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2章 假光緒案(1 / 2)

光緒在瀛台涵元殿中艱難地消磨著他的時光,而外麵卻上演了一出假皇帝的鬧劇。

被囚禁的皇帝

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太後訓政,掌握了清王朝的大權。光緒皇帝成為真正的傀儡,被慈禧軟禁在四麵環水的中南海瀛台,與世隔絕。為了防止他偷著與外麵聯係,湖上原有的小橋也拆掉了。隻有早晨上朝的時候,對岸才放過一條船來,光緒在慈禧派來的太監們的監視下上船,渡到對岸,然後去執行他的公務——坐早朝。

在同臣子們會見的時候,他還是很體麵的,穿著袍服,高坐在太後的右邊,接受群臣朝拜,完全和先前一樣。但有一點不同,就是他一句話也不說了。最痛苦的是朝拜以後,他要像囚犯歸號一樣仍然被押解到那個孤島上去。光緒下了船,要把空船蕩回對岸,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有人再把船放來,載運皇上去坐朝。如此日複一日。

不僅離開瀛台要受到嚴密監視,就是在瀛台的活動也時時有慈禧的心腹暗中察看,隨時向慈禧報告。在這種嚴密看管之下,光緒縱然插上雙翅,也難飛出紫禁城。

皇帝來到了民間

光緒在瀛台涵元殿中艱難地消磨著他的時光,而外麵一些好事者卻編造了光緒已逃脫的故事,還上演了一出假皇帝的鬧劇。

事情發生在武昌,這一天武昌金水閘來了兩個人:一主一仆。主子二十多歲,高個兒,長得很俊秀;仆人四十多歲,沒有胡須。二人口音純屬京腔,衣著華貴,舉止不俗。他們租住在一座公館很少外出,衣食住用非常奢華,揮金如土。更令人驚奇的是,仆人進奉茶飯時口稱“聖上”,而自稱“奴才”。仆人禮儀嫻熟,主人受之安然,看不出一點裝扮的跡象。這家公館的主人是個候補的小官吏,他偷偷觀察,天天如此,並非偶然做戲,覺得很奇怪,於是就與同僚們私下議論。這些人自然也都很感離奇,紛紛到公館來偷看,確如所說。於是這件事很快傳遍了武昌城的大街小巷,人們紛紛議論說,光緒從瀛台逃出來了,逃到武昌來投奔張之洞。這件事越傳越神,以致漢口報紙也以似是而非的口氣披露了這件事。

外麵傳說越多,前來公館探頭探腦的人也越來越多,而那個仆人也故意半遮半露地讓人們看見這個“光緒”的衣被上都繡著金龍,玉碗上也刻畫著金龍,還有一方玉印刻有“禦用之寶”四個字。這更讓人們確信是光緒皇帝了,此事傳播也就更快了。於是便有一些忠臣順民來拜見“皇帝”,三跪九叩,口稱“吾皇萬歲”。這位“皇帝”居然也不推辭,大模大樣地擺擺手,說一句:“少禮吧!”如同真皇帝一樣。那些地方上有點臉麵的,特別是那些候補的低級官吏,平時哪有機會看一眼皇上?如今天賜良機,都生怕錯過,每天都來朝拜。

驗明證身

江夏縣知縣陳樹屏聽說此事後,覺得很可疑,就親自來到公館查看。“光緒”見了陳知縣裝出一副很傲慢的樣子,“皇上”見個七品縣官當然要擺出駕臨的姿態。陳知縣卻也不客氣,徑直問他:“你究竟是什麼人?到這裏來幹什麼?”“皇上”故作神秘地回答:“我不能對你講,除非見到張之洞,才能透露”。這樣的回答顯然不能消除陳知縣的懷疑。但也不敢過於冒失,倘若真是皇上,那可不是鬧著玩的,雖然這種可能性極小,但事關重大,還是謹慎一點好,於是他命令衙役暗中監視,自己則苦思冥想確認真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