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注定九齡罷相不知不覺,張九齡已經走到了罷相的邊緣。
他之所以會走到這一步,一方麵是因為李隆基的忍耐接近了極限,另一方麵則是因為李林甫的落井下石。
原本,張九齡就沒有把李林甫放在眼裏。
在張九齡看來,李林甫就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家夥,一談論起公事,他就如同癡醉之人,半晌沒有回應。
而如果談論公事以外的事情,李林甫就對答如流,判若兩人。
幾次三番之後,張九齡就對自己的左右說:李林甫議事,如醉漢語也,不足言。
然而,就是這個醉漢,一步一步地將張九齡逼進了死角。
因為醉漢李林甫抓住了張九齡的把柄。
把柄是一個人,名叫嚴挺之,後來對杜甫照顧有加的劍南節度使嚴武便是他的兒子。
嚴挺之時任中書侍郎,與張九齡交情非常好。
李林甫在張九齡身上找不到破綻,便從張九齡的屬下兼好友嚴挺之身上動起了心思。
巧合的是,嚴挺之還得罪過他,拆過他的台。
事情還得從錯別字風波說起。
之前李林甫提拔過一個人,名叫蕭炅。
蕭炅頭腦靈活,辦事得力,深得李林甫賞識,於是便提拔他擔任戶部侍郎。
然而,蕭炅也有一個致命缺點,那就是讀書不多,認識的字也不多,時間一長,便鬧出了笑話。
一次,蕭炅把伏臘讀成了伏獵,在一旁的嚴挺之當場就快笑噴了:身為戶部侍郎,居然連臘和獵都分不清,這也太搞笑了吧!回來之後,嚴挺之便跟張九齡說:朝廷怎麼能容忍一個‘伏獵侍郎’存在呢?太兒戲了!張九齡聞言,就把蕭炅記在了心裏,不久蕭炅的伏獵侍郎就做不成了,隻能到岐州出任刺史。
僅此一件事,嚴挺之便跟李林甫結下了梁子。
李林甫認為這是嚴挺之不給自己麵子,故意讓自己難堪。
嚴挺之,走著瞧!不久,嚴挺之與李林甫的矛盾升級了,起因還是麵子問題。
當時,張九齡有意把嚴挺之拉入宰相行列,但是僅僅自己一個人說話分量還不夠,還需要裴耀卿和李林甫的共同推薦,畢竟三個宰相一起推薦要比個人推薦效果更好。
於是,張九齡授意嚴挺之去走一下李林甫的門路,至少也應該登門拜訪一下。
嚴挺之呢?他死活看不上李林甫的為人,終其一生,沒登過李林甫的門。
李林甫氣壞了:別人往自己的家裏一天跑八趟,你嚴挺之八年都不跑一趟,這人太不把自己這個宰相當回事了。
必須給他點顏色看看。
功夫不負有心人,有心的李林甫終於抓住了嚴挺之的破綻:企圖幹預司法公正。
這一抓很致命,進而引發了一場蝴蝶效應。
這事兒,還得從嚴挺之的前妻說起。
原本嚴挺之結過一次婚,後來不知什麼原因,一紙休書就把妻子休掉了。
被休掉的前妻轉而又嫁給了蔚州刺史王元琰。
後來王元琰因為貪贓枉法,被打入大獄,由大理寺、刑部、禦史台三大衙門共同審理。
這時嚴挺之的前妻找來了,希望他能幫王元琰一把。
受前妻之托,嚴挺之勉為其難地去撈王元琰,結過人沒撈出來,他自己反掉進去了。
他的所作所為被李林甫偵察得一清二楚。
很快,小報告就打到了李隆基那裏。
李隆基動了肝火,準備收拾一下嚴挺之。
李隆基對張九齡說:嚴挺之為犯罪的人開脫,這是嚴重幹預司法公正的行為!張九齡急忙為嚴挺之辯護:對方是嚴挺之已經休掉的妻子,這中間應該沒有什麼偏私。
李隆基接了一句:雖是前妻,但這裏麵一定還有偏私。
張九齡啞口無言,他知道李隆基已經掌握了充足的證據。
嚴挺之完了。
張九齡也完了,因為他急於替嚴挺之辯護,李隆基就此認為:張九齡、裴耀卿、嚴挺之結黨!結黨的帽子一扣,便扣掉了張九齡的宰相生涯。
其實,張九齡的疑似結黨並沒有嚴重到不可救藥的地步,隻是李隆基已經對他失去了耐心,而疑似結黨便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久,張九齡收到了李隆基賞賜的一件特殊禮物:白羽扇。
張九齡下意識地看了一下外麵的天氣:此時已是深秋時節,此時賞賜一把白羽扇,這是什麼意思呢?眾所周知,白羽扇是夏天用的,深秋一般人都不用,當然諸葛亮除外,他用扇子不分季節。
想到這裏,張九齡明白了,他讀懂了白羽扇背後的深意:張九齡,你過時了!張九齡頓時悲從心來,然後把滿腹悲傷注入自己的筆下,寫下了《白羽扇賦》:當時而用,任物所長。
彼鴻鵠之弱羽,出江湖之下方,安知煩暑,可致清涼?豈無紈素,彩畫文章?複有修竹,剖析毫芒。
提攜密邇,搖動馨香,惟眾珍之在禦,何短翮之敢當?而竊思於聖後,且見持於未央。
伊昔皋澤之時,亦有雲霄之誌,苟效用之得所,雖殺身之何忌?肅肅白羽,穆如清風,縱秋氣之移奪,終感恩於篋中。
此文的大體意思,在這裏稍作解釋:為了做一把白羽扇,鳥兒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可是,如果能對君主有用,付出生命又算得了什麼呢?到了秋天,扇子便沒用了,難免被扔進筐裏。
但是,即便如此,它仍然會感激陛下曾經的知遇之恩。
這哪裏說的是鳥和扇子,分明是在說張九齡自己啊!當《白羽扇賦》呈送到李隆基那裏,很快就給出了回複:朕頃賜扇,聊以滌暑。
卿立賦之,且見情愫。
詞高理妙,朕詳之久矣。
然佳彼勁翮,方資利用,與夫棄捐篋笥,義不當也。
李隆基的意思是說:我之前賞賜給你扇子,是讓你消暑納涼用的,沒想到你還寫了一篇《白羽扇賦》,文筆不錯,我看了很久。
不過你有點誤會,扇子是讓你用的,而不是拋棄的,別多想,別多想!李隆基話雖然這樣說,但心中已經下定了決心。
在他的心中,張九齡就是那把白羽扇,用不上了,該收進箱底,收藏了。
順著《白羽扇賦》延伸一句。
當初張九齡寫《白羽扇賦》時,隻是因為心中悲傷,急於表明自己的心跡,沒想到一寫就寫成了千古名篇。
數百年後,明朝著名書畫家董其昌用自己的筆寫下了《張九齡白羽扇賦》,這一寫就成了中華民族永久的瑰寶。
至今,董其昌這幅字還收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張九齡、董其昌便這樣遠隔數百年,卻相得益彰。
在《白羽扇賦》後,張九齡意識到,自己的宰相日子不多了,他必須為自己的未來打算。
他決定向李林甫妥協。
於是他又寫了一首《歸燕詩》:海燕何微眇,乘春亦蹇來。
豈知泥滓賤,隻見玉堂開。
繡戶時雙入,華軒日幾回。
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
在這首詩中,張九齡把自己比作了海燕,把李林甫比作比自己大的鷹隼,他借用海燕的口告訴李林甫:我已經無心跟您爭了,您就別猜忌了。
《歸燕詩》很快就被送到了李林甫府中。
李林甫接過一看,微微一笑:張九齡,你也有今天!開元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開元年間最後一位良相張九齡的宰相生涯劃上了句號,他被免去宰相職務,出任右丞相(尚書右仆射),他的搭檔裴耀卿則出任左丞相(尚書左仆射)。
此時的尚書左仆射、右仆射已經成了一個閑職,隻保留行政級別,卻沒有具體職務。
伴隨著張九齡和裴耀卿的下台,開元天寶年間執政時間最長的宰相李林甫成為大贏家,他兼任中書令,出任第一宰相。
與李林甫搭班子的是張九齡看不起的牛仙客,此人出任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同時兼任朔方節度使。
嚴挺之呢?中書侍郎做不成了,被貶出長安,出任洺州刺史。
嚴挺之前妻的現任丈夫王元琰也沒能逃過懲罰,最終被流放嶺南。
至此,因為王元琰的貪贓枉法,引發了嚴挺之、張九齡、裴耀卿的連鎖倒台,如同蝴蝶效應,東半球的蝴蝶一扇翅膀,便引起了西半球的一場暴風雨。
落井下石雖然張九齡以《歸燕詩》向李林甫妥協,但李林甫並不準備就此放過他,因為落井下石是李林甫的本能,眼看別人落井,自己卻沒有撿起石頭,李林甫會後悔半輩子的。
不久,李林甫就撿起了一塊石頭,然後朝張九齡身上狠狠砸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