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發財願當太監最後成了僅次於李蓮英的二號人物。
為發財,當太監
小德張原名張春喜,是河北靜海河間府人。他自幼失去父親,家境清苦,與老母、胞兄三人相依為命。12歲那年正月,張春喜與胞兄奉母命到姑媽家去拜年。跨進姑媽家的院門,見院當中停著一輛漂亮的馬車,張春喜油然升起羨慕之情,不禁說:“若是咱家也有這樣的馬車那該多好啊!”站立在一旁的表哥冷冷一笑,帶著譏諷的口氣說:“像你家那窮樣,連飯都吃不飽,一輩子也別想有這樣的馬車”。張春喜聽了羞得滿臉通紅,一氣之下拉著哥哥的手轉身跑回家去。他哭著對母親說:“咱家何時才能有個出頭的日子呢?如何才能發財,爭回這口氣呢?”母親想了想說:“好孩子,咱一無錢,二無地。如何能發得了財?倒是聽老人們常說:想發財,當太監。果真能當了太監,就可有套馬車,有房有地,而且每天都可以陪王伴駕呢!”張春喜聽了母親的一番話,漸漸停止了哭泣。誰知這無意中的一席話,卻對張春喜觸動很大,在他那幼小、單純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幾天後的一個傍晚,母親在柴房裏發現了奄奄一息的張春喜,原來他已經將自己閹割了。母親見此情景,痛不欲生,撲倒在兒子身上,大聲哭喊起來,後悔不該對孩子說起當太監的事。誰知小小的張春喜竟會有這樣大的勇氣和決心,鄰居們都說這孩子很有出息,將來必定能出人頭地。
兩年後,經人引薦,張春喜被送到慎刑司學習宮中的規矩禮節。由於光緒帝的皇後隆裕小名中有“喜”字,為了避諱,張春喜改名張蘭德。
賜名“小德張”
進宮以後張蘭德先在宮內的戲班裏學戲。由於他外表清秀漂亮,聰明機靈,又吃苦耐勞,很快就替下了原來戲班的大主角——小生,在慈禧太後五十大壽的演出中大出風頭,博得慈禧的賞識,被調到慈禧身邊,在儲秀宮當差。
初到儲秀宮,張蘭德隻是個不起眼的小太監,負責管理太後的一些文房用品。慈禧本人極好風雅,常常與皇後公主們賦詩對詞,偶爾來了雅興,也信手描上幾筆丹青。張蘭德深知,要想有朝一日能像李蓮英那樣身居要職,有權有勢,必須得到慈禧的寵信。由於他很有心計,善於察言觀色,無論慈禧走到哪裏,都隨身攜帶慈禧喜歡用的幾件用具,做到隨叫隨到,隨來隨用。因此慈禧很滿意。
一天,宮女簇擁著慈禧太後賞花,慈禧心情愉快,雅興又起,令張蘭德筆墨侍候,揮毫潑墨。眾人自然大加讚賞,慈禧也頗為得意,隨口問起張蘭德的家世和姓名。張蘭德如實稟告,慈禧聽了道:“這張蘭德叫起來總覺得不太順口,李蓮英叫小李子,你以後就叫小德張!”張蘭德急忙叩頭謝恩。
從此以後,小德張的名字在紫禁城內慢慢傳開,並越叫越響,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小德張還真是吉星高照,逐漸得到慈禧的重用。後來又兼管慈禧的衣服、頭飾等貼身物品,官位榮至尚衣總管。慈禧太後年輕時就喜歡裝飾打扮,對衣著、服飾很講究,她的衣服數量超過宮中任何一位後妃、格格。管理服飾是一件極其重要的職責,隻有她寵信的人才能得到這份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