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紀90年代,他來到了羅馬,開始尋找自己的藝術道路。在羅馬,矯飾主義風格引不起他的興趣,引起他的興趣的是那些曆代大師留下來的靜物畫和風俗畫。卡拉瓦喬早期畫了反映現實生活的風俗畫代表作是《女卜者》、《玩紙牌的人》、《奏吉他的人》、《捧水果的少年》等。
同其他意大利畫家一樣,卡拉瓦喬在繪畫題材上沒有什麼變化,主要是為教會創作宗教畫,但在處理傳統題材時,他拋棄了盛期文藝複興大師確立的理想化模式,把那些神聖的人物和場麵,描繪的如同現實生活中的真人實景。這種做法引起教會人士的反對,說他筆下死亡的聖母,像飄在台伯河裏的女屍。另外,他在繪畫語言上也進行了大膽的革新,一反達芬奇那種細膩柔和的明暗過渡法,創造出一種強烈對比的明暗法,借以突出重點,渲染氣氛。
在卡拉瓦喬晚期,畫家創作了《洗禮者約翰的斬首》和《聖路喬的埋葬》等作品。他臨死前的絕筆之作是《基督的降臨》和《基督的笞刑》,這些畫麵的處理被稱為“黑繪法”。1610年,卡拉瓦喬患病而死,死時年僅37歲。
17世紀佛蘭德斯繪畫
佛蘭德斯的藝術中心是安特衛普,而安特衛普又是西歐最大的藝術中心。17世紀佛蘭德斯的美術上的代表人物是魯本斯,他不僅代表了17世紀佛蘭德斯繪畫的最高成就,而且他那眾多的弟子和助手,對當時的繪畫也形成了重要的影響。所以17世紀佛蘭德斯的繪畫可以稱為“魯本斯的時代”。
魯本斯的藝術成就
在17世紀,魯本斯與西班牙的委拉斯凱茲以及荷蘭的倫勃朗並稱為歐洲繪畫承前啟後的大師。
彼得·保爾·魯本斯(1577—1640)是一個極富學養的藝術家,他的興趣之廣泛、學問之淵博和造詣之高深可能隻有文藝複興時期的大師達·芬奇或丟勒等人才能與之相比。他一生經曆豐富,始終過著忙碌和充滿活力的生活;他漫遊過歐洲各地,還精通八種語言;他富有家藏,曾收集過大量的古物和藝術珍品;他是一個外交家,曾與歐洲的許多名流學者和藝術大師交往甚密;他酷愛研讀古典文學作品,其興趣不在繪畫之下;他具有巨大的創作才能,一生的作品數量驚人,題材也十分廣泛,他從事過宗教畫、神話畫、曆史畫、肖像畫、風俗畫的創作,還留下過書籍插圖的精品,甚至在都市裝飾工作方麵也做出過傑出成就,他享有著巨大的聲譽。
色彩是魯本斯最有力的造型語言,他深深懂得色彩的對比和組合具有何等魅力,女性肉體明亮的淡玫瑰色塊,在男性黝黑的皮膚、閃光的鎧甲、棕灰的馬匹、鮮紅的披布映襯下,獲得極為奪目的光彩。出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個豐富而又和諧的華麗色彩世界。
魯本斯的華美藝術給他贏來了巨大聲譽,各國君王紛紛請他作畫。他在17世紀20年代為法國王太後繪製了一組歌頌她的大畫《瑪麗·美第奇生平》,在這組作品中,他發揮了豐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技巧,創造出一種新型的曆史畫樣式。《瑪麗·美第奇在馬賽登陸》(1622—1625,圖)就是其中一幅很能體現這種繪畫樣式的作品,但精湛的技巧,並不能掩飾歌功頌德的淺薄無聊。
一生諸事順利的魯本斯,對生活中歡樂健康的—麵頗有感受,這體現在他許多作品中,更體現在他的人體畫中。晚年,他為續娶的少妻畫了一幅像,在這幅名為《披皮衣的海倫·芙爾曼》(約1638,圖)中,他用黑色皮衣和紅色地毯,襯托這位年輕女子晶瑩雪白的健康肉體。可以說,這是生命活力的一曲頌歌。
魯本斯充滿活力和熱情,氣勢磅礴的畫藝對後代的浪漫主義美術家極有吸引力,盡管他們並不追求他那種歡樂的情調。
法蘭德斯美術家幾乎都以做魯本斯弟子為榮,在他龐大的工作室內,集中了許多畫家。凡·代克(AnthonyvanDyck,1599—1641)這位給他當過助手的畫家,或許沒有完全被他的巨大身影掩蔽。凡·代克的自畫像,使我們能看到他與健壯、歡樂、自信的魯本斯不同,是一個沉靜、纖秀的人。這位著名的肖像畫家,在英國度過了他的後半生。作為英王查理一世心愛的畫師,他繪製了《查理一世像》(1635,圖),表現身著獵裝的國王站在野外的形象,那莊重的宮廷肖像畫樣式中混合著淡淡的憂鬱情調,是他相當有名的一件作品。與魯本斯氣質不同的凡·代克,在畫風上也顯示出不同的特點,有種典雅、細巧、嚴謹的味道。
凡·代克為英國貴族留下的大量肖像畫,影響過英國畫壇,成為不少英國畫家仿效的對象。
17世紀荷蘭繪畫
1609年荷蘭共和國的獨立,促進了荷蘭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繁榮,使17世紀的荷蘭成為歐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
在美術方麵,17世紀的荷蘭畫派獨具風貌。由於新教儀式主張簡約,不準在新教的教堂內設置雕塑和繪畫,所以人們不再需要壁畫和大型繪畫,這就推動了小型而精致的油畫快速的發展。在荷蘭繪畫中很少有宗教題材的巨幅壁畫,而大多是描寫家常小景、眼前風光的小幅油畫,所以在荷蘭畫家中那些善畫小畫的人,被稱作“荷蘭小畫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