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大清的風俗與傳說(1)(3 / 3)

據雷氏家族後代稱,“桃山水泊,仙蝠捧壽”的傳說是存在的。其家族中長期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相傳在清代乾隆年間,皇帝為其母皇太後慶祝六十大壽,要求重新修建園林,命雷廷昌負責修建。但皇上要求在園子裏體現“福、祿、壽”三個字,接到修建頤和園的任務後,樣式雷可沒少費心思,整天都在琢磨著園林的總體布局。

這一天,他正在屋裏苦苦思索,聽見外麵一陣喧鬧之聲,出來一看,見一個陌生老漢麵前擺著一張方桌,老者從兜裏拿出一個壽桃,放在了桌子上。桌子中間放著一隻壽桃,這時候,有隻蝙蝠正圍著桃子上下翻飛,忽然落在壽桃旁邊,用兩隻翅膀圍著桃子,好像要把它捧起來似的。樣式雷看著看著,一拍腦門忽然大叫一聲:“有了!”轉身就往屋裏跑。

回屋之後,他鋪開紙,他設計了一個人工湖,將這個湖挖成一個壽桃的形狀,在平地上看不出它的全貌,但從萬壽山望下去,呈現在眼前的就是一個大壽桃。而十七孔橋連著的湖中小島則設計成龜狀,十七孔橋就是龜頸,寓意長壽。至於“福”字,雷廷昌將萬壽山佛香閣兩側的建築設計成蝙蝠兩翼的形狀,整體看來成了一隻蝙蝠,蝠同“福”,寓意多福。等到所有的設計完工之後,雷廷昌長舒了一口氣,提筆在草稿上寫下了“桃山水泊,仙蝠捧壽”八個字。

當然,這隻是這個家族裏的一個有趣的傳說,但真正的考證要有文字記載和圖紙上的真實記錄。目前,樣式雷家族的底圖和燙樣,90%以上都收藏在國家圖書博物館,至於這些設計到底有沒有檔案和底圖記載,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核實後才能確切地了解清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雷氏後人雷章寶先生的確曾聽其父口述過有關頤和園的這段精巧設計。

其實,營造山水湖泊、設置亭台樓閣,使之蘊涵某種吉祥寓意,是中國古代園林建設中常用的手法。比如鼎鼎大名的恭王府花園中的“萃錦園”,就建有平麵看起來像蝙蝠一樣的殿堂,並取其寓意,稱為“福殿”。園中還有一座蝙蝠形的水池,則相應地稱之為“福河”。此外,在圓明園遺址公園中,長春園西洋樓“方外觀”廢墟的前方,尚完整保留著兩座用石塊砌築的平麵呈桃狀的水池。而恭王府與圓明園都是由樣式雷家族參與設計的,因此,雖然還沒有文字能夠證明頤和園“福山壽海”的真實性,但是有理由相信,樣式雷會通過寓意方式來設計這樣龐大的園林。

清宮太監娶妻

太監不能算是男人,不過雖然他們的行為和聲音都有女性化的傾向,但也不能算作女人。某種意義上,他們可以被理解為“中性人”。然而,從漢朝開始,就一直有太監娶妻的事情,既然太監並沒有性能力,為什麼他們還要娶妻呢?

中國上千年的封建專製社會中,太監在很多時候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甚至有些朝代就滅亡於太監之手。太監,還有其他一些稱呼,比如宦官、寺人、奄(閹)人、中官、內侍等,指的是被閹割的男性,專職在皇宮中服侍皇室。太監這些人不能算是男人,沒有胡須,聲音尖細,但是雖然他們的行為和聲音都有女性化的傾向,但是他們顯然不能算作女人。某種意義上,他們可以被理解為“中性人”。

雖然如此,但是從漢朝開始就一直有太監娶妻的事情,太監的妻子多為宮中女官,他們的結合當時稱為“對食”。既然太監並沒有性能力,為什麼他們還要娶妻呢?這一情況引起了很多不同學科的專家的興趣,長期的研究也產生了對這個問題的一些解釋。

第一種觀點,向往夫妻生活說。研究者認為,皇帝與眾嬪妃之間的夫妻生活,太監自然耳濡目染,難免產生欽慕之心。尤其敬事太監更是如此。敬事太監是負責執掌皇帝閨房之事的太監,由於皇帝嬪妃眾多,所以如何選擇嬪妃陪宿與敬事太監有很大的關係。每天太監都會托著一隻銀盤,裏麵放著十幾張乃至幾十張“綠頭牌”,上麵寫著嬪妃的名字。皇上晚膳用畢,敬事太監就會呈上“綠頭牌”,供皇帝選擇。但是皇上並不可能對眾嬪妃的情況了解得很詳細,所以自然會詢問敬事太監的意見。長期與皇帝的夫妻生活接觸,自然對太監們產生了很大的刺激。有人認為這就是太監娶妻的原因。從另一個角度說,一年之中輪不到皇帝寵幸的嬪妃非常之多,所以敬事太監常年都會受到她們的孝敬。嬪妃的簽牌要想有機會放在盤中,就需要太監的幫忙。因為這個關係,敬事房的太監就可以對這些女性下手,當然,處女他們是不能亂來的。但是一經皇帝寵幸之後,妃嬪智慧大開,可能興趣漸濃。自然,當她們欲念旺盛時,也會饑不擇食地選擇太監的。畢竟太監總算是一個男性,年輕的小太監常得到親近的機會,稱為“上床太監”,已經是宮中公開的秘密。如此一來,太監自然會樂此不疲,那麼他們就會娶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