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追蹤大清社會名流(1)(3 / 3)

“但是……”洪承疇已然心動,欲言又止。

那女子忙接口道:“清主仁慈寬宏,決不會為難將軍的”。

洪承疇剛剛點頭,門就立刻打開了,原來大清皇帝皇太極“恰巧”來了,他正盼望這個結果!

此後,洪承疇跟隨多爾袞入關,攻城掠地,滅明輔清,平定江南,掃蕩雲貴,敗李定國,除明桂王,為清王朝馳騁疆場二十餘年,真正成為了滿清掃平中原的先鋒。

這是莊妃第一次露了崢嶸。

其實關於莊妃“以色誘洪”的故事在清初就產生了。從近人所著的各種史籍中,比如蕭一山《清代通史》以及印鸞章《清鑒》可以看到這個傳說的“近代形態”,已經是在流傳過程中不斷被添枝加葉的結果了。

那麼清早期眾多史籍中對此有怎樣的描述呢?據昭梿《嘯亭雜錄》卷一《洪文襄》條雲:“鬆山既破,擒洪文襄歸。洪感明帝之遇,誓死不屈,日夜蓬頭跣足,罵詈不休,文皇(皇太極)命文臣勸勉,洪不答一語。上乃親至洪館,解貂裘與之服,徐曰,‘先生得無冷乎?’洪茫然視上久之,歎曰,‘真命世之主也!’因叩頭請降。上大悅,即日賞賚無算,陳百戲以作賀”。《清史稿·洪承疇傳》也有類似的描述:範文程前去勸降,雲:“上(皇太極)欲收承疇為用,命範文程諭降。承疇方科跣謾罵,文程徐與語,泛及古今事,梁間塵偶落,著承疇衣,承疇拂之去。文程遽歸,告上曰:‘承疇必不死,惜其衣,況其身乎?’”

清史專家佟悅介紹說,關於莊妃美人計勸降洪承疇隻是野史中的傳說,沒有文字作證。曆史資料記載,皇太極親自到三關廟看望洪承疇,並親手將貂皮大衣披在洪承疇身上,洪承疇於是跪地稱臣。佟悅分析,在皇太極勸降之前,可能已經有美女做好了招降的前期工作,但是否派遣莊妃前去勸降已無從考證。

對於“莊妃勸降”,學者多認為不可能。其原因有三:(1)洪承疇是個飽受儒學熏陶的大學士,知識淵博,深知“禮儀廉恥”,絕不可能在兵敗被俘,生命垂危之際,心生邪念,被一個少婦所迷,拜倒在其石榴裙下。(2)洪承疇官位顯赫,在當時的社會,三妻四妾也不為過。何愁沒有美女做伴。但其隻有一妻一妾,發妻李氏又是長期留在英都老家侍奉母親(順治六年才進京團聚)。隻有側室劉氏在所。洪承疇不是好色之徒,絕不會在生命垂危之際為女色所動而降清。(3)莊妃為皇太極妃子,皇權至高無上,皇太極不可能也不會允許莊妃色誘洪承疇。

洪承疇降清的原因,恐怕還需要做進一步的考證。

史可法殉難

揚州城破之後,有關史可法的下落成為一個千古不解之謎。當時人洪承疇就曾發問:“果死耶?抑未死耶?”此後關於史可法去向的記載、傳說頗多。

“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這是揚州史公祠裏的一副著名的對聯。梅花、明月、亡國、故臣,這些蒼涼悲切的詞藻,使人油然想起三百多年前以身殉國的那位民族英雄。史可法,字憲之,號道鄶,明萬曆三十年(1602)生於河南祥符,即今開封。他的先人在明太祖時做過錦衣百戶,官雖不高,卻是皇帝近臣。祖父是萬曆間舉人,做過知州,為官清廉。父親沒有什麼功名,是個本分人。史可法的祖父曾說過:“我家必昌!”可知家人對於史可法的出生是充滿了期望的。然而在史可法出生之際,不僅家運不昌,國運更糟。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率領農民軍攻破北京,崇禎帝次日淩晨吊死在煤山的一棵槐樹上。史可法一心想苦苦支撐的明王朝大廈,一夜之間嘩啦啦倒塌下來。

順治二年(1645)初,攝政王多爾袞命令豫親王多鐸,按原定計劃,由西安掉轉兵鋒,直下東南,往取南京以消滅南明弘光政權。弘光政權是南方的明朝官僚勳貴,得悉北京淪陷、崇禎帝殉國的消息後,在南京擁立福王朱由菘政權,接續明朝正統,年號弘光。

是年七月,多爾袞致書南明“領袖名流”、東閣大學士、督師揚州的史可法,責怪其擁立福王稱尊為非法,應立即削號歸藩,則“永綏福祿”。並引誘說如“南州群彥翩然來儀”,即南明臣僚投降我清朝,則像對待降清的吳三桂那樣,“列爵分土”。警告史可法“取舍從違,應早審定”,而“南國安危,在此一舉”。這是勸降書,史可法雖然不為其所動,卻仍然天真地幻想著能“堅同仇之誼,全始終之德,合師進討,問罪秦中”。但同時也表示了忠心報國的態度:“法處今日,鞠躬致命,克盡臣節”。

順治二年(1645)正月,被清收買的明總兵許定國誘殺了明江北四鎮將之一的興平伯高傑。史可法痛失一位收複失地之誌甚堅的抗敵將領,深感清兵會隨時南下,必須加強河防。乃緊急調兵遣將,部署堵禦事宜,不料行動神速的多鐸已率兵殺來。多鐸於二月初八日奉旨往取南京,分兵三路挺進,三月二十二日取歸德(今商丘市南),二十九日下穎州(今阜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