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宮闈之亂(1 / 3)

宋乾道三年(1167)六月,皇後夏氏去世。七月,剛冊立2年的皇太子趙愭去世,諡號“莊文”。莊文太子死後,趙眘在選定新太子時,未按排行順序,由次子慶王趙愷繼太子位。而是因三子恭王趙悖“英武類己”①有意冊立為太子。遂於七年(1171)二月,正式冊封趙悖為皇太子。為避免諸子間的權力之爭,趙悖主張:“朕既立太子,即令親王出鎮外藩。”②他進封趙愷為雄武、保寧軍節度使,魏王,判寧國府(治今安徽宣城),使之離開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

趙音既寵愛趙悖,便欲使之掌握治國本領,四月,命他判臨安府,不久又改領尹事。趙音到任後,“究心民政,周知情偽”③。趙眘得知,更為欣喜。

宋淳熙十四年(1187)十月,太上皇趙構病重。趙膏竟罷朝,侍奉太上皇。不久,趙構病故,趙眘悲慟不已,兩日未進食,提出要為太上皇服喪三年。文武百官多次上表,請求趙膏還朝聽政,卻遭拒絕。十一月,趙眘親筆下詔:“皇太子可令參決庶務,以內東門司為議事堂。”④十五年二月,趙悖開始赴議事堂,與輔臣相見,商議朝廷大事。左諭德尤袤告訴趙惇:“大權所在,天下之所爭趨,甚可懼也。願殿下事無大小,一取上旨而後行,情無薄厚,一付眾議而後定。”又認為,太子之位,隻在侍奉聖上用膳、問安,不與外事交往。因此請趙悖待聖上祭奠完太上皇之後,懇請辭去參預決策的重任。但趙昚自太上皇趙構去世後,即欲效趙構故事,傳位給太子趙悖。為此當丞相周必大請求辭官時,趙眘便極力挽留,“朕比年病倦,欲傳位太子,卿須少留”⑤。趙眘認為,禮儀最重者,莫過於侍奉宗廟,而其中首要的享祭卻因自己患病,不能常去親自主持。孝敬最重者。莫過於為親人服喪,而自己則未能每日去德壽宮。因此準備退位休養。

個二月,趙昚將趙構當年傳位的手劄秘密交給周必大,讓他以自己“倦勤”、侍奉太後等原由,事先起草退位詔書,執意內禪。

十六年二月,趙眘身著素服,正式行內禪禮,退位,居住於重華宮。趙悖繼位,是為光宗,遂尊趙眘為至尊壽皇聖帝,皇後為壽成皇後。未幾,至尊壽皇又下詔,冊立趙眘元妃李氏為皇後。

皇後李氏,安陽(今屬河南)人,為慶遠軍節度使、追贈太尉李道之女。高宗趙構時,召她為恭王趙昚妃。宋乾道四年《168》,李妃生子趙擴,是為嘉王。七年,李氏被冊立為皇太子妃。

李氏生性好妒嫉、凶悍。曾向趙構、趙眘誣告太子東宮官僚之過。趙構對此極不高興,認為她是一位操縱權柄者。趙昚亦因此而多次訓導她:“宜以皇太後為法,不然,行當廢汝。”⑥趙昚的規勸反而招致李氏的忌恨,她疑心此話出於太後吳氏之口,遂對吳太後心懷不滿。及皇太子趙惇繼立為帝,李氏亦冊立為皇後,便伺機報複。

宋紹熙二年(1191)十一月,趙悖欲因故誅殺宦官,近侍隨從因此驚恐萬狀,便設計離間壽皇聖帝、趙悖錡與李後三者的關係。趙悖對他們的舉動深感懷疑:卻又不便橙清事實。不久,趙悖患心疾,壽皇聖帝趙音得知後,便買到良藥,欲待趙悖入重華宮時,親自送給他。宦官隨即將此事告訴李皇後。且謊稱:“太上(指壽聖帝)合藥一大丸,俟宮車過即投藥。萬一有不虞,其奈宗社何?”⑦李皇後親自赴重華官窺測,確實見壽皇聖帝手中有藥,遂相信宦官之語,對壽皇聖帝趙眘更加憤恨。

繼而,趙遝於重華宮設宴,李皇後手席間向趙眘請求冊立嘉王趙擴為皇太子。趙眘不許,李皇後隨即責問道:“妾‘六禮’(指婚禮的六種禮儀)所聘。嘉王。妾親生也,何為不可?”⑦趙眘勃然大怒,李皇後隻好退下。隨後她又領著趙擴向趙悖哭訴,稱壽皇聖帝有廢趙悸拐立他子為帝之意。趙悖對此十分困惑,便不再入重華宮朝見壽皇聖帝。

李皇後挑撥了趙眘、趙悖父子間的關係,又欲進一步控製趙悖。一日,趙悖錡於宮中洗手,見侍奉的宮女手很白淨,十分喜愛。此事為李皇後所知,幾天後,李皇後派人送來一副盛飯的盒子,趙悖打開飯盒,裏麵上盛放著那位宮女的雙手。他驚悸成疾。趙悖極寵愛黃貴妃,李皇後萬為妒嫉。她趁趙悖錡郊祭,住宿於齋宮之時,竟將黃貴妃殺害,謊稱暴病而亡。當天夜裏,風雨大作,堆築的黃土祭壇被衝毀,蠟燭全部澆滅,無法再行祭祀之禮。趙悖既遭風雨驚嚇,又聞黃貴妃暴死,病情加劇。以至於不能上朝聽政,朝廷大政多由李皇後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