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17世紀歐洲繪畫1(3 / 3)

肖像畫家哈爾斯

弗朗斯·哈爾斯(1581—1666)是17世紀荷蘭傑出的肖像畫家和風俗畫家,荷蘭現實主義畫派的奠基人。哈爾斯一生主要從事於肖像畫創作,在他的早期和盛期的作品中充分表現了荷蘭市民健康、愉快、充滿生命力的形象,《吉卜賽女郎》(圖)是他的畫法和風格的鮮明例證。與文藝複興盛行的莊重的肖像畫不同,他選取富於表現力的刹那間嬉笑神情來描繪,他自由的畫法,可以與二百多年後的印象主義者相媲美。

群像畫在荷蘭特別流行,哈爾斯正確立這種肖像畫樣式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民團是荷蘭的一種武裝力量,各個城市的民團往往請畫家描繪成員集體的形象。哈爾斯為哈萊姆城民團畫過三幅群像畫,《聖喬治民團的宴會》(1616,圖)是其中的第一幅,在這件歌頌性作品中,人物組合得較為自然,隨意而又不乏莊重,體現出他們集體的風貌。哈爾斯運用深重的黑色和明亮的白色來增加畫麵的力度,使作品顯得相當明快。

現實主義畫家倫勃朗

倫勃朗是17世紀荷蘭最偉大的現實主義畫家,也是17世紀整個歐洲文化藝術的傑出代表人物之一。他是肖像畫,風俗畫、曆史畫和風景畫大師。幾乎擅長於繪畫藝術的一切表現形式,油畫、版畫、素描尤為精到。他與魯本斯和委拉斯凱茲一起被稱作為歐洲文藝複興和近代繪畫的承前啟後的大師。

倫勃朗於1606年7月15日出生在萊登市的一個磨坊主的家庭。最初在萊登大學學習法律,後轉而學畫,曾先後向畫家斯威楞伯格和拉斯特曼學習繪畫,後吸收意大利畫家卡拉瓦喬的明暗對比方法加以發展,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

17世紀30年代,他移居荷蘭最重要的城市阿姆斯特丹後,繪製廠群像畫《杜普教授的解剖學課》(1632,圖)。這幅畫使倫勃朗一舉成名,定件源源而來。1634午他娶了富家女莎士基婭。這一時期,倫勃朗享受著一位深受歡迎的畫家所能獲得的快樂和舒適。

十年後,不斷探索的倫勃朗,創作了另—幅群像畫《夜巡》(1642,圖),把富於戲劇性的曆史畫因素引入其中,對荷蘭群像畫的程式進行了大膽改造。與看得清每個人物麵孔的《聖喬治民團的宴會》和《杜普教授的解剖學課》不同,這幅畫絲毫沒有“照相”的意味,其中所有人物都從屬於集體的一次活動並受藝術效果的支配。倫勃朗特有的運用光線的手法,在這兒得到更充分的發揮,成為渲染氣氛、創造空間、強調重點、刻畫人物、塑造形體的有力手段。

50年代倫勃朗創作了許多他所創作的最出色的心理描寫的肖像畫,擅長以概括的手法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60年代是畫家生活最困難的時候,1662年他的後妻斯托費爾斯也逝世了,六年後他的愛子蒂士斯也離開了人間,年過花甲的老藝術家已是心力交瘁,但是這一切並沒有摧毀倫勃朗的堅強意誌和無限的創造力,相反地,他一生中最偉大的作品就是在這些艱難的歲月裏創作出來的。如《呢絨商同業工會的理事們》、《大衛在索羅門前彈琴》、《浪子回家》等。

在倫勃朗一生的作品中,他的油畫藝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這隻是畫家藝術創作的一個方麵,因為他的版畫和素描在他的藝術創作中幾乎占有同樣重要的地位。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素描和版畫作品,他的著名的版畫作品有《三棵樹》、《三個十字架》、《浮士德》等。

風俗畫家維米爾

維米爾(1632—1675)是荷蘭著名的風俗畫家,也作肖像和風景畫。維米爾與哈爾斯、倫勃朗被認為是17世紀荷蘭繪畫的三個重要的代表人物。維米爾生活和工作在德爾夫特,在荷蘭繪畫三大師中,他是僅次於倫勃朗的人物。維米爾留傳下來的作品隻有40幅左右,其中多數都是繪畫精品。

維米爾描繪的室內生活場景極其單純,—兩個人物(往往是年輕婦女)靜靜呆在整潔的室內,光線從側麵的窗子透射進來,將人物籠罩在均勻彌漫的透明空氣氛圍中。平凡的現實,仿佛得到淨化和升華,一切都顯得不同凡響,靜態的構圖、簡括的造型、明晰的空間、優美的色調、勻淨的光線,組成一個和諧靜謐的世界,從中散發出一種超然的、古希臘藝術般的清新氣息。

與大多數風俗畫家不同,維米爾並不著力描繪情節和講述故事,他更關注形式,借助它來創造—種詩的境界。他的畫筆仿佛具有神奇的魔力,畫麵一經點染,就煥發出獨特的動人光彩,普通的生活變成了形與色的美妙組合。同倫勃朗一樣,維米爾也是用光的大師,但他並不追求戲劇的效果,而是要用光創造出—個結構明確,條理清晰的天地。他把一些鮮豔嬌嫩的亮色編織在這個天地中,從而給它添加了幾分嫵媚的風致。《倒奶的廚娘》(約1663,圖)、《稱珍珠的婦人》(約1665)、《拿水罐的少婦》(約1665)、《畫室》(約1665—1670,圖)等作品,都反映了維米爾的特色。

維米爾和倫勃朗,都非專門化的風景畫家,但他們都創作過美妙的風景畫。維米爾的《德爾夫特景色》(約1660,圖)放在任何一位荷蘭風景畫家的佳作旁邊,決不會顯得遜色,在這幅以水平和垂直線構成的作品中,他以平和的態度傳達出這座荷蘭城市寧靜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