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敗鬥爭必須在黨委統一領導下,黨政一齊抓,主要領導同誌親自負責。要充分發揮紀檢監察、司法、行政執法監督等專門機關的作用,並且做好協調配合工作,發揮它們的整體作用。必須緊緊地依靠人民群眾。人民群眾強烈要求反腐敗同我們黨和政府的指導方針完全一致,這是奪取反腐敗鬥爭勝利的深厚基礎和基本保證。我們要注意把群眾反腐敗的積極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保證反腐敗鬥爭健康、有序地進行。

在反腐敗鬥爭中,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正確區分和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嚴格掌握政策。不搞群眾運動,不搞人人過關。要堅決依法辦案,對違法違紀案件,要一查到底,以事實為根據,以法紀為準繩,該撤的要撤,該判的要判,該重判的要重判,對於嚴重幹擾、阻礙查案工作的,要堅決處理。

加強反腐敗鬥爭,是加強黨的建設和政權建設的大事,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題中應有之義,是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是全麵貫徹黨的基本路線,鞏固和發展當前好的形勢的必然要求。

《九十年代中國農業發展綱要》發布

農業是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國家自立的基礎,堅持把加強農業放在首位,全麵振興農村經濟,是事關全局的頭等大事。80年代我國農業取得顯著成就,進人90年代,穩定和加快我國農業發展既麵臨著一些難題,又有相當大的潛力。而90年代,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關鍵性曆史階段,為使我國農業在80年代基礎上再上新台階,國務院第七次常務會議於1993年8月20日審議並通過了《九十年代中國農業發展綱要》,主要內容有:

年代農業發展的目標和指導思想。90年代我國農業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全麵發展農村經濟,主要產品穩定增產,在數量、品種和質量上,適應全國人民小康生活和國民經濟加快發展的需要。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步子要加快,到本世紀末,確保解決群眾的溫飽問題。指導思想是:繼續穩定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製,不斷完善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製,積極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體係,從各地實際出發逐步壯大集體經濟實力。加強農業基礎,加大農業投入,深化農村改革。加強農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組織農業綜合開發,優化農村產業和經濟結構,擴大農村就業領域,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小康目標。

年代農業發展的總體布局。要求農業生產必須遵循因地製宜、發揮各地自然資源和經濟技術優勢的原則,促進農林牧副漁全麵發展,推進農業生產的區域化、專業化、商品化。國家要鼓勵和扶持發展糧食生產,各地要因地製宜,建立自己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經濟作物和其他作物要按照因地製宜、揚長避短、適當集中的原則,繼續調整布局。林業生產要以培育森林資源、提高森林覆蓋率,增加木材和林產品供給能力為出發點,合理調整生產布局。畜牧業生產要在穩定發展肉豬的同時,大力發展食草型、節糧型畜禽生產。牧區要重視草原和"草庫倫"建設,搞好草場的改良和開發利用,防止草原退化、沙化,提高肉類生產能力,積極發展羊毛生產,滿足紡織工業發展的需要。水產業要大力發展海、淡水養殖,積極開發外海和遠洋捕撈,重視水產品的加工和綜合利用。

依靠農業科技進步,提高土地和各種農業資源的單位產出率。要實現90年代農業的增產目標,必須抓住提高單位麵積產量這個關鍵。要依靠科技進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提高單產水平。要積極組織實施節水灌溉新技術,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科學施肥和使用農藥的水平,積極推廣生物農藥和生物防治技術,減少病蟲害給農業造成的損失。采取綜合治理措施,提高現有耕地的質量。要充分利用光熱水土資源,改進耕作技術,提高複種指數,擴大播種麵積。要選育、推廣、普及農業優良品種。大力推廣適用的農業技術,繼續大力開展"豐收計劃"、"星火計劃"、"燎原計劃"等科技推廣活動,要不斷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科學種田的水平。

加強農產品商品生產基地建設。要加強糧棉油糖商品基地建設,把一批以生產棉花、糖料、橡膠為主的國有農場建設成為專業化、商品化的示範基地。加快速生豐產名特優用材林和經濟林基地建設。加強"菜籃子工程"特別是肉蛋奶菜基地和水產養殖基地建設。加強農副產品出口基地建設。

加強農業綜合開發。《綱要》指出90年代農業綜合開發的主要任務是:保持全國耕地總麵積的基本穩定,新開荒麵積不少於被占用的耕地;改造中低產田1800萬公頃,造林660萬公頃,建設人工草場和改良草場2000萬公頃,改良中低產水麵167萬公頃;通過農業綜合開發,要擴大糧食綜合生產能力380億公斤、棉花綜合生產能力40萬噸。農業綜合開發的重點是:黃淮海平原等十大片國家級重點開發區;燕山山前平原等12片省級重點開發區;內蒙古北部草原等6片重點牧區和半牧區;西南岩溶地區、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及河西走廊、新疆綠洲等地區。農業綜合開發要增強市場和質量、效益觀念,根據市場需求在努力增加農產品產量的同時,把提高農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益放在重要位置。要穩定和完善農業綜合開發政策,加強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