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章 徹底清除(3 / 3)

王忠嗣逃過一死,卻也沒有逃過貶官的懲罰。

天寶六載十一月,王忠嗣被貶為漢陽太守。

就在河西、隴右兩鎮士兵還在期待王忠嗣重返邊塞時,他卻再也回不去了。

天寶八載,王忠嗣暴卒,時年四十四歲。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王忠嗣死後,李林甫又向李隆基提出一個建議。

正是這個餿主意,讓李隆基的大唐王朝走到了懸崖邊緣。

李林甫建議:從今往後,邊將不再用漢人,一律由胡人擔任。

有唐一代,出將入相的曆史非常悠久,最早從李世民開始,到開元年間有薛訥、張說、蕭嵩、牛仙客等人。

這本是一個很好的傳統,但李林甫卻對此很不感冒,因為這對他的相位來講,是一個潛在威脅。

出於私心,李林甫要把出將入相的傳統廢除,這樣以後便沒有人通過這個途徑威脅他的相位了。

於是他便對李隆基說:文臣為將,不敢麵對亂箭飛石,不如用那些出身寒酸的胡人。

胡人本性驍勇善戰,而且出身寒族也無法結黨,陛下以誠心待他們,他們勢必懷盡死之心回報陛下。

聽起來,似乎不無道理,於是李隆基便同意了!自此,唐朝九個節度使全部由胡人擔任:安祿山,營州柳城混血胡人;安思順,安祿山的堂弟,混血胡人;哥舒翰,突厥人;高仙芝,高麗人。

由此可見,李隆基倒真是有海納百川的精神。

公平地說,李林甫這個建議並非完全處於私心,其中也有因勢利導的成分:自從李隆基改革兵製以來,漢族將領因為可以在長安獲得更好的職位和待遇,已經不願意前往邊疆效力;而胡人將領在邊塞長大,因此更願意在邊疆效力。

此消彼長,便形成了胡人將領壓倒漢人將領的局麵。

再看一下四位胡人節度使,最終背叛唐朝的隻有安祿山一人,就連他的堂弟安思順也是效忠唐朝的,哥舒翰、高仙芝更是與安祿山死磕,捍衛大唐江山。

如此看來,李林甫的建議並非完全沒有道理,隻是被安祿山攪了局!登峰造極到天寶六載,李林甫出任宰相已有十二年光景。

在這十二年裏,他身邊的人起起伏伏,在人生的波峰和波穀間劇烈震蕩,而他卻始終保持一個姿勢——高高在上,屹立不倒。

十二年中,張九齡倒了,裴耀卿倒了,李適之倒了,裴寬、裴敦複、皇甫惟明、韋堅、王忠嗣都倒了,凡是可能威脅到李林甫相位的人都得到了無言結局,不怪天,不怪地,隻怪自己與李林甫生活在同一個時代。

天寶六載,李林甫達到了人生的巔峰。

這一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李隆基用一個現場展覽,將他送上了高高的雲端。

十二月二十五日這一天,李隆基下了一道命令:命文武百官前往尚書省參觀各地的貢品。

到了地方,官員們頓時覺得自己的眼睛不夠用了:各地貢品琳琅滿目,帝國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真不是虛言啊!看了良久,眾人依然不知道皇帝葫蘆裏賣的什麼藥,這究竟唱的是哪出呢?眾人都在等待謎底揭曉。

等了好久後,李隆基清了清嗓子:今天請諸位來,就是為了請大家看看我朝物產之豐富,開開眼界。

同時借這個機會,宣布一個決定,今年這些貢品朕都賜給李林甫了!哦,鬧了半天,李隆基是在給李林甫一個人發獎啊。

李林甫忙不迭地謝恩之後,琳琅滿目的貢品便被運進了他的私宅。

他知道,在他的身後,有無數雙噴火的眼睛正盯著他,有羨慕,有嫉妒,有咬牙切齒,也有故作不屑一顧。

領自己的獎,讓別人吃醋去吧!至此,李林甫在大唐王朝的地位達到了頂峰:他不僅是當朝第一宰相,同時也是大唐王朝最紅的紅人,兩個身份疊加到一起,他找到了登峰造極的感覺。

借著李林甫的光芒,李林甫的兒子、女婿們迅速上位,占據了大唐王朝的若幹官位:兒子李岫為將作監,李崿為司儲郎中,李嶼為太常少卿;女婿張博濟為鴻臚少卿,鄭平為戶部員外郎,杜位為右補闕,楊齊宣為諫議大夫,元捴為京兆府戶曹。

延伸說一句,李林甫個人生產能力非常強,名下共有二十五個兒子,二十五個女兒,如果放在現在,估計在被授予英雄父親光榮稱號的同時,還會被聘任為不孕不育醫院形象代言人。

書歸正傳,回過頭接著說李林甫的登峰造極。

凡是有過登山經曆的人都知道,無論是你爬上高峰的時間有多久,你終究還是要下來的,正所謂有高峰,就一定會有低穀,這是亙古不變的客觀規律。

李林甫以為自己能逃過,但他的兒子李岫卻陷入了深深的憂慮之中。

一日,父子二人在後花園中閑逛,李岫突然將手指向了一群正在勞作的民夫說:父親長期處於權力中心,對頭仇人遍布天下,一旦有大禍臨頭,即便想當一個民夫,也不知道能否遂願。

李林甫頓時變了臉色,抬頭冷冷地看著李岫,他知道兒子說的是實情,這一點他比誰都清楚,然而清楚又怎麼樣,他又能做什麼呢?李林甫牙縫裏擠出了八個字:勢已如此,將若之何(已經到這個地步了,又能有什麼辦法)?所謂登峰造極,同時也是騎虎難下。

遊園在不悅中結束,李林甫內心的不安全感從此升級。

自此以後,李林甫外出的譜更大了,擺譜不為別的,隻為兩個字:安全。

以往唐朝宰相一般都是有才有德之人,很少講究派頭權威,出行時隨從不過數人,路上的老百姓也處之泰然,不需刻意躲避。

到了李林甫這裏,一切都變了:為了防範潛在的刺客,每次他出門時都需要有百餘名騎兵護住左右兩翼,同時由金吾衛將其即將經過的街道提前封路清街,以保證他的安全通過。

這還不是李林甫出行儀仗的全部。

在騎兵和金吾衛士兵之前,還有一個組成部分,就是儀仗的前驅。

他們與騎兵保持著數百步的距離,負責提前驅散街上的人群。

無論你是當朝一品,抑或是皇親國戚,到這時隻有乖乖讓路的份——誰讓你沒有人家紅呢!數百人的儀仗前呼後擁,這讓李林甫擺足了譜,同時也增加了內心的安全感,一切看上去不錯。

然而,每當夜幕降臨,李林甫的不安全感還是不期而至,他對無邊的黑夜充滿了恐懼,即便在自己家裏,也依然忐忑不已。

為了增加自己的安全感,李林甫將自己的家設置成了保險櫃,每一道門都是一道關卡,要想擅自通過,難度非常大。

除去門上的文章,李林甫在很多細節上都做足了文章:他家的地麵一律用石板鋪就,即使是土行孫,也難在上麵掏出洞來;與此同時,所有的牆體也做了特殊處理,比別人家多了一道厚厚的板,這樣即使是穿山甲,也很難在上麵鑽出窟窿。

夠了嗎?遠遠不夠。

接下來,李林甫又在自己的寢床上做起了文章。

一般人家,主人的寢床一般隻有固定的一張,李林甫不同,他有N張。

每天晚上,他都會不停地更換床位,即使是家人,也無法知道他的確切位置。

兔子講究狡兔三窟,李林甫追求的是一夜三換床。

如果李林甫活在現代,或許可以與一個人成為親密戰友。

誰?拉登!防不勝防天寶六載的登峰造極,讓李林甫的內心充滿了滿足感,同時也充滿了不安全感:滿足感是因為得到了李隆基的無比信任,不安全感是擔心有一天所有的一切會突然失去。

於是,這兩種感覺交織到一起,便構成了李林甫的兩張麵孔。

還會有人威脅我的相位嗎?大約沒有了吧!那些有可能的人不是已經都清理幹淨了嗎?李林甫的自我安慰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直到天寶八載二月十三日。

這一天,李林甫看到了觸目驚心的一幕,他的心頓時咯噔了一下。

當時他和文武百官一起,正在李隆基的帶領下參觀左藏。

左藏是唐朝的國庫之一,天下賦稅主要都收集在那裏。

李隆基率領文武百官前去參觀,說白了就是在顯擺國庫的充足,進行一番自我陶醉。

李隆基的自我陶醉是有理由的,左藏確實沒有給他丟臉,堆積如山的綢緞和各類布匹營造出盛世的模樣,場麵之宏大震撼了在場的每一個官員。

不僅官員們被震撼了,連李隆基自己也被震撼了,他沒有想到自己的左藏裏居然豐富如斯,廣博如斯。

李隆基不斷地點頭:好,好,好!轉過頭,李隆基衝著一個人說道:左藏如此豐富,這都是你的功勞!李隆基接著說道:鑒於你有如此功勞,朕特賞賜你紫袍和金魚!唐製,三品以上穿紫袍,佩戴金魚符。

受到賞賜的官員忙不迭地跪下謝恩,從此以後,他就是當朝三品官員。

這一幕被在場官員看在眼裏,李林甫更是看得真切,沒錯,是他!楊釗(楊國忠)!怎麼把他忘了!嚴格說來,李林甫不是把楊釗忘了,而是從一開始,他根本就沒把楊釗放在眼裏,因為楊釗跟他相比,就好比老鼠比大象。

翻看李林甫和楊釗的履曆不難發現,兩人的仕途有所交叉還得從天寶四載說起。

天寶四載之前,李林甫一直在仕途奔走,已經當了十年宰相;楊釗呢?天寶四載之前,他的人生一片慘淡,如果不是楊玉環得寵,他的人生恐怕還要繼續慘淡下去。

幸運的是,天寶四載楊玉環得寵了,而楊釗憑借裙帶關係從此發跡。

發跡之初的楊釗還隻是一個小蘿卜頭,他牢牢抓住楊家裙帶的同時,也不放過其他可能的機會。

憑借楊家的關係,楊釗當上了戶口色役使判官(全國戶籍及勞力管理署官員),官職雖然不大,但卻是一個重要平台。

正是在這個平台上,楊釗顯示出了出色的理財能力,進而贏得了李隆基的信任。

也是在這個平台上,小官楊釗入了李林甫的法眼。

在李林甫看來,這是一個可以利用的人。

李林甫看重的不是楊釗的能力,而是他背後的裙帶關係以及隨時出入皇宮的便利。

雙方一拍即合,各取所需。

經李林甫安排,楊釗又多了一個頭銜:侍禦史。

侍禦史雖然官階不高,權力可不小,可以隨時向皇帝奏報。

把這個頭銜加到楊釗頭上,可謂如虎添翼,此後他不僅能抬腳就進皇宮,而且可以隨時上書彈劾,這兩項可都是了不得的權力。

李林甫如此安排,有自己的私心,他是想把楊釗當成自己的槍,然後把槍口對準威脅自己相位的人。

後來的事實證明,楊釗這把槍非常好用,幾乎無往不利。

經楊釗彈劾的官員幾乎都落馬了,沒有落馬的也是傷痕累累。

就這樣,李林甫和楊釗並肩戰鬥,同時又各懷鬼胎。

李林甫隻是把小蘿卜頭楊釗當成一把槍,卻沒有想到,槍也有自己的追求,他把自己的追求深埋在心底,不動聲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