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李林甫力保,蕭炅能否看到第二天的太陽都是一個未知數。
這個世界總是冤家路窄,數年後,蕭炅和吉溫又碰麵了,不過這次碰麵有點微妙。
此時的蕭炅正出任京兆尹,吉溫出任萬年縣丞,在隸屬關係上,蕭炅是吉溫的頂頭上司,如果蕭炅要報當年之仇,吉溫便在劫難逃。
吉溫的大腦高速運轉起來,他想到了一個人,他決定在這個人家裏打一個時間差。
這天,吉溫早早地來到了高力士家裏,兩人關係不錯,於是你一句我一句地便寒暄了半天。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寒暄的同時,吉溫在等一個人來。
這個人就是蕭炅。
按照慣例,出任京兆尹的官員上任之後,都會到高力士家裏拜訪,以示尊重。
吉溫就是要在這次拜訪上做文章。
不出吉溫所料,沒過一會兒,蕭炅來了。
吉溫的時間差要奏效了。
一見蕭炅到來,吉溫做出回避姿態,這時高力士說話了:吉七(吉溫在家中排行老七)不必回避。
然後高力士給蕭炅介紹說:吉溫也是我的老朋友,大家都不必見外。
吉溫要的就是這句話。
經過這次巧遇,蕭炅對吉溫恭敬起來,絲毫不敢有公報私仇的念頭。
吉溫也乖巧,他對蕭炅說:以前我不敢怠慢國家法律,所以對大人的審問有些嚴厲。
從今以後,我忠心跟隨大人,願效犬馬之勞。
話說開了,蕭炅心中的疙瘩也就解開了,從此不但沒追究以前的過節,反而將吉溫委任為了京兆府法曹(司法官)。
不久,李林甫開始整肅異己,蕭炅就將吉溫當做法寶推薦了過去。
在吉溫之後,羅希奭也加了進來,成為李林甫的哼哈二將。
隻要李林甫令旗一揮,兩人隨即出動,準保讓對方逃無可逃。
漸漸地,兩人有了名氣,人稱羅鉗吉網。
現在,李林甫將羅鉗吉網指向了李適之。
當時李適之兼任兵部尚書,前中書令張說的兒子張垍任兵部侍郎。
李林甫對這二人都非常厭惡,便決定對他們來一個敲山震虎。
山很快敲響了:有人舉報兵部主管人事的官員徇私舞弊。
不用問,舉報人受李林甫指使。
接到舉報的李隆基下令京兆尹蕭炅與禦史大夫一起調查,這一調查就將兵部六十多名官員打入網中。
幾天過去了,案件卻沒有絲毫進展。
李林甫知道,該讓吉溫出場了。
狠人一出場,就給六十多名兵部官員送上一場真人秀——免費的。
吉溫讓這六十多人站到院外,然後到後廳提審了兩名與此案無關的重刑犯。
這幫兵部的官員麵麵相覷,不知道他葫蘆裏賣的什麼藥。
一會兒的功夫,傳來了陣陣的慘叫聲。
在後廳,吉溫正在體罰重刑犯,一會兒用杖打,一會兒用石頭壓。
兩名重刑犯熬不住,便連聲慘叫,此起彼伏,十分瘮人。
過了一會兒,吉溫從後廳出來,再看兵部的六十多名官員,一個個麵無血色。
沒等吉溫開口,這幫官員們倒先開口了:隻要能保住命,我們什麼罪都認!很快,六十多人的口供完美出爐,再看六十多人的身上,半點用刑的痕跡都沒有。
既然沒有用刑,那口供就是真的!結案!不久,李隆基下詔,將兵部負責人事的侍郎以及郎中斥責一番,然後又給予赦免。
表麵看,這次風波與李適之無關,然而,作為身兼兵部尚書的宰相,兵部出了這麼大的事,怎麼可能置身事外呢?先斥責,後赦免,看似風波就這樣過去,李適之也毫發無傷,但這隻是李林甫的開頭,敲山震虎而已,先震懾一番,再慢慢收拾。
接下來,李林甫將矛頭對準了一個熟人,這個人最近有些礙眼。
熟人名叫韋堅,時任陝郡太守、江淮租庸轉運使(江淮物資調運總監),原本與李林甫非常親密。
李林甫的舅舅是薑皎,而韋堅的妻子正是薑皎的女兒。
從薑皎那邊論,韋堅得喊李林甫一聲表哥。
除了與李林甫沾親帶故,韋堅與太子李亨、薛王李業全都沾親帶故。
韋堅的姐姐是薛王李業的王妃,韋堅的妹妹則是太子李亨的太子妃,這樣他就與皇族有了兩層姻親關係。
剛開始,已經發跡的李林甫對韋堅還有所提攜,畢竟他是自己的表妹夫。
隨著韋堅節節攀升,李林甫與他也越來越疏遠,甚至產生反感。
因為韋堅太出風頭了。
天寶二年,韋堅幹了一件大事:他將滻水(灞水支流)導引到了皇家園林東麵的望春樓下,生生造出了一個人工湖。
這個湖是做什麼用的呢?主要是用來停泊江淮來的物資運送船。
利用這些船,韋堅玩出了花樣。
他把這些船按照郡名進行編號,在對應的船上堆滿該郡出產的特產,然後一字排開。
幾十個郡,對應幾十條獻寶船,不知不覺中,韋堅已經導演了一場江淮特產博覽會,以此作為向李隆基的獻禮。
與此同時,韋堅還有一個壓軸大戲。
隻見他一個手勢,陝縣縣尉崔成甫登場,身穿錦緞背心、綠綢褲子,半裸一隻胳膊,頭戴紅色頭巾,在第一條船的船頭上開唱:得寶弘農野,弘農得寶耶!潭裏船車鬧,揚州銅器多。
三郎當殿坐,看唱《得寶歌》。
崔成甫一邊唱,一百多身穿盛裝的歌女在一邊和,頓時形成環繞立體聲的效果。
乍看起來,《得寶歌》歌詞很一般,其實不然,這裏麵可是有著深層的政治意義哩。
一點一點地來解釋吧。
首先,得寶弘農,指的是天寶元年的一件大事。
當時有人奏報李隆基說,他親眼看見了玄元皇帝老子。
老子告訴此人,在陝州桃林縣古關令尹喜宅藏著一道寶符。
於是李隆基便派人按圖索驥,果然找到了寶符。
李隆基歡喜不已,以為這是上天與自己心有靈犀:自己剛把年號改為天寶,上天就降下寶符,這是盛世才有的祥瑞。
潭裏船車鬧,揚州銅器多。
這是給韋堅唱讚歌:水潭是韋堅主導開鑿的,揚州的銅器也是韋堅調運的。
幾句歌詞組合到一起,就成了為李隆基歌功頌德,順便為韋堅表功。
歌聲才罷,韋堅跪地獻上各地進貢的綢緞。
與此同時,一百多個盛著各種水果的牙盤送了上來,敬請李隆基品嚐。
在歌聲、小船、綢緞、牙盤的烘托下,李隆基的心情好到了極點,頓時起了重用韋堅之意。
不久,李隆基下令,擢升韋堅為左散騎常侍(從三品)。
天寶三載正月,李隆基又命韋堅兼任禦史大夫(正三品),重用的痕跡已經非常明顯。
這時,韋堅與李林甫的關係走到了臨界點:李林甫擔心韋堅繼續上升成為宰相,韋堅則擔心李林甫破壞自己的好事,兩相猜忌,曾經的親密關係便跌落到冰點。
天寶三載九月,李林甫搶先出招。
經過李林甫的努力,韋堅由陝郡太守、江淮租庸轉運使、左散騎常侍、兼禦史大夫升任刑部尚書,同時罷免江淮租庸轉運使等職務。
表麵看起來,韋堅升了,因為刑部尚書位置更加重要。
然而韋堅卻高興不起來:刑部尚書雖是高官,但想出彩很難;而原來擔任的江淮租庸轉運使卻是肥缺,既容易出彩,又容易撈到個人實惠,給個尚書都不換。
現在這一切都成為過去,韋堅的職位被新人接替,而韋堅隻能去當看似恩寵的刑部尚書。
接替韋堅的人叫楊慎矜,祖上也是名人。
誰?隋煬帝楊廣!楊慎矜是隋煬帝楊廣的玄孫,是楊廣碩果僅存的一脈。
多虧楊慎矜的祖父楊政道在江都兵變時躲藏的地方好,這才逃過了一劫。
楊政道躲藏的地方最安全——娘肚子裏。
楊政道是楊廣次子楊暕的遺腹子,後來經過幾番劫難才隨蕭皇後返回長安。
所幸李世民對他們一家還不錯,還讓楊政道步入了仕途。
楊政道的仕途乏善可陳,他的兒子楊崇禮卻幹出了名堂。
在太府卿(宮廷庫藏部部長)任上,楊崇禮顯示出自己的理財才能,深得李隆基的信任,這一信任就讓他發揮了很多年餘熱,直到九十歲才徹底退休。
在楊崇禮之後,李隆基陸續起用了他的三個兒子。
楊慎矜因為具有理財能力,便被李隆基委以相應的官職。
後來楊慎矜看出李林甫一手遮天,便表示了順服。
因此在韋堅明升暗降之後,李林甫便讓他接替了韋堅的職位。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一切都在李林甫的掌握之中,不過他還在瞄準,他要一箭射落N隻雕。
絲絲入扣如果要在李隆基任命的所有宰相中找一個弄權高手,李林甫稱第二,沒有人敢稱第一。
相比之下,姚崇、張說算是玩弄手段的高手,但跟李林甫相比,還差得遠。
姚崇、張說頂多借力打力,李林甫則更進一步,直接挖坑。
天寶四載,李林甫給李適之挖了一個坑,坑上的誘餌是華山的金礦。
李林甫故弄玄虛地對李適之說:華山有金礦,如果開采的話可以使國家富強,可惜到現在皇上還不知道。
李適之一聽便來了精神,他以為這是李林甫向自己示好,存心把功勞讓給自己,卻沒想到,這是李林甫挖的一個坑。
過了幾天,李適之便把華山有金礦的事情向李隆基奏報,並且建議大力開采。
李隆基聽後,便向李林甫求證。
李林甫緩緩開口:臣早就知道華山有金礦,但是絕不能開采。
華山是陛下的本命山,王氣所在,不能開鑿,所以臣一直不敢提這件事!李林甫搬出了本命山的說法,李適之一下就掉進了坑裏。
李隆基大為不悅,轉向李適之說道:以後奏事,應該先跟李林甫商量,不要輕易上奏!僅此一坑,李適之就徹底失去了李隆基的信任,罷相也隻是時間問題了。
從此之後,李適之索性不再管事,有時間就跟韋堅一起聚會,原本他們就是朋友,現在一個失去皇帝信任,一個失去實權,兩個失意的男人同病相憐。
但兩人的同病相憐,並沒有引發李林甫的同情,相反,他更加惱火:這兩個人居然湊到了一起,將來有機會一定要把他們一起收拾掉,最好連太子也一起收拾掉!眾所周知,太子李亨並非李林甫擁立,因此他們注定是兩條心:有你沒我,有我沒你。
李林甫一直在尋找機會,在整肅韋堅和李適之的同時,他想把李亨一勺燴了。
不過,到現在為止,扳倒韋堅和太子的機會並不成熟,得找一個機會催熟。
李林甫瞄準了一個人,這個人與太子李亨關係親密,更關鍵的是,現在這個人的身份非常敏感。
被李林甫瞄上的人叫皇甫惟明,在前麵有過出場,當年正是在他的建議下,唐與吐蕃達成互不侵犯的和平條約,邊境安定了七年。
後來皇甫惟明由忠王谘詢官出任隴右節度使,在節度使任上屢立戰功。
天寶五載,李隆基給他的肩上又加了一副擔子:兼任河西節度使。
正巧,皇甫惟明回長安向李隆基彙報戰果,這次彙報讓李林甫抓住了機會。
皇甫惟明回長安後,李林甫收到消息:皇甫惟明私下彈劾自己,並建議李隆基加以防範。
這個消息讓李林甫暴跳如雷,他意識到必須馬上撒開大網,盡快將皇甫惟明、韋堅、太子李亨一網打盡。
功夫不負有心人,李林甫終於在皇甫惟明和韋堅的身上找到了破綻。
正月十五夜,太子李亨出遊,與自己的大舅哥韋堅見了麵。
如果僅僅是李亨與韋堅見麵也無可厚非,問題在於,韋堅與李亨見完麵後,又與皇甫惟明見了一麵。
這下就說不清楚了。
受李林甫指使,楊慎矜首先上了一道奏疏:韋堅身為皇親國戚,不應與邊防將領交往。
這是李林甫發出的第一發炮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