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震撼世界改變世界(2)(2 / 3)

火藥讓西方人見識到了他們所不敢想的武器威力;指南針推動哥倫布等一大批航海家的探險活動,從而大大推動了航海事業的發展;造紙印刷術有助於人文思想更快的普及。所以,人們稱中國的科學技術促進了歐洲文藝複興的興起和傳播,這不是過譽之言。

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曾說過:“元朝的時候,我們的天文學和曆學,從西域各國吸收了不少經驗。”

元世祖忽必烈繼位後,公元1267年伊斯蘭天文學家劄馬魯丁進獻西域天文儀器7件。7件儀器的原名音譯、意譯、形製用途等皆載於《元史·天文誌》,曾引起中外學者極大的研究興趣。

這7件儀器分別是:黃道渾儀,是古希臘天文學中的經典觀測儀器;托勒密氏長尺,是測驗周天星曜的儀器;用來測求春、秋分準確時刻的儀器,與一座密閉的屋子(僅在屋脊正東西方向開有一縫)連成整體;測求冬、夏至準確時刻的儀器,與上儀相仿,也與一座屋子(屋脊正南北方向開縫)構成整體;中國與西方古代都有的天球儀;地球儀;阿拉伯世界與歐洲都十分流行的星盤。如此淵源的七件儀器傳入中國,意義當然非常重大。

劄馬魯丁進獻七儀之後4年,忽必烈下令在上都(今內蒙古多倫縣東南境內)設立回回司天台(1271年),並令劄馬魯丁領導司天台的工作。上都的回回司天台,既與伊兒汗王朝的馬拉蓋天文台有親緣關係,又由伊斯蘭天文學家劄馬魯丁領導,且專以進行伊斯蘭天文學工作為任務,則它在伊斯蘭天文學史上,無疑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而它在曆史上華夏天文學與伊斯蘭天文學交流方麵的重要地位,隻要指出下麵這件事就足以見其一斑:至元十年(1273年)閏6月18日,太保傳,奉聖旨:“回回、漢兒兩個司天台,都交秘書監管者。”兩個所持天文學體係完全不同的天文台,由同一個上級行政機關一秘書監來領導,這在世界天文學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有趣現象。可惜的是,對於這樣一座具有特殊地位和意義的天文台,作為後人的我們卻知之甚少。

這些傳播應歸功於從西域來華的穆斯林,是他們將阿拉伯天文學介紹到中國,回回數學也是在此時傳入中國。在《元秘書監誌》的“回回書籍”一項中就列舉了不少數學典籍,其中有《兀忽列的·四擘算法段數》15部,此書即歐幾米德的《幾何原本》,比一般所知此書為明末傳入中國的事跡,幾乎提前了300年。這些典籍的傳入,使中國數學在元朝得以突飛猛進發展,如郭守敬在算學方麵率先在中國科技史上采用的弧三角法,就是穆斯林所發明的,由穆斯林劄馬魯丁傳入中國從而填補了中國算學之空白。

從元大都及其他一些城市的建築風格仍可以看出元代大方“拿來”的跡象。尤其出現了亦黑迭爾丁這樣的建築設計師,他為元初人,在忽必烈時代,被委任為茶迭兒局總管府達魯花赤。“茶迭兒”是蒙語,漢意為“廬帳”,是掌管土木工程及工匠的官署,他曾奏請修瓊華島(今北海公園前身),以3年時間完成廣寒殿,由此得到皇帝的賞識。

後他又奉命與張柔、段天佑等同行工部尚書事,修築宮殿。他跟劉秉忠、郭守敬和石工揚瓊等密切配合,共同建造了別具風格的大都城的宮殿建築融合了不少域外的建築技巧和建築風格,並且從“元代城門以厚度博而傾斜度略大的形象,便自然具有某種異國風味。例如它似乎有點近於伊斯蘭教的城門”這恐怕是與亦黑迭爾丁匠心獨運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