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監李蓮英在清宮曆史上、乃至近代中國曆史上扮演著一個極其微妙而不容忽視的角色。
修鞋出身的大太監
李蓮英原名李英泰,祖籍是直隸河間府大城縣人。道光二十八年出生,兄弟五人,李英泰排行老二。其父李玉以修鞋為業,家境貧困。鹹豐初年,全家跟隨抬皇杠的進了京城,定居在海澱大有村,仍以修鞋度日。由於熟皮革最重要的工序是用硝來揉,李玉後來便得名“皮硝李”。鹹豐四年,由於生活所迫,李玉把年僅7歲的李蓮英送到專門淨身的地方淨了身。兩年後,李玉托熟人將李英泰引薦入宮,賜名蓮英。
手巧得寵
由於李蓮英相貌俊俏,心靈嘴甜,就被留在了當時還是懿貴妃的慈禧身邊,在儲秀宮做了一名小太監。懿貴妃十分喜愛梳妝打扮,講究衣著和金銀首飾,還很注重發型。當時,宮裏從太後到宮女都是千篇一律、幾十年不變的老式發型,早已使她感到厭煩。當時京城裏正流行一種新的發式,既新穎美觀,又高雅脫俗,懿貴妃得知後,躍躍欲試。她讓老太監給她梳了好幾次都不滿意,因此心中很是不高興,也就不再提此事了。
一天太監們在臨時休息的房間內閑聊,偶然提起這件事。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頗有心計的小太監李蓮英心想,如果自己能夠梳出這種新發式,也就可以長期留在懿貴妃身邊,那今後的前途也就有希望了。於是,每當有外派出宮采買的機會,他都積極前往,借機混入娛樂場所,仔細觀察年輕婦女的時髦發式,多方請教梳頭的技巧。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段時間的模仿、苦練,他終於熟練地掌握了幾種新的發式的梳理方法。
於是,李蓮英主動找到當時儲秀宮的總管太監劉印成,毛遂自薦給懿貴妃梳頭。躊躇滿誌的李蓮英忐忑不安地跪倒在懿貴妃的身後,從前麵的大鏡子裏,仔細端詳了一番貴妃的臉型,憑著前一陣子摸索出的經驗,大膽地做起了一種新的發式。懿貴妃從鏡子裏看著身後這個年輕太監認真的模樣,不由得產生了好感。很快李蓮英梳好了頭,插戴好金銀首飾,又別上一支鮮豔奪目的牡丹花。懿貴妃坐在鏡前,左右端詳了半天,欣賞著新的發式,甚為滿意。李蓮英不僅在梳頭上下功夫,還在其他方麵千方百計討懿貴妃歡心。每天早晚兩次,在梳頭之後和卸妝之前的按摩,也使懿貴妃深感適意。因此,李蓮英在懿貴妃的心目中漸漸成了一個貼心的太監。當時,懿貴妃為了籠絡還是鹹豐禦前太監的安德海,就讓李蓮英跟安德海學藝。這期間李蓮英的地位逐漸上升,同治四年,已被晉升為首領太監,並賜六品頂戴花翎,地位僅在安德海之下,成為慈禧跟前的寵臣。
李蓮英的出頭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