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20世紀現代繪畫(3 / 3)

米羅是一位多產的、具有多方麵才能的藝術家。不僅在繪畫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而且在雕塑、版畫、陶藝以至大型舞台美術等方麵都有一批名作。米羅的世界是一個豐富多彩、不可思議、充滿幻想的快樂世界。

雷尼·馬格裏特(1898—1967)在超現實主義者當中,是一位從不拋頭露麵的人。1928年,他創作的《錯誤的鏡子》,集中地體現了他的超現實主義理論。

在另一件作品《看報紙的男人》裏,畫的是一個咖啡館裏的窗戶一角,4幅完全一樣,但隻有第一幅出現一個看報紙的男人,在其餘3幅裏,人都不見了。從這幅畫裏人們再一次想起早期的無聲電影,這是四個暗示影片的4個鏡頭。它是他受孩童時喜歡看的一部驚險神秘片《幽靈》的影響而創作出來的,這種名為神秘現實主義(又譯為魔幻現實主義)的藝術流派於20世紀30到40年代,在歐美極為盛行。

保爾·德爾沃(1897—1978)是第二代比利時超現實主義畫家,《夜車》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這幅畫的場景是一個裝飾在藍色和紫色暗影中的維多利亞式旅館或妓院。一個裸女站在畫麵的前景中,背景的鏡子反射出她那苗條的身影,鏡子下麵斜躺著一個似睡非睡淫蕩的裸體女人,左邊桌子後麵坐著一個莊重的著衣的女老板。大門敞著,外麵是一個火車站。對建築的精致刻畫,以及那豐富而敏感的色彩和懷舊的傷感情緒,構成了他那不可思議的夢幻世界。

薩爾瓦多·達利(1904—1989)出生在西班牙巴塞羅那的菲圭拉斯。他是西班牙著名畫家,超現實主義著名畫家。《永恒的記憶》是達利一件超現實主義的代表作。畫麵上,3個停止走動的鍾表畫得像麵一樣柔軟,一個疊掛在樹上,一個呈90度直角耷拉在方台的邊沿上,另一個則戴在像眼睛似的無名物上。

達利認為,現實世界的本質本來就是一個謎,揭開這個謎的辦法要麼就是“精神墮落和呆癡”,要麼就是像哥倫布那樣去重新發現人類精神世界的新大陸。因此超現實主義畫家總是把性、死亡、夢境與變態心理等作為其主要描繪課題,因為這些人類精神現象和生命現象自遠古以來就一直是一個不解之謎,超現實主義畫家企圖在畫麵上展現這個謎,在那些荒誕離奇、夢幻神秘、不可理喻的形象中,人們還是可以窺見,在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們的內心深處,依然和古典大師一樣,時而流露出對邪惡的憎惡和對善美的依戀。

風格派、波普藝術及其他流派

風格派

風格派是1910年在荷蘭興起,以後影響到整個歐洲的一個藝術運動。該派的形成基於當時的立體派、未來派運動以及康定斯基抽象藝術的影響,也是荷蘭畫家蒙德裏安同杜斯堡(T·V·Doesburg)共同努力的結果。

風格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彼埃特·蒙德裏安(PietMondrian1872—1944)是荷蘭畫家,起初從事自然主義和象征主義的風景畫創作。1911年到巴黎,開始受到立體派、野獸派等各種現代流派的影響,經過多種風格的嚐試和探索,最後發展為純粹的抽象藝術。他開始將自然對象簡化為一些類似幾何形狀的形,其中仍有一些半抽象的形象和曲線,最後他完全拋棄了曲線和具象的形體,以垂直線和水平線的各種組合、最簡潔單純的平麵色彩為主要元素進行創作,用這些來表現抽象的旋律和普遍的美,來象征構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蒙德裏安的主要作品有“紅樹”(1910)、“紅黃藍構成”、“百老彙爵士樂”(1943)等。

波普藝術

波普藝術是指20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葉在英國和美國出現的一種文化潮流。波普藝術所表現的是大眾文化,對現代文明抱肯定的態度,以平時大家所見所觸及的生活環境,或大家所熟悉的大眾傳播影像,作為藝術表現題材,是將達主義的觀念更向前推展。其主要藝術家有:漢密爾頓、勞生伯格、利希滕斯坦、沃霍爾、維塞爾曼、瓊斯、奧登伯格、霍克尼,席格爾等。

新寫實主義

新寫實主義,這是由法國的美術評論家雷斯塔尼、克萊因和克裏斯多等其他藝術家所組成的藝術團體。他們反對將藝術帶進極端主觀而與生活環境毫不相關的境地裏(如各類抽象藝術),力倡藝術必須回歸到實在的世界,應該去表現現代文明中的生活環境或生活行為。重要代表藝術家有:克萊因、阿爾曼、克裏斯托。

歐普藝術

歐普藝術,亦稱“視幻藝術”、“光效應藝術”。它是在二度空間(繪畫)和三度空間(雕塑)的作品,使用黑白對比或強烈色彩的幾何抽象,來刺激觀者的視覺,產生顫動、錯視空間或變形等幻覺的藝術。代表藝術家有:萊利、瓦沙雷利、阿格姆。

動態藝術

動態藝術,又叫“活動與光的藝術”。是指藝術作品的全部或一部分能“活動”或者利用光使觀者得到動及多彩多姿的視覺變化等。動態藝術的美學思想受未來主義尤其是構成主義的影口向。1960年代後期成為現代藝術的主流。

大地藝術

大地藝術可以視為藝術與大自然的結合,藝術家把大自然作為創作對象,對自然加以施工或修飾,既不失大自然本來麵目,又可使人們重新認識和評價自然,從中得到新的藝術感受。

大地藝術家認為,應當打破藝術同生活的界限,探求藝術創作材料的無限化,既然達達、波普等藝術可以選擇一切生活用品和成品進行創作,那麼大自然也同樣可以作為創作的材料。此外,大地藝術家對藝術品的商品化持否定態度,反對藝術品的買賣行為,認為藝術品應當走出美術館和畫廓,讓人們在生存空間中隨處感受到藝術。他們還認為空間與形態、材料與表現、自然與人工不應相互對立。

其代表藝術家有海紮、奧本海姆、史密遜。

行動藝術

行動藝術,它包括偶發藝術和身體藝術。引起廣泛注意是在本世紀60年代末。在早期的行動藝術中,“同時性”是一個重要概念。同時性是即興的靈感的閃現。行動藝術的第二個概念是綜合性。綜合性是在強調打破的基礎上,綜合出新的藝術形式,從而給行動藝術帶來一個顯著的特征——非藝術。最有代表性的行動藝術,可推法國的伊夫·克萊因和西德的博伊於斯。

觀念藝術

觀念藝術,亦稱“理念藝術”、“形而上藝術”、“思維藝術”、“狀態藝術”、“實體外藝術”等,是現代西方最具影響的藝術流派之一。觀念藝術的第一個特征是把過去一直為藝術形式所包容,甚至淹沒了的思想觀念提高到了君臨一切的地位。觀念藝術的第二個特征是重視藝術的創作過程以及記錄這一過程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其重要的藝術家有:柯蘇斯、卡倫。

新表現主義

新表現主義是西方80年代以來形成的最新的美術流派之一。它以聯邦德國為主要基地,他們采用大膽而且近於原始的繪畫技巧及鮮豔的色彩,在畫布上表現尖銳的對比關係,使畫麵充滿激情。新表現主義和老表現主義不一樣,帶有不同的時代烙印,它反對極少主義,但繼承了觀念藝術,它全盤接受了現代主義中的存在主義思想,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人們無法解脫的精神痛苦,並把這種被壓抑的感情瘋狂地發泄出來。新表現主義的代表藝術家有:巴塞利茲、凱佛、伊門多夫、彭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