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宮闈之亂(2 / 3)

李皇後親操權柄。益發驕奢蠻橫,無所顧忌。她憑藉手中之權,封李氏三代為王。又重修家廟,其規模超過宋代典章的規定,且派衛兵守衛,其數量遠遠多於太廟的衛兵。李氏家廟修成,李皇後借返鄉拜謁家廟之機,推恩親屬26人,使臣172人。甚至連李氏的門客,亦奏請補官。李氏家族因此而雞犬升天,不可一世。壽皇聖帝得知趙悖病情加劇,便親自入宮探視,當麵責怪李皇後。李皇後對趙悖錡的怨恨益發刻骨。趙昚見趙悖精神恍惚,不能視朝,故凡遇自己生日、寒暑之季,以及節日之時,皆傳旨免去趙惇入重華富拜見、問候的禮節,令他好生休養。

紹熙三年(1192)三月,趙悖病情好轉。消息傳出,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皆請求他拜謁壽皇聖帝,甚至有撩衣叩頭。號啕大哭勸諫者。趙倬亦有所醒悟,準備赴重華宮,然而尚未出發,即改變主意。臨安城官民對李皇後的幹預深表憂慮。同知樞密院事陳騤上書,陳述30餘事,其中說:若後妃不能嚴守本分,則權力會轉移;暗地告狀之風不加以製止,則無法明斷是非;策劃台院諫官堵塞言路,則私黨膨脹;與近臣商議將帥的任選,則會使賄賂盛行;不求正直之言,則過失必會暴露;不慎重對待舊的章法,則取舍定有失誤;饋贈賞賜不加限製,則財用匱乏。陳騤驥所言,皆切中時弊,卻不為趙悖錡所重視。

十一月,兵部尚書羅點、給事中尤袤等人上書,再次懇請趙悖拜謁壽皇聖帝,趙惇錡依舊不同意,吏部尚書趙汝愚入宮對策,又反複規勸,趙悖鑄方回心轉意。趙汝愚又叮囑秀王伯圭精心調護趙悖錡,調解和緩和他與壽皇聖帝的關係。在群臣的努力下,趙悖終於入重華宮,拜見其父。李皇後見此情景,無可奈何亦隨後入宮,與趙音相見。然而李皇後仍不甘罷休,事後依舊如故,阻止趙眘、趙悖關係的恢複。

紹熙四年(1993)六月,知樞密院事胡晉臣去世。自趙悖染病,不能視朝,胡晉臣即與左丞相留正悉心協力輔佐朝政,使朝廷內外無不順從,秩序安定。他數次向趙悍陳述子女孝敬父母之理;勸說當親君子,遠小人,抑製僥幸得誌者,及消除宗派,廣開言路等。但在李皇後的阻撓下,胡晉臣的勸諫全被擱置一側,趙悖錡亦再未入重華宮。九月,正值重陽節來臨,群臣相繼上疏,請求趙悖與趙睿共度節日。趙悖照例不從。中書舍人陳傅良上書,懇切勸說,給事中謝深甫亦進言,認為壽皇聖帝寵愛陛下,如同陛下疼愛嘉王一樣。如今壽皇聖帝年事已高,一旦故去,陛下又將如何見天下臣民?趙悖下詔,令隨從即刻起駕,前往重華宮,向趙眘問安,又令文武百官列班迎候。百官聞訊,即列班於朝廷,迎候趙惇鏑出宮。趙惇方步出禦屏,卻被李皇後阻留,硬將他拉回內宮。百官、侍衛麵麵相覷,無人敢言,唯有陳傅良疾步上前,扯住宋帝衣裙,懇請他不要回宮,亦隨之來到禦屏之後。李皇後便厲聲嗬斥道:“此何地,爾秀才欲斫頭邪?”⑨陳傅良隻得退下,失聲痛哭。李皇後大發雷霆,派人責問,陳傅良有何理號泣?陳傅良答道:“子諫父不聽,則號泣而隨之。”⑩李皇後益發怒不可遏。趙悖令人傳旨。罷止拜謁壽皇聖帝,退回宮中。陳傅良見此事已無法挽回,遂徑直出宮。趙悖隨即下詔,改任他為秘閣修撰,陳傅良拒不受命,著作郎沈有開、秘書郎彭龜年等人亦相繼上書,懇請趙悖拜謁壽皇聖帝,均遭拒絕。

十月,工部尚書趙彥逾等入上書重華宮,請求壽皇聖帝趙眘不要傳旨撤銷會慶節(趙昚生日)朝會。不料到會慶節時,宋帝趙悖卻聲稱身體有病,停止朝會。於是自丞相以下文武百官皆上書自責,請求罷黜官職。嘉王府翊善大夫黃裳上疏,請求誅殺內侍,彭龜年上疏請求驅逐內紹熙元寶侍押班,以向天下臣民請罪。太學生汪安仁等118人,聯名上書,請光宗赴重華宮。但這些請求,均遭拒絕。隻是在趙彥逾等人的再三勸說下,趙悖才於是年十一月,開始恢複視朝。

紹熙五年(1194)正月,趙眘染病。此後,群臣紛紛上書,請求趙悖前往重華宮探視、慰問。趙悖非但拒絕,反而與李皇後前往玉津園遊玩。兵部尚書羅點勸說宋帝先去重華宮,且認為,如陛下深居簡出,長久不履行做兒子的義務,待眾人抱怨、誹謗之時,即生禍患,切不可掉以輕心。而趙膏仍猶豫不決。羅點又偕侍讀、侍講等官,再向趙眘進言。趙音敷衍表示:朕心中何嚐不思念父皇?羅點直言指出:陛下雖有此心,卻久居宮中,將作何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