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裏有一個問題,即珍妃究竟因何被囚禁,是因為她“讚襄新政”嗎?通過正史野乘,可以得出結論,她之被囚,絕非因為“讚襄新政”。從時間上來說,她之被囚在光緒二十年,而戊戌變法遲至四年之後的光緒二十四年才發生,她雖生長在得風氣之先的廣州,並受教於文廷式,但思想也不會先進到康梁的程度吧?如果她在光緒二十年即因“讚襄新政”被囚,豈不成了康梁之前驅,吾國思想與革命之啟蒙者?珍妃利用光緒賣官鬻爵是事實,但她對慈禧的攬權幹政,使光緒不得一展抱負的不滿,也是顯然的。慈禧之殺珍妃,不是因她“習尚奢華”,“屢有乞請”,也不是因她“讚襄新政”,而是因為她策劃使光緒留京。光緒若能留京主持大局,則慈禧“西狩”便成流放,永無回京之望!
第三種說法,珍妃自己投井自殺。這一說法主要來自當事人的口碑資料。據《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後》一書記載,隆裕曾經告訴作者的爺爺,說:“很多人都說是我嫉妒告她黑狀,所以老太後派人把她推到井裏去了。其實事情是這樣的:當時被八國聯軍打敗後,洋人軍隊打到了北京。在完全沒有取勝希望的情況下,老太後西行。當時的情況非常緊急,因為誰也不清楚這幫洋人最後會幹什麼,會不會像燒圓明園那樣,把紫禁城也燒了?當然西行帶不了那麼多人,因為人多了就會成為負擔。但是因為當時光緒是皇帝,而我是皇後,同時又是老太後的親侄女,要帶也隻能帶我和皇上走。而其他的一些親屬就地回娘家躲避,妃子們也不例外。可是當時的珍妃非常氣盛,不服從老太後的指揮,並當場頂撞了老太後。在那個緊急時刻,珍妃一直對老太後說,‘我是光緒的妻子,我要跟著去。您有偏見,皇後是您的侄女,所以您帶她走。所以我也請求你帶我走’。這就讓老太後非常難堪。從另外一層上講,本來老太後就對珍妃平日的作為有點不高興,再加上這些緊急時刻的頂撞,老太後氣得臉色發白,直打哆嗦。在皇宮裏,大清朝幾百年來從來沒有人敢於這麼頂撞太後,即便是皇上都從來沒有過,何況一個珍妃。老太後也是一個非常要臉麵的人,所以氣得當時抬腳就走,珍妃一直跟著老太後說自己的理由,於是就來到了距離珍妃住所不遠處。珍妃這時候還不死心,對太後說,‘我是光緒的妻子,就要跟皇上在一起,不在一起,寧願死。活著是皇家人,死了是皇家鬼’。老太後一聽,就更加生氣,本來火燒眉毛的事情,哪還有時間吵架啊。於是就對珍妃說:‘你願意死就死去吧’。當時離說話的地方不遠處就有一眼井,於是珍妃緊走兩步,說,‘那既然這樣,我就死給你看’。於是直接就奔井口去了。老太後一看情況不對,這孩子跟我頂撞兩句,怎麼還真的去死啊。於是對崔玉貴說,‘趕緊去拉住她’。但是這個時候已經晚了,當崔玉貴跑過去的時候,珍妃已經跳下去了。老太後一看沒辦法了,內憂外患啊,於是沒來得及管她,就走了”。
據此,此書指出,珍妃不是慈禧殺的,那些傳言都是錯誤的。其實事情遠遠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因為慈禧和珍妃都死了,所以人們就隨意把一些屎盆子尿盆子都扣到了慈禧的腦袋上。與其他觀點不同的是,此書的作者甚至指出,因為珍妃非常有才幹,又非常聰明漂亮,所以慈禧非常喜歡珍妃。在慈禧看來,珍妃就是一個年輕的慈禧,這些都讓慈禧對珍妃有著一種別樣的感情。
珍妃之死無疑是清代後宮又一未解之謎,珍妃之死,正史的記錄都語焉不詳。野史和口述史料的記錄詳細,但可信度不及正史,且版本很多。自殺還是他殺至今仍不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