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允文來到江邊,遙見江北已築高台。台上對插2麵絳色旗、2麵繡旗,中間建有黃屋,完顏亮正踞坐其下。有諜者告之,前一日,金軍已宰殺白馬、黑馬祭天,與眾將盟誓,約定今日渡江,先登岸者賞黃金1兩。時江北金軍達40萬,戰馬80萬匹,與宋軍兵力懸殊甚大。虞允文乃命諸將布列大陣,不得擅動。又將兵船分作5隊,2隊沿東西江岸而行,1隊停泊於江中,餘下2隊隱蔽於小港之中,以備援應。布置將畢,江北已鼓噪大作,完顏亮手揮小紅旗,指揮數百艘戰船絕江而來。瞬間,金軍70艘船已駛抵南岸,金兵棄船登岸,直撲宋軍,宋兵軍陣稍稍後退。虞允文見狀,立刻衝入軍中,手撫軍將時俊之背,說道:“汝膽略聞四方,立陣後則兒女子爾。”③時俊聽罷,立即揮舞雙刀衝入金軍陣中,宋軍兵士亦爭相衝殺,與敵軍殊死戰鬥。停泊於江中的宋軍水軍於江中阻截金軍船隻,用霹靂炮向敵船射擊,一時間江麵上彌漫著煙霧和石灰,金軍水軍無力抵擋。虞允文又令當塗(今屬安徽)民兵駕車船攻擊金軍船隊,船行如飛,船卜踏車民兵精神振奮,喊聲震天。在車船的撞擊和拍竿的拍砸下,金軍船隻多沉入江中。渡江金軍在宋軍的頑強抗擊下,傷亡過半,但餘下者依舊與宋兵廝殺,直殺至日暮時分仍不退兵。適逢有自光州敗退的一支宋軍途經采石,虞允文令人將潰軍截住,授之以旗鼓,令他們繞至山後出擊。金軍見後方有宋兵來攻,以為宋軍援兵趕至,不敢再戰,遂全線退卻。虞允文令弓弩手以勁弓尾擊追射,大敗金軍,殺死金兵4000餘人,且斬殺金軍首領、萬戶2人,俘虜千戶5人,以及金人500餘。宋軍首戰告捷,虞允文激勵、犒賞將士,又告之:“敵軍今日戰敗,明日必定再來。”深夜,虞允文派軍將分乘海舟,逆流而上,停泊於上遊江中。又令宋軍水軍另出一支船隊,直逼江北楊林渡口,以攔擊金軍。
金軍渡江大敗而還。完顏亮惱羞成怒,處死生還的金兵。次日,完顏亮令金軍再次渡江進攻。虞允文指揮江上、岸上宋軍全線出兵,夾擊金軍。由宋將盛新率領的船隊直攻楊林渡口,焚毀金軍戰船300餘艘,金軍再受重創,退回江北。不久,完顏亮派使臣攜詔書渡江,‘企圖施以離間之計,虞充文識破金人的詭計,遂複一書,表示誓與金軍決一死戰。完顏亮得此書大怒,知難以於采石渡江,便燒毀龍鳳車,又斬殺漢人向導及造船工匠,匆匆撤離北岸,直奔瓜洲,企圖另擇渡江地點。
采石之戰,擊敗金軍主力,南宋化險為夷,此時,李顯忠亦自蕪湖趕至采石。虞允文告之:“敵人揚州,必與瓜洲兵合,京口無備,我當往,公能分兵相助乎?”④李顯忠遂分兵6000交予虞允文。虞允文趕至京口時,金軍已於滁河屯駐重兵,且堵塞了瓜洲渡口。為阻止金軍南渡,葉義問亦調集20萬宋軍據守京口(今江蘇鎮江東北)。然而宋軍水軍戰船不足,虞允文令兵士砍伐木材,鍛造鐵件,改修民船為戰艦。又令軍將張深戍守滁河入口,扼守長江要衝,以軍將苗定駐紮於下蜀,以援應張深。未幾,完顏亮亦進駐瓜洲。虞允文聞訊,令兵士踏車船於江中試船,且繞金山3周。金軍以為宋軍來攻,持弓待命,見宋軍戰船行駛如飛,驚愕不已。完顏亮卻不以為然。一軍將跪奏:宋軍有備,不可輕敵,請求回駐揚州,再尋機進取。完顏亮不從。
此前,蘇保衡所統金軍水軍於密州膠西縣陳家島駐屯,準備按完顏亮部署,於十月十八日駛抵錢塘江,直攻臨安城。但因風向不對,正候風待發。宋將李寶率戰船北上,先解海州之圍,與魏勝會師後,繼續北上,駛至陳家島南。借南風,宋軍水軍向金軍船隊發起猛攻,一時間,火箭齊發,600餘艘金軍戰船被焚毀。數十艘幸免於難的金軍戰船企圖頑抗,李寶指揮宋船靠近敵船,宋軍將士借機跳上敵船甲板,奮勇殺敵。金軍水軍在宋軍的打擊下,全軍覆沒,除水軍都統製蘇保衡逃脫外,副統製完顏家奴以下及全部船隻,均被殲滅。李寶於陳家島全殲金軍水軍後,得知完顏亮率軍南下,遂統水軍退回江南。
完顏亮知水軍覆滅,且完顏雍已稱帝即位,自己無路可退,遂拚死欲占據江南地區。他召集諸將,命令3日內金軍全部渡江南進,否則將全部處死。完顏亮此令引起軍將不滿,遂發動兵變,殺死完顏亮,向北撤兵。宋軍乘勢收複兩淮失地。
注釋
①《建炎以來係年要錄》卷一九○。
②③④《宋史》卷三八三《虞允文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