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全皇後“暴死”
當清官大內還沉浸在春節的歡慶氣氛之中時。突然傳出孝全成皇後患病“暴死”的消息。正當春風得意,年僅三十三歲的孝全皇後為何會突然患病身亡呢?就此有幾種不同的說法,孰是孰非,內有隱情。
道光二十年(1840)正月初六,清宮大內還沉浸在春節的歡慶氣氛之中。突然傳出皇後患病的消息,道光帝陪同皇太後前往看視。五天後。即十一日夜二點左右,皇後崩。道光親自前往看視,八點左右,道光又陪同皇太後前往祭奠。道光帝當即傳諭,派惠親王綿愉、總管內務府大臣裕誠、禮部尚書李照、工部尚書寥鴻呈總理喪儀。
這就是正史中有關孝全皇後之死的基本文字內容。至於為何得病,得的什麼病,不得而知。
道光前後共封過三位皇後,第一位是孝穆成皇後,是道光為皇子時的嘉慶元年(1796)被冊封為嫡福晉,死於嘉慶十三年(1808)正月,其皇後名分是道光即位後追封的。第二位是孝慎成皇後,在孝穆成皇後死後被嘉慶冊封為道光的繼嫡福晉,道光即位後立為皇後,於道光十三年(1833)四月去世。
孝全成皇後是道光的第三位皇後,道光初年入宮。小時候,其父顧齡任職蘇州,其聰明、賢惠堪稱一時之冠。入宮後,曾經仿照民間的七巧板,將木片削成若幹方塊,排成“六合同春”四字,作為宮中新年的玩具,為皇宮的深宅大院增添了喜慶氣氛。直到鹹豐初年,京外還有人仿其遺製,以致被《清宮詞》譽為:“惠質蘭心並世無,垂髫曾記住姑蘇。譜成六合同春字,絕勝斑璣織錦圖”。所以,鈕祜祿氏入宮後,以美貌聰慧、心靈手巧而深得道光寵愛,連連晉封。孝全皇後初入宮時,就跳越過了答應、常在、貴人三個等級,被冊封為妃,以後在短短的十四年間,又邁上其餘五個台階,達到了一個宮中女人晝思夜想的巔峰地位——皇後,其升遷速度是相當快的。孝全的晉封之快,幾乎可以肯定地說明,她在道光那裏得到了特殊的寵幸。
既然如此,正當春風得意,年僅三十三歲的孝全為何突然患病身亡呢?對此,正史並無明載。然而,我們通過其他史料,還是可以找到解答這一問題的某些線索的。
道光二十年(1840)時,道光帝已年近六十歲。在這之前,就已開始考慮皇位繼承人的問題,當時的合適人選一是孝全皇後所生的皇四子,一是靜皇貴妃所生的皇六子。這年,就四皇子和六皇子而言,年齡大致相當,身體發育均屬正常,四皇子以敦厚見長,六皇子則以聰穎取勝,兩人各有所長,不分伯仲;就孝全皇後和靜皇貴妃而言,前者為皇後,自然位居第一,後者為皇貴妃,地位僅在皇後之下,排名第二,兩者雖有差距,但差距不大,難分優劣。
據說,道光帝兩位皇子中,究竟確定誰為繼承人,一直舉棋不定。在封建時代,皇宮內嬪妃的地位常常依賴於皇子的地位。正所謂“母以子貴”。孝全皇後當然明白這一點,她知道,隻有讓自己的兒子成為皇太子,繼而登上皇位,自己的地位才能鞏固。所以,孝全皇後擔心六皇子一旦登上皇位,其生母就會扶搖直上,那她的地位也就難保了。可是,事情的發展偏偏違反意願。道光二十年(1840),孝全皇後聽到傳聞,說道光帝欲立六皇子為皇儲。她實在不願意接受這樣的事實:皇後的兒子不能立為皇儲,偏偏要立一個妃子的兒子。聽到這個傳聞後,孝全皇後飯吃不下,水喝不進,越想越惱火,在寢宮憋了三天,最後想了個破釜沉舟的毒計。
一天,孝全皇後在自己的宮內擺了一桌美味佳肴,請皇子們都來品嚐。孝全皇後欲在皇子們進食時,毒死其他皇子,便在魚中下了鳩毒。當皇子們坐在桌前準備動筷的時候,孝全皇後把四皇子叫了出來。
“我兒,一會兒吃飯時,不要吃魚”。
“為什麼?”
“那魚是做給六阿哥吃的”。
“那為什麼我不能吃?”
“不為什麼,不讓你吃,你就別吃”。
“不,你不告訴我,我就吃”。四皇子耍起了性子。孝全皇後沒有辦法,就把實情告訴了皇子。四皇子聽罷,睜大了眼睛好半天沒說出話來。要知道,他們從小一起長大,現在又同在上書房學文習武,兄弟幾個是蠻有感情的,現在怎麼能看著他們被毒死呢?
皇子們開始進餐時有說有笑地品嚐著,一會兒說“這個香”,一會兒說“那個鮮”,吃得津津有味。當六皇子伸過筷子夾魚時,筷子還沒碰到魚上,桌下就挨了一腳,直疼得“哎喲”了一聲。隔了一會兒,十一皇子來夾魚時,桌下也挨了一腳。這兩腳使他們都悟出了門道。結果誰也沒再吃這道魚,孝全皇後的陰謀也就沒有能夠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