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的五年——十四大以來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成就展"
在北京舉行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國家體改委和國家統計局聯合主辦的新中國建立以來規模最大的展覽——"輝煌的五年——十四大以來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成就展",於9月6日至10月5日在北京展覽館隆重舉行。
開幕前夕,江澤民、李鵬、喬石、李瑞環、劉華清、榮毅仁等中央領導為展覽會題詞。江澤民的題詞是:"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奮鬥。"李鵬的題詞是:"輝煌的五年,光明的未來。"喬石的題詞是:"抓住曆史機遇,加快改革步伐,開拓新局麵,創造新成就。"李瑞環的題詞是:"抓兩個文明,促社會進步。"劉華清的題詞是:"展示新成就,開創新局麵。"榮毅仁的題詞是:"加快發展,振興中華。"
胡錦濤、丁關根、李嵐清、李鐵映、吳邦國、鄒家華、薑春雲、尉健行、溫家寶、王漢斌、張萬年、宋健、羅幹、王兆國等中央領導同誌出席開幕式並參觀了展覽。
月6日下午3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宣布展覽正式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胡錦濤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對展覽的開幕表示熱烈祝賀。
參加展覽的有中央及國務院所屬60多個部門和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展覽麵積共18萬平方米,分綜合、地方兩大部分,形象、直觀、生動地展示了五年來各行各業、各地區在兩個文明建設中的突出成就。
展廳裏來自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1996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6779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91年增長771%,年均增幅121%,且年度間起伏不大。與此同時,世界經濟年均增長約2%,其中發達國家18%,發展中國家54%。十四大以來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不僅在新中國曆史上首屈一指,在世界經濟增長史上也名列前茅,不僅GDP在1995年提前實現了較1980年翻兩番的目標(原定2000年),而且依據GDP在國際上的排名,也已由1991年的第10位上升到1996年的第7位。
"農業"展區展示了五年來,由於黨和政府堅定不移地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通過一係列措施保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不僅糧食生產連續三年獲得豐收,而且穀物、棉花、油料、肉蛋禽均居世界首位。農村貧困人口已由1992年的8000萬人減少到1996年的5800萬,占農村總人口67%。
工業成就同樣突出。數據顯示:1992~1996年,我國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1187億元,年均遞增326%,共建成投產基本建設項目近30萬個,更新改造項目218萬個,在煤炭、石油、鋼鐵、電力、交通、通訊等領域都有長足的進步,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進一步加強了我國基礎設施基礎產業的建設,經濟發展的"瓶頸"製約作用得以緩解,並為今後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展覽對我國對外開放的步伐做了詳細描述:這五年是我國對外貿易自"六五"以來發展最快的時期,進出口總額以年均164%的速度遞增,大大超過了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在國際貿易中的排名也由1991年的15位上升到當前的第11位。外彙儲備不斷增加,到1997年上半年已達到1212億美元,相當於1991年的5倍多,強大的出口創彙能力提高了我國對外債的承受能力,增強了我國的綜合能力。這五年,我國引進外資工作進入高潮,累計實際利用外資是前13年利用外資總和的6倍,達2043億美元,成為僅次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引資國。到1998年底,外資占國內投資比重從1992年的10%上升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