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古代時期音樂(1 / 2)

歐洲的古代文明源於以古希臘、羅馬為中心的古典社會及猶太(希伯萊)、拜占庭傳統。古希臘於公元前8至前6世紀形成了奴隸製社會,公元前4世紀衰微;古羅馬於公元前8至前6世紀原始社會解體,公元前5世紀奴隸製發展,公元3世紀奴隸製國家衰落,西羅馬帝國於476年滅亡,進入封建社會。

古希臘的音樂

古希臘音樂通常是指荷馬的愛奧尼亞(即亞洲人)吟誦性音樂史詩、伊奧利尼(希臘島民)的歌曲、品達羅斯(凱旋頌詩詩人),以及那些抒情詩音樂、喜劇詩人的多裏安(希臘南部)抒情詩音樂、頌揚阿波羅的希臘式德爾斐(希臘北部)太陽神頌歌音樂等等,這一方麵表明了古希臘音樂的多樣化,另一方麵也體現出古希臘文化的各個地方和各個時期的音樂風格都具有各自的鮮明特點。

古希臘人相信音的組合與季節、時辰、日月循環、生與死等等宇宙自然現象之間存在著對應關係,同樣,人的性格、情感也在這種對應關係中發揮重要作用。古希臘人認為音樂可以從三個方麵對人的性格、情感產生影響:第一能夠激勵人的行動與思想;第二能夠強健體魄與心靈;第三能夠控製人的意誌力量。在古希臘人的心目中,音樂與數學、哲學的關係是極為密切的,或可稱為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從建築物的外觀,體積和比例之間的精微協凋對應,到人們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許多事物,都可以加上明確無疑的音樂比例關係,並由此使之與音樂建立起某種聯係。古希臘人對音樂的關注也是與美學、哲學聯係住一起的,同樣,科學家、哲學家以及教育家們也對研究音樂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探討音樂的起源、音樂的社會作用、音樂的美學問題和音樂藝術與實際生活的關係,如畢達哥拉斯用數學方式來計算和解釋有關音樂的律製問題,赫拉克利特用辯證法來審視音樂藝術的構成等等。

古希臘音樂所用樂器種類比較多,但大多是為歌唱作伴奏的。弦樂主要有裏拉琴(Lyre)及與其相似的基薩拉琴(Kithara)和巴比托(Barbito,又稱巴比通Barbiton)等。這三種琴都用左手抱琴,左手按弦或手指撥弦,右手拿撥子撥弦,都是5—7根弦(後來多至11根)。裏拉琴多為業餘愛好者使用,基薩拉琴為專業演奏者使用。巴比托是裏拉琴的一種,隻是弦要長些,音域更低,多用於為情歌或歡樂的歌曲伴奏。

主要的管樂器是奧洛斯(Aulos),它是有簧片的樂器。演奏者演奏奧洛斯,一般是一個人同時吹奏兩支。兩件樂器合起來構成一個音階,兩個樂器同時吹奏時可奏同音,也可奏和音,或其中之一奏持續音。早期的奧洛斯有3—5個孔,5世紀末6世紀初有6個,其中一個可能是出氣孔。以後,孔的數目增多,現在找到的實物中,最多有15個孔。其他管樂還有西靈克斯(Syrmx,又譯潘神排簫),一般由7個管組成,有的有4—12個管。薩爾平斯(Salpinx)和克拉斯(Keras)是古希臘的管樂器,多在戰爭中作信號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