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大清的後宮(3)(1 / 3)

當時孝和太後還活著。太後聽到了此事大怒,立刻下令賜孝全皇後自裁。道光帝聽說後,急忙從前宮回來,替孝全皇後求情。無奈皇宮裏家法森嚴,太後又執法如山,道光帝無計可施。孝全皇後徘徊良久,最後不得不自縊而死。史書對此多有隱秘,隻曰“暴崩”。

也有說是孝和太後故意毒害而死的。

道光十六年(1836),孝和皇太後六十大壽,皇宮內隆重慶祝。道光帝率王公大臣、皇後鈕祜祿氏率六宮妃嬪分別向皇太後祝壽。皇後鈕枯祿氏為討皇太後的喜歡,寫了不少詩詞,頌揚皇太後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皇太後的六十大壽慶典之後,一天,道光帝到皇太後處請安,無事閑話,說到了皇後的聰明才智,誰知皇太後流露出無限惋惜的神情。道光帝感到非常驚異,向皇太後追問原因。太後說:“女子以德為重,德厚才能載福。如果隻憑一點才藝,怕不是福相”。其實,太後這些話,本來也是隨便談到的,並沒怎麼介意。不料,這些話後來傳到皇後耳中,鈕祜祿氏非常不高興。她心裏犯開了嘀咕,慢慢地,感情上和皇太後產生了隔閡,行動上也就有了表現,每次給皇太後請安時,言語中總有些刺激性的話。時間長了,矛盾越來越大。道光帝和皇後的感情本來非常好,皇太後每次的責備,道光帝又都講給皇後聽。皇後越來越生氣,見了皇太後也就頂撞得更厲害。一些嬪妃知道了這件事,出於對皇後的妒嫉,也到皇太後麵前說皇後的壞話。這樣,皇太後與皇後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張。

道光十九年(1839)臘月,北風狂吹,寒氣逼人。一天,皇後外出,患了感冒,有幾天未到皇太後處請安。誰知,皇太後親自來到皇後處探視,問寒問暖,格外親熱。皇後感到自己過去做得不對,心裏很不是滋味。轉眼到了道光二十年(1840)正月,皇後的病已基本好了,便到皇太後處問安。皇太後很高興,拉著皇後的手問這兒問那,十分親熱。以往的矛盾似乎冰解了。過了一天,皇太後派兩名太監特意給皇後送來一瓶名酒品嚐。皇後很高興,當著太監的麵就斟了一杯,一飲而盡,還對太監說味很甘美,多謝皇太後。但是,就在這天夜裏,皇後去世了。上麵這個故事是否真實,已經查無實據、無法證實了。

鹹豐的意中人

鹹豐皇帝前後共有皇後妃嬪十九人,他到底更鍾情於誰,是更喜歡與之有較多情愛的皇後鈕祜祿氏,還是更喜歡如花似玉,美貌超群和柔媚、以性愛取悅於年輕皇帝的懿貴妃呢?這其中的事情被民間傳播的眾說紛紜,成為了一個謎團。

鹹豐前後共有皇後妃嬪十九人。他十七歲為皇子時,曾娶太常寺少卿富泰女薩克達氏為妻,不久,薩克達氏病故。登位後,鹹豐二年(1853)立廣西右江道穆楊阿女鈕祜祿氏為後(即後來的慈安太後,亦稱東太後),同時,晉升為皇子時的侍妾雲貴人為雲嬪。到鹹豐更年時,鹹豐帝的內廷主位共有十人。其中的蘭貴人,即葉赫那拉氏,也就是後來的懿貴妃,三次垂簾聽政,統治中國近半個世紀的慈禧皇太後(亦稱西太後)。那麼,他最鍾情的後宮之主到底是誰?

《清宮秘史》和《清史演義》中都載道:鹹豐改元,挑選秀女,入宮備使。蘭兒奉旨應選,秀骨姍姍,別具一種豐韻,鹹豐帝年少愛花,自然中意,當即選入宮中,服侍宮中。蘭兒素好修飾,到此更妝扮得秀媚阿娜不肯讓人,狐媚偏能惑主。少年天子一見蘭兒便春心蕩漾,不能自持。其實,鹹豐即位之初,甚至直到他臨終以前,他最鍾愛敬重的首先是皇後鈕枯祿氏,其次才是麗貴人和蘭貴人。而絕不是“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隻鍾情於會唱小曲兒,衣著入時的蘭貴人。

鹹豐二年(1852)二月初,風流倜儻的弱冠皇帝首先晉封在皇子時即已結為伉儷的鈕祜祿氏為“嬪”,封號是“貞”字。“嬪”在後宮等級中居第五位。緊接著同年五月,鹹豐又破格封她為貞貴妃(因中間還有妃一級);六月,又跳一級立為統馭中宮的皇後,時年芳齡十六歲。同時鹹豐在即位後首批秀女中亦選中了那拉氏和他他拉氏等人。那拉氏和他他拉氏初次確定的名位為“貴人”(在後妃等級中居第六位,其後還有答應、常在)。那拉氏於鹹豐四年(1854)二月被晉升為“懿嬪”。同年晉升的還有麗嬪、婉嬪等。鹹豐五年(1855)五月,清軍剿滅北伐的太平軍後,鹹豐隻晉升麗妃一人。而到第二年三月,那拉氏生子(即後來的同治皇帝)後,才晉封為懿妃。鹹豐帝非常希望麗妃能給他生一個男孩,當時,鹹豐喜歡住在鹹福宮後槐的同道堂,於是就把麗妃移住在鹹福宮。至今,宮中還有鹹豐黃箋朱筆寫的“鹹豐九年月日,麗妃移住鹹福宮大吉”的字條。而懿妃則一直住在較遠的儲秀宮,鹹豐當時寵愛麗妃的情形是可想而知的。

但受寵的麗妃始終沒有給鹹豐生一個兒子,她隻生有一女。母以子貴,於是鹹豐七年(1857)以後,那拉氏的地位就略高於麗妃一籌,被封為懿貴妃。但在鹹豐九年、十年,每逢宮中大宴,東邊第一桌都是後宮之主鈕祜祿氏,第二桌是麗妃和琪妃;西邊第一桌是懿貴妃和婉嬪。如略去皇後,麗妃和懿貴妃很有些分庭抗禮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