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在報告中,首先總結了全國人大七屆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中所取得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他指出,在這五年中,我國經濟蓬勃發展,社會不斷進步,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各方麵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主要是:國民經濟持續發展。1992年國民生產總值接近24000億元,五年平均每年增長79%。農村經濟全麵發展,結構逐步調整,農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49%,糧食生產擺脫了一度徘徊局麵。連續四年獲得豐收,鄉鎮企業五年間產值增長2倍,已吸納農村勞動力1億多人,成為國民經濟的一支重要力量;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15%,1992年鋼產量已達8000萬噸,原煤產量已達11億噸,發電裝機達到165億千瓦,原油產量達到142億噸;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有新的發展,鐵路貨運周轉量達到11620億噸公裏,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達59億噸,公路貨運周轉量達3617億噸公裏,城鄉電話總容量達2860萬門,五年問,進出口總額增長1倍,1992年達到1656億美元,五年共利用外資609億美元,相當於前9年總和的16倍;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取得新成就。五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6000億元。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沒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的進步,科學技術事業成績顯著,教育事業有較大發展,五年來國家財政和社會各方麵對教育事業的投入達3200億元,教育結構有重大調整,教育改革逐步深人,教育質量有所提高。改革開放邁出重要步伐,在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製繼續穩定和完善。在城市,為增強國有大中型企業活力,采取了以轉換企業經營機製和轉變政府職能為重點的改革措施。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1992年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達到1826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84元,城鄉居民儲蓄大幅度增加。市場繁榮活躍,居民消費水平進一步提高。我國人口的平均期望壽命已達70歲左右,這是人民生活質量提高的綜合反映。李鵬進一步指出,五年來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在於堅持黨的基本路線,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其次提出了今後五年經濟建設方麵的基本任務,即全麵貫徹中共十四大精神,抓住機遇,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依靠優化結構、技術進步和改善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努力保持社會供求總量基本平衡,使國民經濟再上一個新台階。指出,今後五年是實現我國現代化建設第二步戰略目標的關鍵五年,因此必須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要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在保持產量穩定增長的基礎上。積極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逐步增加農業投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特別要積極扶持中西部地區鄉鎮企業的發展;穩定農村經濟政策,深化農村經濟改革,促進農村市場經濟發展。改革農產品流通體製,建立和完善農產品多級儲備製度,對重要農產品實行保護價。各級政府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把農民負擔嚴格限製在國家規定的範圍內。加快基礎設施和基礎工業建設。加強能源建設,實行開發與節約並重的方針,加強原材料工業建設,加強老工業基地和大中型企業的技術改造。積極發展第三產業,使第三產業增長高於國民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大力發展科學技術事業。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麵向經濟建設。科技發展要麵向經濟建設主戰場,把應用技術研究、發展高新技術、加強基礎性研究三個方麵結合起來,統籌規劃,合理配置力量,為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要開創教育事業的新局麵。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在發展經濟的基礎上改善人民生活。
第三,李鵬在報告中提出了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改革步伐。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今後五年是關鍵時期,必須力爭在以下幾個方麵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加快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製。要發展以公有製為主體的多種經濟成份,而各種經濟成份都要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國有企業改革關鍵是政企分開,理順產權關係,使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要完善國有資產管理製度。同時要積極發展各類市場、抓緊進行價格改革、進一步改革勞動工資製度、大力推進社會保障和城鎮住房製度的改革、改善和加強宏觀經濟管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是一項開創性事業,我們要以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標準,大膽實踐,積極探索,努力完成今後五年深化改革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