父,寧可自己遭禍,也不誣陷他人,骨子裏有一股剛正不阿的勁兒。
韓休的骨子裏同樣有這樣一股勁兒。
張說當中書令時,韓休正擔任虢州刺史。
在任上,韓休與張說有過一次交鋒。
虢州正好位於兩個都城之間,無論李隆基在長安,還是在洛陽,虢州都是相對比較近的州。
如此一來,朝廷便經常向虢州征收飼料稅,用於飼養皇家禦馬。
時間長了,韓休受不了了,便向中書令張說要求:別再向虢州征飼料稅了,還是平均分配給別的州吧。
張說自然不會同意,他反駁韓休說:如果單獨免除虢州的稅,就得轉向其他州郡。
你這個刺史隻是為了向百姓顯示自己的恩惠而已,你的請求我不同意。
眼看張說不批準,韓休便準備再次上奏,這時州裏的官員勸道:再上奏可能就會冒犯宰相了!韓休不為所動,說道:我身為刺史,不能救百姓於困弊之中,還有什麼臉當刺史?就算會因此冒犯宰相受到刑罰,我也心甘情願!執著的勁頭跟他伯父一脈相承。
不久,京城傳來消息:虢州的飼料稅從此免征!後來韓休輾轉做到了尚書右丞,正是在尚書右丞任上,被蕭嵩推薦為了宰相。
上任宰相,韓休江山不改,剛正不阿的勁頭越來越厲害了。
不久,韓休居然跟皇帝唱起了反調!長安萬年縣尉李美玉犯了事兒,盛怒之下,李隆基準備將其流放嶺南。
令李隆基沒有想到的是,他的決定居然被韓休頂了回來。
韓休對李隆基說:李美玉隻是小官,所犯的也不是大事。
現在朝中有大奸,尚不能去,怎能舍大而取小呢?臣看到金吾大將軍程伯獻依仗陛下的恩寵,貪贓受賄,房子車馬全都超出應有標準。
臣建議先處理程伯獻然後,再去處置李美玉不遲。
李隆基看了看韓休,臉色很難看。
韓休不管這些,繼續說道:李美玉犯小罪都不能容忍,程伯獻犯那麼大的事怎能不問責?陛下如果不處理程伯獻,臣便不敢奉詔流放李美玉!堅持到最後,韓休愣是把李美玉保了下來,不過程伯獻他也沒扳動,畢竟那是高力士的一奶同胞。
李美玉事件算是韓休的一次完美亮相,蕭嵩對於他的這次表現還比較滿意。
然而,接下來蕭嵩卻發現,自己找錯人了。
韓休太倔了,倔得讓人無法忍受。
每次蕭嵩提出議案,韓休就會提出意見,而且會一直堅持,絲毫不給他麵子,甚至在李隆基麵前直接攻擊自己的議案。
於是,在李隆基麵前,又出現了兩隻鬥雞。
不過韓休的倔並不是沒有道理,多數情況下他都是在堅持真理。
老資格宰相宋璟在聽說韓休的事後,感慨地說道:想不到韓休能如此堅持,真是仁者之勇。
兩個剛正不阿的人,氣場一樣,惺惺相惜。
時間一長,不光蕭嵩怕了韓休,李隆基也怕了韓休,因為他的進諫往往不留情麵。
每次李隆基在宮中飲酒作樂,或者在皇家林苑中打獵,興高采烈之餘,都會不無擔心地問上一句:韓休不會知道吧?想什麼偏來什麼,往往李隆基問完這句話不久,韓休的勸諫就到了。
幾次下來,弄得李隆基極其鬱悶。
有一次,在照鏡子時,李隆基悶悶不樂,左右知道是因為韓休進諫的緣故,便對他說:韓休當宰相以來,陛下比以往都瘦了,何不把他趕走呢!李隆基歎了一口氣,我的容貌雖然瘦了,天下老百姓卻會因此肥了起來。
蕭嵩奏事經常順著我,他退出之後,我寢食難安。
韓休經常跟我爭執,但他退出之後,我寢食都很好。
我用韓休,是為社稷,不是為我自己!說這話時,李隆基四十八歲,頗有明君的胸懷。
這一刻如果能夠定格,該有多好!然而,一個人年齡在變,胸懷隨著年齡也在變。
雙雙罷相就在韓休幹勁十足的同時,蕭嵩已經在考慮隱退了。
與韓休共事九個月來,蕭嵩感覺到了極大的壓力,他沒有想到這個看起來恬淡的人,一起共事竟是如此之難,不僅私下經常跟他唱反調,而且還經常在皇帝麵前指責他的缺點,好幾次弄得皇帝都不高興了,而韓休還在自說自話。
哎,不共事,還真不知道彼此的脾氣。
此時的蕭嵩六十五歲,奮鬥了一輩子的他想歇歇了。
如果換成別人,可能還會跟韓休繼續鬥,但蕭嵩不準備鬥了,因為沒有意義。
鬥來鬥去,大家打得都是七傷拳——傷了對方,同時也傷了自己。
蕭嵩決定向李隆基請求退休。
李隆基說:朕並沒有厭棄你,你為什麼要走呢?蕭嵩回答說:臣蒙受厚恩,當上宰相,富貴已經達到頂點。
現在陛下還沒有厭棄臣,所以臣還能從容退休。
如果陛下已經厭棄臣了,性命尚且不保,又怎能得償所願。
說完,蕭嵩淚流滿麵。
李隆基也為之動容,便對蕭嵩說:你先回去吧,容朕考慮考慮!話說到這個份上,李隆基其實已經準了蕭嵩的退休申請,隻是他還需要時間考慮一下新宰相的人選。
李隆基又想到了韓休:這個人要不要跟蕭嵩一起罷免呢?考慮再三,李隆基決定罷免韓休,他不是不知道韓休的能力,但是跟這頭倔驢相處,實在是太累了。
試想,身為一國之君,誰願意讓一個道德先生天天在自己的麵前說教?連一向有容人之量的太宗李世民都有忍受不了魏征的時候,因為說教多了,難免會讓人難受。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多數皇帝喜歡小人的現象,因為小人不講原則,而君子太講原則:不講原則的小人,如同潰爛的堤壩,任由洪水肆意流淌;講原則的君子,則如同完好的堤壩,要把洪水攔截在堤壩之中。
皇帝的欲望,正是那滔滔洪水。
開元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李隆基下詔:免去蕭嵩宰相職務,改任尚書左丞;免去韓休宰相職務,改任工部尚書;任命京兆尹裴耀卿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任命張九齡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詔書一下,開元天寶年間最後一個良相張九齡緩緩登台,同時也宣告良相時代即將結束。
卸任的蕭嵩則繼續著傳奇,雖然後來他一度遭到李林甫的打壓,但總體而言生活還是十分愜意的:家財豐厚,地位崇高,閑雲野鶴了十幾年後,才於天寶八年病逝,享年八十餘歲。
在蕭嵩身後,他的家族與宰相的緣分還在繼續:他的孫子蕭複,德宗朝官拜宰相;曾孫蕭俯,大和年間官拜宰相;曾孫蕭仿,鹹通年間官拜宰相。
蕭嵩所在的蕭氏一門,從貞觀年間的蕭瑀開始,前後共有八人出任唐朝宰相,由此便有了一個極為榮光的稱呼:八葉宰相。
到此時,當年給他和陸象先相麵人的預言全部實現。
活神仙!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蕭嵩和韓休二人就此淡出了曆史前台,但他們對唐朝後續的曆史發展還是有貢獻的:在蕭嵩的關照下,曾經的小吏牛仙客一直升遷到河西節度使,進而成為宰相;相比蕭嵩,韓休也不含糊,卸任之前,他鄭重向李隆基推薦了心目中的宰相人選——李林甫。
一年後,李林甫拜相,與韓休的推薦不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