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 特效藥(1 / 3)

幾年下來,楊釗在李隆基的心裏紮下了根,這個原本憑借裙帶關係發跡的人成了他眼中的能人,不可或缺。

在現有的史書中,楊釗(楊國忠)被描述為不學無術的無恥小人,這可能是他人生的一個側麵,但不是全部,隻是中國的史書向來以道德為第一標準,因此我們看到的史書並非真正的史書,而是經過道德標準修正的版本。

事實上,楊釗是有一定能力的,比如察顏觀色、揣測上意之類的,但一直以來,這樣的能力都是傳統的道德標準所不齒的。

但每個有過職場經曆的人都知道,這兩項能力是多麼的不可或缺。

楊釗的發跡,憑借的正是這兩項能力。

有兩項能力護身,楊釗左右逢源,他的機靈和練達深得李隆基賞識,而他的斂財能力,更讓李隆基刮目相看:這是一個可以為帝國理財的人。

在中國的傳統社會中,一直有這樣一個奇怪現象:飽讀詩書的文學之士往往不善理財,而善於理財的人往往不讀詩書。

或許是君子不言利的傳統使然,或許是因為商人的地位一直很低使然,或許是飽學之士心中有太多的條條框框,而楊釗這些人心中恰恰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

天寶七載,楊釗迎來了自己仕途的分水嶺:在此之前,他曾經落魄,曾經困頓;在此之後,他節節攀升,直到升無可升。

憑借自己的理財能力,楊釗不再是借助裙帶關係發跡的小蘿卜頭,在這一年,他在大唐的官場上有了分量。

天寶七載六月,李隆基任命楊釗為給事中(禦前監督官),兼禦史中丞,專門處理全國財政事務。

此後,李隆基不斷地往楊釗的身上加擔子,就在天寶七載,楊釗兼任的官職達到了十五個。

毫無疑問,楊釗已經成為了李隆基身邊的紅人,他的爆紅和躥升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其中便包括第一宰相李林甫。

不過,由於兩者位置的懸殊,李林甫還是沒有把楊釗看成自己的對手,直到天寶八載二月十三日那場觸目驚心的賞賜上演。

這次賞賜,使得楊釗昂首進入當朝三品官員行列,他身上的紫袍對李林甫形成了強烈的刺激。

防不勝防,防不勝防!矛盾漸起目睹那場觸目驚心的賞賜之後,李林甫意識到,自己最大的對手出現了。

這個楊釗,在短短四年的時間裏,就從一個破落戶奮鬥成當朝三品大員,躥升速度,古今少有。

更要命的是,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的背後站的是最得寵的楊貴妃,身邊站的則是雞犬升天的五楊。

這個對手比以往任何一個對手都可怕。

在李林甫觸目驚心的同時,楊釗的心思也動了。

回望自己的前半生,楊釗感慨萬千,自己做夢也沒有想到會有如此的時來運轉,更沒有想到僅僅四年的光景,自己就能躋身當朝三品官員的行列,以前想不到的事情,今天都變成了現實,以前不敢想的事,現在都可以想想了。

對於李林甫,以前楊釗隻能仰視,而現在,他同樣躋身三品官員行列,仰視的目光可以變為平視了。

人就是這樣,一個人的目光可以隨著地位的改變而改變,以前需要仰視的,或許有一天就會改為平視,甚至俯視,真是此一時,彼一時也。

以前,李林甫對楊釗而言是一座可望不可即的高山,現在,這座山似乎變矮了。

就在楊釗動了活心思的同時,有一個人來到了他的身邊,對他說:從今之後,我跟你走!這是個老熟人,名叫吉溫。

前麵我們說過,李林甫倚重的酷吏是一個組合,名字叫羅鉗吉網:羅就是羅希奭,吉便是吉溫。

吉溫一度跟李林甫走得很近,是其死黨之一。

而現在他卻調轉了船頭,與李林甫分道揚鑣,轉而跟在了楊釗的後麵。

既然是李林甫的死黨,為什麼會棄之而去呢?原因是吉溫想要的更多,而李林甫卻給不了他更多。

於是吉溫把寶押在了楊釗身上,在他看來,這顆政治新星正在冉冉升起,如果自己與他捆綁在一起,那麼前景將妙不可言。

雙方也是一拍即合,開始為同一個目標奮鬥:扳倒李林甫!然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李林甫為相十餘年,在朝中的關係盤根錯節,想要扳倒這棵大樹,沒那麼簡單。

浸淫官場的楊釗和吉溫自然知道這一點,因此他們並不急於直接向李林甫發動進攻,而是先從其外圍下手,一一剪除他的黨羽:天寶八載六月十八日,刑部尚書、京兆尹蕭炅因貪贓案發,被貶為汝陰太守;天寶九載四月十一日,禦史大夫宋渾因貪贓數額巨大,被判流刑,流放潮陽郡(今廣東潮州)。

這兩宗貪汙案公布於眾後,老百姓一片歡騰:好,叫你腐敗!正所謂有人歡喜有人憂,在老百姓歡呼雀躍的同時,長安城中的李林甫卻一點也笑不出來,他已經看透了兩起案件背後的棋局,這是打狗給主人看呢!據李林甫調查,這兩起腐敗案件都是由吉溫起的頭,先調查出蛛絲馬跡,然後由楊釗上書彈劾,兩人一唱一和,表麵是為國掃除腐敗分子,實際卻是暗藏殺機,針對的就是他李林甫。

哎,以前低估了這個破落戶。

事已至此,李林甫也沒有太多辦法,蕭炅、宋渾貪贓枉法證據確鑿,神仙老子也救不了他們,況且這兩起案件都是皇帝李隆基點過頭的,兩起案件都是鐵案,一百年也翻不了!李林甫隻能認命,把打碎了的牙往自己肚子裏咽,雖然咽得很難受,但還是得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