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章 俄羅斯舞蹈(1 / 3)

俄羅斯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它的舞蹈由來已久,各類舞蹈團更是數不勝數,比較著名的有伊塞耶夫民間舞蹈團、小白樺舞蹈團、紅旗舞蹈團、紅軍舞蹈團等等。而說起俄羅斯的芭蕾來,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如大名鼎鼎的基洛夫芭蕾舞團和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

俄羅斯民間歌舞概況

莫伊塞耶夫民間舞蹈團

莫伊塞耶夫民間舞蹈團的全稱是莫伊塞耶夫國家模範民間舞蹈團,原為蘇聯國立民間舞蹈團,創辦於1937年。60多年來,該團始終以尊重和揚棄的態度對待豐富多彩的民間舞傳統,並根據舞台創作的要求,提倡“創作經典性民間舞”的方法,從而原有的民間舞無論在表演技巧,還是在藝術境界上,均達到了最高的水平,因此贏得世界各國觀眾的歡呼聲。

作為芭蕾出身的舞蹈家,莫伊塞耶夫深知它在肢體能力上的科學性和創作方法上的局限性,因此要求自己的舞者都要接受芭蕾的嚴格訓練,然後通過融會貫通的創作,將民間舞的現實主義色彩融入其中,從而使芭蕾這種經過高度提煉後的單純動作技巧,能夠放射出生命的光彩,散發出泥土的芳香。

自建立以來,該團先後表演過200多個不同民族的舞蹈,而代表作中既有各種創作舞,如《足球舞》、《遊擊隊員》、《馬鈴薯》、《莫斯科郊外的詩篇》、《水兵組舞》、《兩個小夥子的角鬥》、《集體農莊的節日》等等,也有根據各民族的民間舞素材加工的舞蹈,如俄羅斯的《夏季》和《俄羅斯組舞》,白俄羅斯的《小尤拉》,烏克蘭的《戈帕克舞》和《春節》,烏茲別克的《詼諧盤子舞》,塔吉克的《刀舞》,等等。他們每到一個國家,常常都能惟妙惟肖地表演一兩個該國的民間舞,如朝鮮的《扇舞》,中國的《大鼓舞》、《紅綢舞》等。

小白樺舞蹈團

小白樺舞蹈團的全稱是俄羅斯國立小白樺模範舞蹈團。自1948年創辦以來,它可以說是50年的曆史,50年的輝煌,但從不用排山倒海、火暴熱烈的狂歌勁舞來取勝,而總是以小橋流水、輕捷柔曼的舞步緩緩地澆灌,滋潤著各國人民的心田。它的所向披靡來自對俄羅斯民族性格的深入開掘,展現出俄羅斯民族敏感細膩的另一麵。

50年來,小白樺舞蹈團的開場節目從來都是它的主題舞蹈《小白樺》。16位身著紅色連衣長裙的少女緩緩登台,她們手持白樺樹枝,仿佛在一股春風的推動下翩翩舞來。這個輪舞論舞步,可謂簡單到了極至,隻有一種“飄然而至”的舞步從頭貫穿到尾,但從不讓人感到單調。更加令人叫絕的是走遍天涯海角,各種種族、膚色、語言、文化、信仰的觀眾都無一例外地會在姑娘們“飄”完“見麵禮”似的第二圈時,便發出心悅誠服、整齊規則的熱烈掌聲。究其原因,“柔能克剛”、“鮮明對比”應為不能忽視的觀眾心理,更是不能忘卻的藝術規律。

創始團長娜捷日金娜的接班人是小白樺的新任團長科利佐娃。她曾是小白樺多年的主要舞者,尤其擅長表演小白樺的代表性舞蹈——輪舞。她不僅精心維護著老師創立的小白樺傳統,更按照老師當年為小白樺製定的“詩化”宗旨,創作出了一些優秀的新舞,如輪舞《揚起手巾》、獨舞《回憶》等等,使小白樺能夠永葆青春。

紅旗歌舞團

紅旗歌舞團的全稱為俄羅斯軍隊亞曆山大紅旗歌舞團,它由前蘇聯國歌的作曲家、天才的指揮家和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授亞曆山大·瓦西裏耶維奇·亞裏山德羅夫創建,並出任第一任藝術總監,歌舞團即以他的名字命名。目前,該團實行團長與藝術總監分工製,團長是指揮家德米特裏·瓦西裏耶維奇·薩莫夫上校,而藝術總監則是歌舞團的指揮家、俄羅斯功勳演員維克多·阿列克謝耶維奇·費德羅夫。

該團由五名男聲獨唱演員、男聲合唱團、舞蹈團和樂隊組成。舞蹈團的導演兼編舞是庫裏科夫,他精心地保留著紅旗歌舞團多年來的優秀舞蹈節目,如《水兵舞》、《哥薩克騎兵舞》、《節日進行曲》、《邀舞》、《什錦盒》等,這些保留節目經過俄羅斯人民藝術家阿·赫梅爾尼斯基和人民演員維爾斯科伊的改編,重新煥發出奪目的光彩,確保了舞者們能夠常跳常新,觀眾們則能夠百看不厭。

到目前為止,該團已先後上演過2000多個節目,其中包括衛國戰爭時期的歌曲、民間歌曲、民間舞蹈、士兵舞蹈,以及俄羅斯古典音樂作晶和外國作曲家的作品。為了跟上時代,以滿足俄羅斯軍人和廣大觀眾的審美需要,該團自1996年開始與芬蘭的“列寧格勒牧馬人”搖滾樂團合作,為演出劇目增添了一批優秀的世界流行音樂的作品。

紅軍歌舞團

紅軍歌舞團的前身是前蘇聯內務部的內衛部隊歌舞團。建團十幾年來,該團在藝術總監兼總指揮維克多·葉利謝耶夫的領導下,不斷增添和更新演出的內容和形式,刻意追求載歌載舞的動態表現,使作為看家節目的部隊歌舞常演常新,不僅出色地完成了“為兵服務”的宗旨,而且總能使得各個階層和年齡的百姓也百看不厭,舞台下則歡聲雷動,笑口常開,藝術享受中交織著心靈淨化,審美陶冶中伴隨著輕鬆休閑。

紅軍歌舞團的整台晚會中,合唱和樂隊自始至終從不下台,可謂其獨具的特色之一,充分體現出歌一樂一舞本為一家的特點,獨唱、對唱和重唱,是整台晚會的重頭節目,不僅數量最大,而且曲目也最多,合唱隊員們除了擁有整齊的個人演唱技巧,並能彼此配合默契之外,還經常帶上表演唱的活潑特色,為整個舞台演出增添了聲情並茂的活力。經常上演的節目包括《夜鶯》、《喀秋莎》、《三套車》、《黑眼睛》、《伏爾加河上的纖夫》、《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等,而且還有不少著名的歌劇唱段和外國名曲。

紅軍歌舞團曾赴20多個國家公演,1991年曾在中國各地巡演長達5個月之久,1998年12月第二次訪華期間,曾來天津和北京兩地公演,精湛的演出使得津京兩地的觀眾常常歡呼雀躍。為臨近新年的中國增添了節日的氣氛。

俄羅斯古典芭蕾舞團

基洛夫芭蕾舞團

基洛夫芭蕾舞團的前身是1742年俄羅斯女王凱瑟琳二世在聖彼得堡建立的第一座劇院。自建成之日起,這裏就成為了俄羅斯芭蕾和歌劇發展的大本營。那時候,歐洲最好的芭蕾舞大師都在該團演出過。19世紀末,來自聖彼得堡的俄羅斯芭蕾終於成為世界芭蕾的領導者。彼季帕編排的《唐吉珂德》、《舞姬》、《睡美人》、《雷蒙達》以及同伊凡諾夫合作的《胡桃夾子》、《天鵝湖》成為世界芭蕾的藝術瑰寶。芭夫洛娃、卡薩維娜和尼金斯基表演的由福金創新的曲目給歐洲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這些芭蕾大師極大地影響了世界芭蕾的發展。

自1977年以來,該團由新一代編導家奧列格·維諾格拉多夫接管。奧列格·維諾格拉多夫1937年出生於列寧格勒,1958年自列寧格勒舞蹈學校畢業後,入新西伯利亞芭蕾舞團作演員,但很快便開始為劇院的歌劇編舞,並在編導大師古雪夫的悉心教導下走上了編導之路。1972年調回列寧格勒,出任小劇院芭蕾舞團的首席編導家。1977年再次升遷,出任基洛夫芭蕾舞團的團長,直至1998年退休。此後,他應邀出任韓國環球芭蕾舞團的藝術總監,開始複排基洛夫的經典芭蕾舞劇,在新的條件下,將俄羅斯古典芭蕾的優秀傳統發揚光大。

他編導的作品有《欽差大臣》、《圓山仙女》、《輕騎兵之歌》、《虎皮騎士》、《戰艦波將金號》等大型舞劇,以及新版《彼得魯什卡》、《巴伯的慢板》等中小型芭蕾。

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

十月革命後,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開始向現實主義題材的“戲劇芭蕾”方向迅猛發展,脫穎而出了羅斯季斯拉夫·紮哈洛夫(1907—1984年)、利奧尼德·拉夫羅夫斯基(1905—1967年)、尤裏·格裏戈洛維奇(1927—)等編導大師,推出了蘇維埃政權之下的第一部新編芭蕾舞劇——中蘇友好和革命題材的《紅罌粟花》(1927年)、第一部普羅科菲耶夫的《羅米歐與朱麗葉》(1940年),以及哈恰圖良的《斯巴達克》(1968年),並有意識地脫離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基洛夫芭蕾舞團的精美靈巧舞風,向著彪悍粗獷的方向迅猛發展,登峰造極時期可謂格裏戈洛維奇時代,30年時間中除複排或重編了經典芭蕾舞劇《睡美人》、《胡桃夾子》、《天鵝湖》和《羅米歐與朱麗葉》外,還先後創作了《寶石花》、《愛情的傳說》、《斯巴達克入《魔鬼伊萬》和《安加拉》等現代芭蕾舞劇,為前蘇聯的芭蕾舞史增添了光彩奪目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