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震撼世界改變世界(2)(1 / 3)

官府手工業的原料來自科差征收等手段。其產品多用於王公貴族和宮廷的消費,很少進入市場,這些與前代相同。有所區別的是元官府手工業的工匠一係官匠人,他們戶口單列,職業世襲,身份同於工奴,沒有人身自由,多是元初征服地區(中原、中亞)的工匠的後代,以及後來以種種名目拘扣的。工匠分三類:軍匠一生產武器,由軍隊管轄;人匠一為中央和地方官府局院生產,受局院轄;投下匠戶一封主王公貴族管轄。由於係官人匠身份低,待遇低,導致反抗,降低工作效率,政府也曾不斷招募民間匠人,或差派工匠以補其不足。

這些都是元代手工業的特點,可以看出國家的扶植在元代得到了很好的重視,呈現出了一些國家工業的原始味道。在國家整體的帶動下,民間手工業也是異常活躍的。

在國家支持的產業中,火器製造無疑是得天獨厚的,這與整個帝國的征服腳步是極其合拍的。火器製造在南宋和金朝都已有相當的成就,元朝又有較大的發展。現存至順三年(公元1332年)鑄造的銅炮(藏中國曆史博物館),長35.3厘米,口徑15厘米,重6.94公斤。和金代火炮比起來,進步之大是很明顯的。

元末至順三年(1332年)造銅炮還出現了有一種燃燒火器叫“沒奈何”,當接近敵船時,點燃火線,用刀砍斷懸索使落敵船之上,火器俱發,焚毀無救。足見火器使用己達相當規模。另有一種可以投擲的爆炸性武器鐵火炮,它大概接近於金人的“震天雷”。明朝人何孟春曾在西安城樓上見到過去貯藏的鐵炮名震天雷者,“狀如合碗,頂一孔,僅容指”,火發炮裂,鐵塊四飛,能遠斃人馬。

元朝在溧陽、揚州等處都設有炮庫,製造火藥。從一次事故中可以看出當時火藥庫的規模。公元1280年,揚州炮庫因碾硫磺失慎,發生爆炸,守兵100人炸死,平地炸成一丈多的深坑。炮庫規模之大可以想象。

不僅是火器,之外的其他武器蒙古人也是精心捉摸的。元軍攻襄陽,用回回人亦思馬因、阿老瓦丁所造巨炮(投石機),置於城東南隅,“機發,聲震天地,所擊無不摧陷,入地七尺”,用力省而所擊甚遠。常州之役,伯顏又使用回回炮,“甚猛於常炮,用之打入城,寺觀樓閣盡為之碎”。這種投石機確具有相當大的威力。此外,元代還出現了折疊弩、疊盾等經過改進的武器。

棉織業的發展是元代民間手工業中的一個顯著的成就。成宗元貞年間,鬆江人民製作捍、彈、紡、織的工具和錯紗配色、綜線摯花等技術已發展的相當成熟,織出的棉布生動如畫。鬆江傳習棉織技術,成為江南產布的名地。據王禎《農書》所載元代棉紡工具,與曆來的絲織麻紡工具大致相同。鬆江棉織業當是在漢族絲麻紡織的基礎上,吸收黎族的棉織技術而有新的發展。

鬆江棉織業的發展又促進了印染業。孔齊在《至正直記》中說:鬆江能染一種青花布,染法是從日本學來。用木棉布染印,青紋洗浣不脫,並說這種青花布,染印蘆雁花草,宛如一幅苑畫。

四、慷慨的“送去”大方的“拿來”

元代是把自己看作世界的整體甚至是世界的主宰心態來對待“送去”與“拿來”的,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元代表現出了空前的大度和包容,這種大度和包容也促使了品種豐富的“送去”與“拿來”。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送去”莫過於“四大發明”,雖說“四大發明”在宋代就已經完成了傳到西方的使命,但真正使“四大發明”在世界範圍內發揮其巨大作用的,還是要數蒙古人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