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大清的風俗與傳說(4)(1 / 3)

崇禎六年(1633)前後,柳如是的才豔已經蜚聲吳江、鬆江一帶。她常乘畫舫暢遊於蘇南江湖之上,與高才名輩相遊。當時,陳子龍、宋轅文、李雯同創幾社,被並稱為“雲間三子”。在鬆江諸子中,宋轅文算得上是佼好的人物,並最早癡心追求柳如是。宋轅文與柳如是真誠相愛,但這事傳到宋母耳裏,怒責兒子瞞著家中與“流妓”交好,認為有辱門庭。麵對家庭的巨大壓力,宋轅文怯懦退卻。柳如是高舉倭刀,猛砍古琴,七弦俱斷。

後柳如是與陳子龍交好,兩人時常參加南園幾社名流聚會,座談時事。經幾社名士政論之熏習,其平日所萌發的“天下興亡,匹‘婦’有責”的觀念,逐漸趨於成熟。柳如是飲酒賦詩,放言無稽,與陳子龍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但無奈陳子龍已有妻室,其妻張氏無情棒打鴛鴦散,柳如是又一心追求獨立的人格地位,從而未能與陳子龍結為姻緣而留下終身遺憾。

柳如是以卑微的身世,蓋世的才華,在感情上幾番追求,幾番失落,直到常熟虞山腳下,以男裝拜訪半野堂的主人錢謙益之後,她才找到了歸宿。當時她二十四歲,而錢謙益已經是白發蒼蒼的老翁了。錢謙益(1582—1664)作為明末時期的文壇泰鬥與東林黨魁,柳如是久慕其文名與清望。錢謙益的原配夫人尚健在,但他仍衝破世俗和家庭的重重阻礙,明媒正娶柳如是為妾。兩人婚後生活甜蜜,在絳雲樓中以詩文吟唱。

順治二年(1645)五月,清兵南下,對江南一帶進行了大肆的屠殺與劫掠。當明王朝被李自成起義軍推翻、吳三桂降清、清軍入關的消息傳來,留守南京的文武大臣商議擁立新君的問題。一直閑居在家的錢謙益,此時偕同夫人柳如是從常熟趕往南京,利用其在東林黨中的地位和社會影響,串聯史可法等朝野的一些實力派人物,開展擁立新主的活動。無奈馬士英等先下手為強,護送福王朱由崧為帝,建立起南明弘光小朝廷。不久,大權在握的馬士英薦親信阮大铖為兵部尚書,又任錢謙益為禮部尚書。

柳如是作為南明禮部尚書夫人,是其一生中最榮顯之時。然而在這國難當頭之際,她不計較個人恩怨得失和名利拘束,超越了黨派之爭的狹隘眼界。時阮大铖作為閹黨餘孽,名聲不好,卻有文才,寫有《燕子箋》等名曲,對柳如是的《戊寅草》、《湖上草》等詩篇極為欣賞。一日,錢謙益準備好酒菜,請阮大铖來府作客,柳如是出來作陪。席間,她唱了《燕子箋》中的一段曲子,阮大铖仿佛遇見“知音”。當時阮大铖正奉旨巡閱江防,他請柳如是出城巡視江防,以慰勞將士。為此,柳如是非常激動,特地身穿戎裝,腳蹬黑絨馬靴,披著大紅錦繡鬥篷,冠上插著長長的雉尾,完全按照宋時梁紅玉的裝束打扮,騎一匹棗紅大馬,在阮大铖的陪同下,在戰船演習時擊鼓助威。頓時。戰鼓聲與戰士們的喝彩聲響徹江麵,場麵極為壯觀。

南明弘光元年(1645)四月,清兵攻破並血洗揚州城十日。五月,清軍又兵臨南京城下,局勢危在旦夕。弘光帝與馬士英、阮大铖等分道出逃。這一夜,柳錢兩人都在痛苦地思索:自己應當如何選擇下一步的人生道路?柳如是下決心要為國盡忠,舍生取義。然而錢謙益卻不想死,他向進駐南京的清軍首領多鐸屈膝投降。

順治三年(1646)正月,清廷任命錢謙益為禮部侍郎,管秘書院事,充修《明史》副總裁。按照清廷規定,南都降臣都要北上進京朝見清帝,由清朝正式任命官職,諸降臣的妻妾皆可隨夫一同前往。柳如是恥為降臣之婦,曾當著錢謙益的麵衝向樓台,意欲投池自盡,幸虧奴婢早有提防,才幸免於難。後盡管錢謙益一再勸說,她仍堅持獨留金陵,不願作清廷命婦,當時有“留都女”之稱。

錢謙益並未受到清廷重用,在北京僅半年時間即回到南京。在柳如是的感染下,錢謙益既有對降清失節這一人生汙點的悔恨,又重新萌發了反清複明的決心。順治五年(1648),錢因參與江陰義士黃毓祺反清一案,而被逮至南京問罪。到南京後,錢謙益被關進刑部獄中。此時,柳如是正臥病在床,聽得這個消息,“蹶然而起,冒死從行”,上書代死,晝夜不舍。她先住在秦淮河邊的一個朋友家,設法尋找可疏通的關節。錢謙益與時任備兵使的梁慎可家三代世交,柳如是往日也深得梁母吳太夫人的歡心。梁慎可與洪承疇有同年之誼,現在洪承疇幕府,是其身邊的紅人。柳如是來到梁府,其以死救夫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梁母。梁母邀請柳如是住進雕陵莊,並一再叮嚀兒子設法救錢謙益。經多方周旋,終使錢謙益被關押四十多天後無罪釋放。錢謙益回歸故裏之後,甚為感激,作詩稱讚柳如是“從行赴難有賢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