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江澤民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的目的是:增進了解,擴大共識,發展合作,共創未來。從10月26日起,江澤民先後訪問了檀香山、威廉斯堡、華盛頓、費城、紐約、波士頓、洛杉磯7個城市。江澤民還會見了副總統戈爾等美國主要官員及國會領導人,廣泛接觸了美國各界人士,發表了幾場重要演講,接受了美國記者的采訪。11月1日,江澤民在哈佛大學的演講和答問產生了轟動效應。
美國政府對這次訪問是高度重視的,以最高的禮儀規格接待江澤民,一些具體的禮賓安排突破了常規:在江澤民來訪前,白宮修繕一新;一般外國領導人來訪,美國高官不到機場迎接,而江澤民這次訪問,不但副總統戈爾及夫人到機場迎接,而且國務卿奧爾布賴特還在國賓館迎候;當晚,克林頓邀請江澤民到白宮進行私下會晤;第二天款待江澤民的午宴也由戈爾副總統主辦;29日晚國宴後,還在白宮草坪特意搭起了棚子,為中國貴賓安排了文藝節目;江澤民離開華盛頓時,機場鳴21響禮炮歡送。這一切說明美方對江澤民來訪給予了高於慣例的禮遇。
在深入、坦率的會談中,中美雙方對維護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亞太區域合作問題交換了意見,討論了經貿、法律、環保、能源、科技、教育、文化交流、兩國軍隊往來以及聯合國改革、台灣等問題。江澤民著重闡明了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指出這個問題是中美之間最敏感、最主要的核心問題,希望美國要嚴格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妥善處理台灣問題。克林頓表示,美國理解台灣問題的重要性,美國堅持一個中國的政策,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按照"8·17"公報的原則,處理向台灣出售武器的問題。美方支持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在內的所有國際組織。美國對三個中美聯合公報的原則是堅持的。
雙方在會談的基礎上,10月29日發表了《中美聯合聲明》。這個聲明規劃了中美21世紀關係的框架及其發展方向,決定努力建立麵向21世紀的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聲明全麵闡述了今後發展兩國關係應遵循的各項原則。這是繼中美之間三個聯合公報之後,又一個規劃兩國關係的曆史性文件,是兩國關係中的又一個裏程碑。
江澤民出訪美國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取得了積極的建設性的結果:首先,製定了麵向21世紀的中美關係框架和發展方向。《中美聯合聲明》指出,中美之間既有廣泛的共同利益,也存在重要分歧。健康穩定的中美關係,不僅符合中美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對實現21世紀的世界和平與繁榮至關重要。應該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基礎上,從長遠的觀點出發,來處理兩國關係,互不敵對,互不對抗,為了世界和平,人類的進步,共同發展。確定建立建設性的戰略夥伴關係,有利於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增大外交的回旋餘地,有利於促進世界的多極化趨勢,對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具有積極意義。其次,建立了兩國元首定期互訪和高級官員定期磋商的機製。中美雙方決定,兩國元首定期訪問對方的首都,北京和華盛頓之間建立元首間的直接通訊聯係。兩國的內閣和次內閣官員進行定期互訪,就各個領域進行磋商。這些機製的建立,有助於加強雙方的對話,增進了解,擴大合作,推動兩國關係向前發展。第三,促進了中美經貿、科技、環保、能源等領域的交流合作。中美雙方同意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擴大兩國的經貿關係。江澤民在訪問期間,就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永久性解決美國對華最惠國待遇等問題,向美國政府以及美國工商界做了大量的工作,著重介紹了我國十五大以後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步伐的重大決策,鼓勵美國工商界人士踴躍到中國投資做生意。訪美期間,中美雙方簽訂了中美兩國和平利用核技術合作協議、中美關於能源與環境合作倡議書等一係列協議。在江澤民訪美前,中國專門派了一個經貿代表團訪美,簽署了一係列貿易合同和合作協議,包括購買飛機、石油、小麥和化肥。還有一些合資項目。所有這些在美國國會、企業界和社會上引起了良好反響。第四,麵向美國人民有針對性地做工作,既說明了事實,又贏得了人心。江澤民在美期間參加了大約30多場會見,發表演講或講話約30次,和近100多國會議員和主要傳媒的負責人、工商界等各界人士作了廣泛接觸,介紹了中國5000年的曆史文明和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將一個團結統一、獨立自主、愛好和平和自強不息的大國形象展現在世界麵前。第五,美方在《中美聯合聲明》中重申在台灣問題上的承諾。聲明中強調,三個聯合公報是處理兩國關係的基礎,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主張。這有利於打擊台灣當局的務實外交,減少台灣對中美關係的幹擾,推進了中國的統一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