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孫永勤一拍大腿說:“有他們從據點上居高臨下控製河麵,鬼子的渡船不易靠岸了。”
可軍師卻一拍腦門說:“不好,得趕緊讓他們撤出來。”
“為啥?”
“要不一會龜田醒過夢來,肯定會用炮轟擊他們。”
聽軍師這麼一說,孫永勤趕緊讓人去通知雷常玉他們,迅速撤出據點。果不其然,雷常玉的第一總隊剛剛撤離,日軍的山炮便衝著潘家口據點猛轟起來。
孫永勤救國軍趁機撤離了潘家口渡口,並讓人通知在脖子梁負責攔擊龍井關、洪山口據點援敵的王福友第二總隊撤退。
再說灤河東岸的龜田,見對岸的孫永勤救國軍已經趁炮擊潘家口據點之際逃之夭夭,便趕緊指揮大軍渡河前去追擊。不想剛走到潘家口城西三裏處的東城峪,便遭到了李連貴、張福義第三總隊的伏擊。龜田見救國軍有埋伏,再也不敢冒然追擊,隻好垂頭喪氣的帶著隊伍返回了喜峰口。
抗日救國軍成功營救出救國軍家屬,回了五指山。可孫永勤和軍師斷定龜田絕不會善罷甘休,用不多久便會調集重兵前來進剿。當務之急是要進行休整,備足軍需糧草,準備迎戰。
當時已是舊曆六月,正值青黃不接時節。民眾軍五千於眾,一天就得消耗幾千斤糧食。為解決幾千張嘴吃飯問題,孫永勤派出幾支人馬,襲擊就近幾個日偽軍據點,繳獲了一批軍需糧草物資。
時隔不久,龜田果然率領整個聯隊的兵力,輔以劉茂義的警備隊三支隊,對抗日救國軍根據地五指山一帶,進行了瘋狂大掃蕩。
龜田自知五指山山深林密,地形複雜。不宜冒然進兵清剿。便製定了一個“竭澤而漁”的圍剿計劃。他先是對五指山周邊地區的村莊燒殺搶掠,實行慘無人道的“三光”(燒光、殺光、搶光)政策,切斷了抗日救國軍的物資供給和對外通道,隨後又調集附近據點日偽軍一同參戰,重重設防,層層包圍。決計要把孫永勤抗日救國軍困死在五指山。
多虧孫永勤和軍師有先見之明,提前備下了糧草。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加之當時又是雨季汛期,陰雨連綿,山中道路泥濘濕滑,日偽軍不便進山清剿。救國軍在五指山裏吃喝不愁,倒也坦然。可後來發現日偽軍一再往五指山周圍增兵,孫永勤感到情況不妙,開始進行突圍,要跳出敵人的包圍圈。然而此時敵人已基本完成合圍,在五指山周邊地區駐紮了上萬的兵力。俗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shai)色(shai),人上一萬,無邊海岸。孫永勤先後組織了幾次突圍均未成功,隻好與軍師另謀破敵之策。
再說龜田,按著“竭澤而漁”的圍剿作戰計劃,把孫永勤抗日救國軍圍困在五指山,並不急於進山清剿,而在距五指山不遠的蘑菇峪安下大營,駐紮了下來。
蘑菇峪村外有一條河流繞村而過。此河源自五指山,名曰黑河。龜田在閑暇之時,便會約上警備隊長劉茂義來到黑河來打漁取樂。龜田打漁不使網,而是喜歡用一種古老的捕魚方法——搭魚梁子。
搭魚梁子,就是選在水淺流急的哨蓋上用石頭圈出一道弧形小水壩,水壩中間留出一個缺口,再從缺口處用秫秸搭起一個爐箅子的拍子。魚在順水而下時,就會落在秫秸拍子上。人們平常所說的撿幹巴梁子就是打這來的。龜田之所以喜歡用這種方法捕魚,是因為它與清剿孫永勤抗日救國軍的“竭澤而漁”頗為相似,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龜田在魚梁子上撿到魚後,便在河灘上支起鍋灶,就地烹燉,用來下酒。
警備隊長劉茂義見龜田每天隻顧到黑河(友情提示:此黑河乃屬灤河水係的一條支流,切莫誤以為是中俄邊境之“黑河”)結“梁”撿魚,然後“烹”而食之,樂此不疲。貌似把進剿孫永勤之事,早已拋到了九霄雲外。久而久之,每日被他拉來作陪的警備隊長劉茂義再也耐不住了,不由試探著說:“大佐先生,我們把孫永勤圍困在五指山已經有些日子了,您打算何時進山剿滅他們?”
龜田卻問非所答:“治大國若烹小鮮。”
劉茂義懵懂的望著龜田說:“啥意思?”
龜田輕蔑的瞥了劉茂義一眼說:“此乃貴國春秋時期老子的一句至理名言。”
“哦。”劉茂義茫然的點了下頭,隨後又搖著頭說:“沒聽過。”
“意思是說治理國家就像燉小魚一樣……”
“我還是不明白,這跟進剿孫永勤有關係嗎?”
“咳……”龜田不由歎了口氣,指著燉在鍋裏的魚說:“在你們中國民間有句俗語,叫做‘千滾豆腐萬滾魚’,你總該知道吧?”
“知道,知道。”劉茂義連忙點頭道:“小時候我媽經常給我們做小魚燉豆腐。每當我急著要吃的時候,我媽就會說‘千滾豆腐萬滾魚’,要等到把豆腐燉出蜂窩眼,才肯出鍋。那時豆腐和魚融為一體,成了一種味道。又鮮又香,老好吃了。”
“對,這就叫火候。”龜田讚許的點點頭說:“世間萬物,情理相通。大到君王治國、將帥用兵,小到民婦燉魚做菜,都要講究一個‘火候’。尤其是高手對決,憑的是定力,就看誰能沉得住氣,把火候拿捏到位。所以,我們對付孫永勤,必須得耐得住性子。”
“我明白了。”劉茂義趕緊拍著龜田的馬屁說:“大佐先生果然是用兵的高手,堪稱孫武轉世,孔明重生呀。”
“好啦好啦,茂義君這馬屁拍得也未免忒離壺了。”龜田擺手笑笑說:“孫武、孔明那是幾百年,上千年難出一個天才軍事家。想我龜田,不過是向他們學得一點皮毛而已。不用說對孫武、孔明這等軍事奇才望塵莫及,就是和孫永勤的軍師老道相比,我都深感自愧不如。不管是先頭的那批軍火,還是這次的人質交換,本來是我們占領先機,勝券在握。可最終卻被他玩弄於股掌之間,讓我們一敗塗地。你我二人還險些被他燒死在十八盤……”
“話也不能這麼說,軍火那次孫永勤能在下板城脫險,還不是因半路殺出個程咬金,讓老梁義軍給攪了局?至於這次交換人質,誰會想到關鍵時刻出了奸細?要說這事呀,要怪就得怪我……”
“好啦,我們不必再自我安慰,也不用檢討自責了。兵法雲,勝敗乃兵家常事。但願這回孫永勤不會再那麼幸運了……”
說話間,龜田向河裏瞥了一眼說:“茂義君下河去看看,好像有一條大魚落到魚梁子上了。”
劉茂義趕脫鞋挽起褲腿下河。蹚著河水來到魚梁子旁一看,果然有一條五六斤重大鯉魚,正在魚梁子裏蹦跳。劉茂義連忙貓腰用雙手掐住這條大鯉魚,轉身衝著河灘上的龜田興奮地喊道:“大佐先生,還真是一條大魚……”
可他話音未落,就見那條大鯉魚搖頭擺尾的一陣掙脫,“刺溜”一下從他手裏滑了出去,落進了河裏。
到手的一條大魚就這麼跑了,劉茂義像犯了大錯似的回到河灘上,戰戰兢兢地等著挨罵。就見龜田兩眼逼視著他說:“茂義君,你知道錯在哪了嗎?”
劉茂義低頭認錯到:“對比起,大佐先生。都怪我太笨,竟讓一條到手的大魚跑了。”
“不是你笨,是因你太心急了。剛才我說啥來著?辦啥事都要講究火候。你知道啥叫撿幹巴梁子嗎?就是要等魚在魚梁子上折騰的筋疲力盡時再去撿它。”
“好,我知道了。等下次我一定沉住氣,不在心急了。”
龜田見劉茂義一副誠惶誠恐的樣子,不由咧嘴笑著換了口氣說:“一條魚跑也就跑了,我是要茂義君從中有所領悟。為什們要把孫永勤困在五指山,圍而不攻?我就是在等待時機,好撿幹巴梁子……哦,對了。茂義君。”
“到!”劉茂義見龜田要說正事,不由打了個立正。
“嗯。”龜田看了一眼劉茂義說:“孫永勤在前幾天攻打我們的幾處據點時,一共搶走了多少糧食?”
“報告大佐先生!我已經讓人專門統計過了,一共被孫永勤搶去了五十噸糧食。”
“五十噸……”龜田在心裏默默盤算了一陣說:“五十噸糧食,可供孫永勤的五千人吃二十天,再加上他們原來的儲備,最多撐不過一個月。茂義君。”
“到!”
“一個月後,等孫永勤糧草殆盡。我們就進五指山撿幹巴梁子。”
就在龜田在蘑菇峪村外的黑河,一邊搭魚梁子撿魚,一邊盤算著如何撿孫永勤的幹巴梁子時,被圍困在五指山的孫永勤抗日救國軍,也在積極籌謀破敵之策。
幾次突圍未果,又見日偽軍久圍不攻,軍師三宵道士終於看清了龜田的險惡用心。他是要“竭澤而漁”,把救國軍活活困死在五指山。
眼下日偽軍已在五指山外圍駐紮重兵,層層包圍。救國軍被困在裏麵孤立無援,要想強行突圍已無可能。而山中儲備的糧食僅夠一個月吃的,就此耗下去,等同坐以待斃。事關抗日救國軍的生死存亡,孫永勤和軍師等救國軍整整研究了三天三夜,也始終沒能某劃出一個破敵之策。
三天來,孫永勤不吃不喝,急的滿嘴起了燎泡。後因體力不支,加之急火攻心,竟然暈倒在了地上。見此情景,關元友等眾將領頓時慌了手腳。心說,在此危機關頭,軍長這麼一倒,勢必軍心大亂,引起騷動。可孫永勤這一倒下,卻讓軍師感到靈光一現,意外的想出了一個破敵之策。待他趴在孫永勤的耳邊如此這般一說,孫永勤不由打了一個激靈,猛地一下從地上坐了起來。就見他兩眼放光,連連讚歎道:“妙計,真是一條絕妙的破敵之策。”
一聽軍師想出了一個絕妙的破敵之策,救國軍的將士們的心裏不由頓覺雲開霧散,豁然開朗。至於這個破敵之策的具體內容,軍師和軍長不說,大夥也自然沒人去問。因為在救國軍全軍上下,都知道軍師有個口頭禪:兵者,詭道也。
接下來,孫永勤便按著軍師的破敵方案,讓救國軍的將士們,在五指山的各條山溝裏,悄悄地閘溝築壩,截流蓄水。
說話間,日偽軍把孫永勤困在五指山快到一個月了。龜田在心裏盤算著救國軍的糧草該消耗的差不多了,便約上警備隊長劉茂義,到五指山外圍去觀察情況。可一連觀察了幾天,龜田也沒下令發兵進山清剿。警備隊長不解的問道:“大佐先生,這都把救國軍困在山裏一個多月了,他們儲備的糧食也該吃光了,我們為啥還不發兵進山呀?”
龜田沉思著擺擺手說:“據我觀察,孫永勤還沒到斷頓挨餓的地步,還沒到我們發兵進剿的‘火候’。”
“還沒到火候?您咋知道他們還沒斷頓挨餓?”
“印務發現在五指山裏每天都會按時升起炊煙,可見救國軍尚未缺糧斷頓;再有那些在山頭上站崗的哨兵,依然精神飽滿,這說明他們並沒挨餓。所以,我們還需耐下心來,靜觀其變。就像茂義君小時候令堂大人做的小魚燉豆腐,不到火候不能出鍋。”
聽龜田如此一說,劉茂義不由連連點頭,暗自稱歎。心說這個老鬼子,還真是明察秋毫,料事如神。
此後,龜田每天依舊帶著劉茂義到五指山周圍去觀察情況。一日,龜田用望遠鏡對著五指山觀察了一陣後,突然狼嚎般的搖頭怪笑到:“好,孫永勤終於缺糧斷頓了。”
見此情景,劉茂義也趕緊舉起望遠鏡仔細觀察起來。可看了半天,也沒能發現什麼。龜田笑著指點說:“你看山頭上站崗的哨兵生,是不是與往日不同,有所變化?”
劉茂義按著龜田的提示,把望遠鏡對準山頭上救國軍站崗的哨兵,可仍沒能從中發現什麼破綻。這時一旁的龜田有些陰陽怪氣的說:“難道茂義君沒發覺孫永勤的那些哨兵都多出了一條腿?”
“多出了一條腿?”劉茂義經過仔細觀察,才發現那些哨兵都一個個的用槍拄地,變成了“三條腿”。這時就聽身旁的龜田引經據典的說道:“《孫子兵法》行軍篇有雲,杖而立者,饑也;汲而先飲者,渴也;孫永勤的哨兵拄槍而立,說明已是食不果腹,忍饑挨餓,體力不支。俗話說,皇帝不差餓兵。可見孫永勤的大營裏已經缺糧斷頓揭不開鍋了。”
劉茂義見龜田說得頭頭是道,忍不住說:“這下我們可以發兵進山,剿滅孫永勤了吧?”
“不急。”龜田說:“茂義君,你聽說過‘男七女八’這個說法嗎?”
“聽說過,是說在不吃不喝的情況下,男人可挺七天,女人能挺八天。”劉茂義不由在心中罵道,這個狼操的老鬼子,咋啥都知道呢?可這時,就見龜田衝他詭異的笑了笑說:“好!那我們就在七天後,進五指山去撿幹巴梁子。”
七天後,龜田親率大軍,浩浩蕩蕩的開進了五指山。起初他還稍有顧忌,不敢掉以輕心。可後來發現行進途中一路暢通,沒受到任何阻擊。不由令他膽子越來越大,當即下令全軍全速前進,直奔孫永勤老營。
此時的救國軍營地,一片寂靜,了無聲息。跟在龜田身旁的警備隊長劉茂義不由提醒道:“大佐先生,孫永勤的那個老道軍師詭計多端,您看這軍營裏竟然聽不到一點動靜,小心中了埋伏……”
“埋伏?”龜田不由發出了一陣狼嚎般的怪笑道:“孫永勤的救國軍七天前就已缺糧頓頓,熬到現在,就算沒被餓死,也早已是奄奄一息了。還能有啥埋伏?”
“可那個牛鼻子老道一向神鬼莫測,虛虛實實,善於後發製人。您忘了?上次在十八盤……”
“嗬嗬……你是說那次火燒十八盤嗎?看來茂義君是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呀。可你別忘了眼下是什麼季節,你看看這陰雨連綿的,能用火攻?”
“那是我多慮了……”
“不,你這是……哦,對了,你們中國有個成語是咋說的來著……對,茂義君這叫捧著卵子過河……哈哈……”
說到這裏,龜田不由得意忘象的放聲大笑了起來。
受此羞辱,劉茂義把臉氣得成了一個紫茄子,暴凸的青筋,就像扭曲的蚯蚓,爬到額頭上。可他又不敢發作,隻好咬牙切齒的在心裏暗罵道:你個老鬼子,你就樂吧,別忘了我們中國還有個成語呢,叫樂極生悲。早晚得讓你樂出事來……
就在龜田與劉茂義“笑”“罵”之時,有士兵前來報告說,在孫永勤的軍營裏沒發現一人一槍,是空空如也。
聽此情況,龜田的笑聲戛然而止,頓時變了顏色。心說,不對呀,按我觀察,這救國軍在七天前就已斷糧,這七天下來,就是不被活活餓死,也挪動不了了。跑了?那更不可能,我已用重兵把五指山圍了個水泄不通,甭說是孫永勤的五千人馬,就連個麻雀都別想飛出去。這到底是咋回事呢,莫非其中真的有詐……就在龜田百思不得其解之時,猛聽得四外的山溝裏接連響起轟隆隆的爆破聲。還沒容他明白過來到底是咋回事,就見四外的山溝裏,洪水卷著泥石咆哮而下,直衝日偽軍奔襲而來。
俗話說,水火無情。瞬間功夫,龜田的大軍便被洶湧的洪水卷走了大半。隨後,四外的上坡上又槍聲驟起,步槍、機關槍、擲彈筒,一股腦的招呼了過來。待到龜田醒過夢來,連忙帶著殘兵敗將撤退時,埋伏在山林裏的救國軍,又呐喊著蜂擁而起,一路追殺,直趕得日偽軍屁滾尿流,抱頭鼠竄。老鬼子龜田和警備隊長劉茂義,在衛兵的拚死護衛下,總算逃出了五指山,僥幸保住了性命。
話說軍師三宵道士,在救國軍被日偽軍重重包圍,重兵圍困之際,巧用楚漢濰水之戰韓信水淹司馬龍且之計,大破龜田,殲敵數千。孫永勤大擺筵席,犒賞三軍,慶賀勝利。
酒席宴上,軍師特意向幾天前負責站崗放哨的戰士們敬酒致謝。說:“謝謝你們那幾天忍饑挨餓,空著肚子去站崗放哨。”
那幾個戰士不由受寵若驚,說:“當時被鬼子圍困著缺糧食,我們挨餓還有啥好說的。”
“不,當時我們的糧食確實不多,可還不至於到缺糧斷頓的程度,是我有意讓你們餓著肚子去站崗放哨的。”
“啊!”幾個戰士聽軍師這麼一說,不由目瞪口呆,怯生生的問道:“難道是我們犯了啥錯,軍師在懲罰我們?”
“不。是我要讓龜田通過你們誤以為我們救國軍已經缺糧斷頓,吃不上飯了。從而引他上鉤,無所顧忌的進軍五指山。”
“啊,原來是這麼回事。”
“這回知道我為啥讓你們挨餓了吧?這次大破敵軍,你們幾個立了首功。所以我要向你們敬酒致謝。”
聽軍師如此這般一說,人們不由暗自驚歎不已。沒想到幾個站崗的哨兵,居然在這場生死對決的戰役中,起著如此至關重要的作用。可見高手對決,一個微小末梢細節,就會決定成敗勝負。但不知慘敗而歸的龜田,對此會做何感想。欲知後麵還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請看下章分解。
話說孫永勤抗日救國軍在五指山大敗龜田,全軍上下軍心振奮,一片歡欣鼓舞。
然而,因受日偽軍圍困達一個多月,軍中糧草幾近告罄,眼看著就要斷頓挨餓。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這五千多人的吃飯問題,是一件亟待解決的大事,刻不容緩。
為此,孫永勤等救國軍首領經過緊急磋商,決定趁敵軍新敗之際,攻打寬城縣城,以解決部隊的糧草軍需。同時,對熱河偽滿政府,也是一個強大的震懾。
此次戰鬥,兵分兩路。第一路,由孫永勤、關元友帶領第一、第二、第三總隊攻打寬城縣城;第二路,趙四川和軍師帥第四總隊,埋伏在寬城與喜峰口之間的咽喉要道九虎嶺,以攔截阻擊喜峰口據點的援軍。同時,鑒於五指山營地在水淹龜田時,房屋盡毀。便由直屬隊協助財務處長趙林和軍醫沈同舟,轉移到五鳳樓安營紮寨。
再說龜田進剿孫永勤慘敗五指山,元氣大傷,便龜縮在喜峰口據點再不敢輕舉妄動。同時下令長城沿線各個據點嚴加防範,以防孫永勤襲擊,搶掠糧草軍需。
可就在龜田兵敗喘息未定之時,忽然接到了孫永勤攻打寬城縣城的戰報,讓他不由大吃一驚。心說,孫永勤這一招太厲害了。一旦攻下寬城縣城,救國軍不僅可以得到大量的錢糧物資;還會在熱河地界引起巨大轟動,極大地助長百姓反滿抗日情緒。
為解寬城之圍,龜田立刻調集大軍,火速奔赴寬城縣城。可當走到半路時,龜田又突然下令讓隊伍停了下來。
一同而來的警備隊長劉茂義不解的問:“大佐先生,這救兵如救火,為何要下令停止前進呀?”
就見龜田緊鎖眉頭,沉思了一陣說:“孫永勤的那個軍師詭計多端,我怕中了他的圍點打援之計。”
“那大佐的意思是我們就不去了寬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