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後期買官賣官之風大盞,屢禁不止,到了光緒年間更是變本加厲了。
當官隻為撈銀子
光緒帝親政之後,每天總是例行公事地請安,召見軍機大臣和接受大臣謝恩。本來召見得蒙皇上恩典得官的臣子謝恩,一般隻是走走過場,隻要盡力表示不忘皇上恩典,今後當竭力為國效忠;再由皇上問問履曆,講一些勉勵的話就算完事。
這套程序光緒不知進行多少遍了。可是有一天偏就在一個新任四川鹽茶道玉銘身上出事了。那天,花巨款買官的玉銘高高興興地去見皇上,當聽到傳喚後,他急忙趨步進殿,跪拜謝恩。
光緒帝看看手裏的名簽,又看看跪在地下的人,肥頭大耳,一點也不像讀書人,不免有些疑惑,問道:“你一向在哪裏當差呀?”“奴才一向在廣隆當差”。
從來沒聽過有廣隆這個衙門,光緒帝十分奇怪,追問道:“廣隆?廣隆在哪兒?”
玉銘一聽皇上連廣隆在哪兒都不知道,有些得意起來:“皇上不知道廣隆嗎?廣隆就是西城第一家大木材廠,是奴才辦的,頤和園的工程就是廣隆當的差,奴才也為修頤和園盡了份心”。
光緒帝一聽,原來是個木材廠主,不覺好氣又好笑,又問:“你是木材廠主,怎麼又想做官了呢?”
“奴才聽說,四川鹽茶道是肥缺,每年能撈的油水比木材廠幾年的還多呢!”這個玉銘倒也實在。
光緒帝一聽,不由得大怒,可又一想,也許他還有點本事,不然怎麼謀到這個肥缺的。又問:“你會寫漢字嗎?”
玉銘一聽,不禁大驚失色,出了一身冷汗,心想:“哎喲,皇上您問什麼不好,偏問這個,隻有字認識我,我不認識字啊!”可又不能說不會,隻得從牙縫裏擠出一個字來:“會”。光緒帝拿起一張紙,一枝筆用力扔到地上:“把你的履曆寫出來給朕看看?”
玉銘嚇得滿頭大汗,拾起紙和筆,不知怎麼辦?寫吧,沒墨,可又不能向皇上要。正在犯難,就聽光緒生氣地說:“到外麵去寫!”
讓太監幫忙寫履曆
玉銘一聽這話,如釋重負,就磕了個響頭,帶著紙筆,爬出殿外。
玉銘左顧右盼,想找一個人要點墨,正好一個小太監走過來,玉銘急忙拉著他說:“好兄弟,能不能給我弄點墨來?怎麼謝恩還得寫履曆呀!”
小太監看了他一眼,非常奇怪,因為幾乎每個官員隨身都帶著墨盒,可這位爺竟然連這個都不懂,真令人吃驚。
玉銘一看小太監猶豫,隨手掏出一張銀票,連數目都沒看就塞了過去。小太監一看見銀票就樂了,轉身就把墨盒拿出來了。
玉銘拿著墨盒又犯難了,寫字他實在不行,又掏出100兩銀子,讓小太監幫忙找人寫一個,小太監左右為難,最後隻好說:“我說,你寫!”
玉銘一筆下去,一個“奴”字寫得有茶杯那樣大,好不容易把“奴才玉銘”四個字寫完,東扭西歪,缺筆少畫,怎麼也認不出寫的是什麼;等他把“鑲黃旗人”四個字寫完,一張大紙已經沒地方了。
站在一旁的太監見此直搖頭。隻好讓玉銘在外麵等候,自己拿著這份所謂的履曆去見皇上。
12萬兩銀子打水漂
光緒一看這天書一樣的“履曆”,勃然大怒說:“這哪是什麼履曆,簡直是鬼畫符!”光緒盛怒之下,發下一道旨意:“新授四川鹽茶道玉銘,文理欠通,不堪任使,著即開缺,歸班候選。該缺著由刑部給事中張元普補授”。
玉銘花12萬兩銀子買來的肥缺就這樣易主了。然而抓住一個玉銘,還有許多的玉銘沒有被發現,光緒也不可能一個個親自考察,大清的行政機構充斥了這樣的庸人,大清政權也搖搖欲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