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娥皇女英美麗的傳說(2 / 3)

她們感到驚異,便問附近的鄉親:“是誰的墳墓如此壯觀美麗?三塊大石為何險峻地聳立?”鄉親們含著眼淚告訴她們:“這便是舜帝的墳墓,他老人家從遙遠的北方來到這裏,幫助我們斬除了九條惡龍,人民過上了安樂的生活,可是他卻鞠躬盡瘁,流盡了汗水,淌幹了心血,受苦受累病死在這裏了。”原來,舜帝病逝之後,湘江的父老鄉親們為了感激舜帝的厚恩,特地為他修了這座墳墓。九嶷山上的一群仙鶴也為之感動了,它們朝朝夕夕地到南海銜來一顆顆燦爛奪目的珍珠,撒在舜帝的墳墓上,便成了這座珍珠墳墓。

三塊巨石,是舜帝除滅惡龍用的三齒耙插在地上變成的。娥皇和女英得知實情後,難過極了,二人抱頭痛哭起來。她們悲痛萬分,一直哭了九天九夜,她們把眼睛哭腫了,嗓子哭啞了,眼睛流幹了。最後,哭出血淚來,也死在了舜帝的旁邊。

娥皇和女英的眼淚,灑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現出點點淚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還有血紅血紅的,這便是“湘妃竹”。竹子上有的像印有指紋,傳說是二妃在竹子抹眼淚印上的;有的竹子上鮮紅鮮紅的血斑,便是兩位妃子眼中流出來的血淚染成的。

堯王訪賢從羊獬村(洪洞以南)回平陽後計劃讓女兒娥皇,女英由伊杜村,遷至羊獬村落戶。二女尊從父王意見,由文武大臣和侍女送行,準備上路,二女不同意坐轎,決定騎馬赴羊獬。臨行侍者遞上新的朝服,整好衣冠,訃劃進朝向父王辭行。走到宮門下馬,見宮門上掛著兩麵紅旗、—對紅燈,旗上寫著:“先有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旗的上角為八卦;乾三、坎三、艮三、震三、巽三、離三、坤三、兌三。二女向旗幟跪拜致敬。

羊獬的村民聞訊後,積極熱情的為娥皇、女英的落戶,作了隆重的準備,安排了居住的院落。到進村的一天,人們成群結隊,歡聲震耳,迎接二女。娥皇、女英莉群眾的熱情,感激莫名。

二女落戶後,能發揚父王帝堯的家風,克勤克儉,勞動生產,並能與鄉親和睦相處,博得人們的敬佩。賢良事跡流傳萬代。

以後帝堯將二女娥皇、女英共許配給舜王為妻。臨出嫁考慮著一個問題,姊妹兩個,究竟誰該為大,誰該為小,難以定奪。最後帝堯巧設辦法,以炮為令,“煮豆子。”七粒豆子、七根豆杆,在相同的時間裏,誰先煮熟,誰為大。

炮聲響了,娥皇采用的是大火煮法,認為這樣熟的快。可是豆子尚未煮熟,豆杆已經燒完了;女英則用小火煮,豆杆未燒完,而豆子已經熟了。這時炮又響了,時間已到,經檢查評定,女英將豆煮熟了,決定為大。這時娥皇不同意,母親又想辦法,讓納鞋底,誰先納完誰為大。娥皇緊接著拿起針繩馬上動手,總想完在前頭。可是女英心兒細,有計劃,將繩子分成五尺一小節。才做好準備工作,不料娥皇已納了—尺多繩子了,娥皇暗中高興——這一會可要領先了。稍待一會兒,女英雖然動手遲,但速度快,眨眼間女英的鞋底已納了多半隻了。娥皇一見超過了自己,越急越出汗,汗水流濕了繩子,更拉的費勁了。俗話說:“笨老婆拉繩子,一根拉了一筐籮”,時間已到鳴炮驗收,又是女英告捷。

娥皇雖為姐姐,仍羞於認輸,在為難的情況下,堯之大臣皋陶,又提出新意見,他說:擇一良辰吉日,令二女一人乘車,一人騎馬,誰先到姚丘,(洪洞萬安)誰為大。娥皇覺得騎馬路上不誤事,爭著要騎馬。女英說:姐姐騎馬我就坐車吧,但有個條件,騎馬的要讓坐車的五裏路,讓車先行。娥皇願意騎馬,就同意了女英的意見。皋陶說:就如此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