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李蓮英奉慈禧太後之命,前往弘德殿察看同治皇帝用功的情況。剛走到殿外,隻聽見兩個小太監竊竊私語,走近一聽,猛然聽見安德海在外犯事被捕,嚇得李蓮英急忙跑回長春宮報告慈禧。慈禧心中不免疑惑起來,命李蓮英快去探明究竟。李蓮英心想這事必定是要經過恭親王,於是,徑直前往恭王府探問。奕見李蓮英奉命而來,知道無法隱瞞,隻好以實相告。李蓮英得知事情原委,就對恭親王說:“慈禧太後的性情,王爺也是曉得的,倘若太後得知全部過程,恐怕王爺的日子就不好過了”。奕勉強應道:“遵照祖製,理應這樣辦”。“太後若是不依,您老人家又當如何?”恭親王啞口無言,李蓮英告辭轉身要走。奕急忙攔住:“李安達慢走,本王一時沒有主張,還請安達幫忙出個兩全其美之計,也好渡過這一難關”。李蓮英見此情景,微笑著說:“大公主在內,很得太後的歡心,可以從中周旋。奴才見機行事,也可替王爺解圍。或可就此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恭親王這才安下心來。
對於安德海的事,李蓮英如此熱衷,其中秘密不言而喻。他可以周旋於慈禧、慈安兩位太後和皇上與恭親王之間,見機行事,左右逢源,討得各方麵的歡心。同時安德海死了,也意味著李蓮英有出頭之日。為安德海的事四處奔波,也落得個有仁有義的名聲。不過,安德海被殺對他來說,也敲響了一個警鍾,前車之鑒不可忘懷。聰明絕頂的李蓮英學會了在這最高權力階層中,如何保護自己,免受危害的生存之道。
李蓮英回到長春宮勸說慈禧,這都怪安德海太招搖。恰巧大公主前來拜見,替她父親奕求情,慈禧這才息怒,說這次饒過恭親王。大公主走後,李蓮英順勢說:“太後恩德無量,已經施恩饒過恭親王,難道還要去與東太後爭個高低?況且安總管已不在人世了,就是與東宮吵翻,也是於事無補。不如從長計議,更顯太後心胸寬大,若能這樣,那東太後必會感恩不盡”。
權勢熏天的太監
慈禧太後見李蓮英聰明伶俐,話語中意,比安德海更有心計,於是起了李代桃僵的意思。慈禧頒下懿旨,一一陳列安德海的罪狀,並諭令各級官員整飭朝綱,博得滿朝文武和天下百姓的一片喝彩。慈安太後、同治皇帝與恭親王等人提心吊膽、苦心籌措的好事,就這樣被慈禧的高姿態順手牽羊地拿去了。在這個意義上,她把對手打得一敗塗地,更加鞏固了她的統治地位。
晚清太監之禍不但沒有就此根除,反而愈演愈烈。在慈禧太後的支持下,李蓮英很快就接替了安德海的位置,被晉升為總管太監,官至四品。在紫禁城中穩坐了近40年,占據了晚清太監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