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諾看過的書有很多很多,真要說出哪本是最喜歡看的,隻怕她自己也為難。當初之所以在完成這篇習作時選擇了《夏日曆險》這個故事來寫,是因為她當時正在看這本書。故事主人公傑伊·貝裏和猴子之間建立起來的感情和信任,以及主人公和妹妹之間的濃濃親情,是最讓孩子感動的地方。
經典的閱讀豈止是書,生活中的很多細節同樣堪稱經典,影視中的經典片段一樣耐人尋味,讓我們一起來體會孩子眼中的經典吧。
我最喜歡的公益廣告
說起公益廣告,我印象最深、最喜歡的還是在少兒頻道看到的“關愛別人”。
這則公益廣告講的是一個青年在公路上晨跑,忽然看見路邊一個穿著西裝的人夾著公文包,打著電話。眼看他的文件就要滑下來了,青年急忙跑過去幫那人把文件夾扶正之後跑開了。才走不遠,青年人又看見兩個女孩正打著羽毛球,可球飛上了樹,卡在枝頭下不來了。隻見青年輕輕上躍,拿回羽毛球,微笑著遞給女孩後又跑遠了。
這時,隻見一座拱橋上,一位老人費力地騎著一輛滿載貨物的三輪車,可老人勁太小,車向後滑去,突然,一雙大手在後邊頂住了車。啊,又是這位青年人!在這位青年的幫助下,老人輕輕鬆鬆地騎車過了橋,等老人回頭找幫他的人時,青年人早跑遠了。
“唰!”一個飲料罐飛速旋上青年頭頂,青年人頭一頂,飲料罐飛向垃圾筒,可是沒飛多遠,罐子就掉在了地上,這時一個小女孩撿起罐子扔進了垃圾筒,他們相視一笑。
看完這則公益廣告我非常受感動。這位青年和小女孩做的事再普通不過了,但他們這種關愛他人、保護環境的優良品質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人,他們無聲地做著各種好事,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了關愛和幸福。
讓我們都來做愛的使者吧,這樣,世界將是一個處處充滿溫暖的美好人間。
美德善行,詮釋愛心
德國作曲家、鋼琴家貝多芬說過這樣一句話:“把美德、善行推薦給你的孩子們,能給人們帶來幸福的隻有它,而不是財富。”是啊,美德和善行是樸素低調的,它不需要粉飾和張揚,卻有著神奇的感染力和感召力。瞧,一諾在和美的家庭環境中,在潤物無聲的經典閱讀感召下,正一步步地成長為一個愛的使者,用她的小小力量向我們詮釋著愛的真諦呢!
2004.11.17 饅頭的溫暖
今天,牽著孩子從超市回來經過巷口時,孩子突然放慢了腳步,我順著她的眼光看過去,不禁愣住了:前方不遠處的地上坐著一個衣衫襤褸的老人,很明顯,他隻有一條半腿,瑟瑟寒風將他那半白的頭發吹得蓬亂不堪……孩子用力拽了拽我的手。我心領神會,很快拿出一塊錢來,遞給了孩子。可孩子不動也不說話,隻一個勁地拚命把我往下拽,我終於明白她是想讓我蹲下身來聽她小聲說話:“媽媽,我不想給這個爺爺錢。”“為什麼?”我瞪大了眼睛,這孩子今天太奇怪了,難道是嫌這個老人太髒?不會吧?我正想著,孩子又猛地把我拽了下去,雙手捂住我的耳朵嘀咕起來:“我想給他買個饅頭,因為我現在好餓了,我想他一定也很餓。”沒想到孩子竟會冒出這麼暖心的一個想法,我連忙點頭應允。旁邊就是包子店,我趕緊過去買了兩個,讓孩子給爺爺送去。孩子拎著包子,半天挪不開步,嗬,小家夥太靦腆了,我隻好牽著她走到老爺爺的跟前。老人開始一直耷拉著頭,孩子突然遞過包子,他有些不知所措,但馬上反應過來,激動得兩眼發亮,一把抓過孩子的手,緊緊握住搖啊搖,一邊連聲說:“謝謝,謝謝!”我和孩子都被老爺爺這強烈的反應給鎮住了,特別是孩子,被老爺爺這一通搖晃,像給搖傻了一樣。我連忙幫孩子回話:“不謝,不謝!來,一諾,跟爺爺說再見!”“孩子這才回過神來,抽出小手跟爺爺說再見。我們走出好幾步了,老人家還在還停地揮手,連聲說:“謝謝小朋友啊!”當我們轉過頭來,這才發現孩子被握過的小手變得黑乎乎的了:“媽媽,怎麼辦?”看著孩子高舉著手,不知所措的樣子,我連忙笑著安慰她:“沒關係的,回家洗洗就好了。一諾今天好棒哦!你看老爺爺多開心啊,他太高興、太感動了,對不對?來,媽媽牽。”小家夥這時才真的清醒過來,開心地笑了。
我今天竟然猜想孩子不願給錢是因為嫌老人髒,真是慚愧。多麼善良的小家夥啊!同樣是一塊錢,成人在拿出去的時候,可能認為是應該做的事,也是給孩子起個表率作用。但與孩子對老人的周到、體貼比起來,我才感覺到自己拿出的那一塊錢是多麼的“冷”,是那兩個熱乎乎的饅頭給了我當頭一棒!還好,這饅頭溫暖的不隻是那位素不相識的老人,還有我這顆有些僵冷的心,我相信,在孩子的感召下,它一定會變得越來越溫熱。
我們都應該說“對不起”
今天,有人踩了我的大褲腳。我很生氣,我叫住他,他也不說個對不起,所以我的心情很不愉快,回家就寫了這篇日記。
(說到這兒,孩子說:“沒了”,我笑著問她:“你覺得這個同學應該嗎?”於是又有了下文。)
那個同學是不小心的,但他也應該說“對不起”。可是,這也不能完全怪他,因為他不可能想踩別人的大褲腳,如果我的大褲腳在遠處,那麼他也就不會踩到我的大褲腳了。是我讓大褲腳到這兒來的,它才被踩到,讓那個同學不好意思,所以我覺得我和大褲腳也應該說“對不起”。
在被人踩到褲腳後,一諾並沒有一味地責怪同學,同時也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可見,“善”已經成為一諾思維和處事的基本準則,與她小小的生命融為一體了。這也是一直以來,我們最感欣慰的地方。
2006.9.6 沒有送出去的磁鐵
昨天,孩子回家說,老師在班上問哪些小朋友家裏有磁鐵?如果有,能不能帶幾個給老師,因為老師上課要用磁鐵來貼掛圖。正好家裏有好些小的環形磁鐵,於是讓孩子帶去給老師。沒想到,今天放學回家,她還給我幾個磁鐵說:“我給了老師五個,這些沒有送出去。”“啊?!”我有些驚訝,這孩子平時不小氣的呀,怎麼這回竟會舍不得把磁鐵全部送出去呢。於是,我問她:“為什麼不都送給老師呢?你很舍不得它們嗎?”“不是的,媽媽,我沒有舍不得,可是如果我把這些磁鐵都送給老師,別的小朋友帶來的磁鐵,老師就不會收了。”“為什麼老師要了你的,就不會收別的小朋友的呢?”我還是沒太懂孩子的意思。“媽媽,你想啊,老師肯定要不了那麼多磁鐵,如果我把這麼多的磁鐵都給了她,說不定她(要的磁鐵)就夠了,就不會再收別的小朋友的磁鐵了。那些小朋友會多傷心啊,誰都希望能夠幫助老師,得到老師的表揚啊!”
孩子的回答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怎麼也想不到,小小的孩子竟能如此體貼地為別人著想。一時間,心裏還真是又意外又感動。
2007.3.28 小鸚鵡,再見!
今天放學剛走到家門口,爸爸就告訴我,我們家養的虎皮鸚鵡飛走了。我跑到陽台一看,籠子裏麵真的一隻鳥也沒有了。難道我們家的小鳥真的飛走了嗎?突然,我發現爸爸的臉上有一絲微笑。我就想,一定是他把兩隻鸚鵡藏起來了。誰知我問爸爸,爸爸卻說:“不是的,我笑是因為我覺得我們家這兩隻鸚鵡蠻好玩的!”可我卻很傷心,因為這兩隻鳥,我已經養了差不多三個月了,已經對它們有了深深的感情。它們一走我們家就一隻動物也沒了,多沒意思啊!原來養的一隻狗被爸爸媽媽送走了,現在養的鸚鵡又自己飛走了。我真傷心!幸虧我給它們照過十幾張相片,要不然我會哭一天的。就是因為我給它們照過十幾張相片,我才沒有哭那麼久,但我還是哭了一會兒。
後來,讓我高興的事又發生了,我發現了我的小鳥。我的小鳥在我們學校院子裏,它們圍著我們窗台轉了幾個圈又飛走了。我看見了它們快樂飛翔的影子,你說我有多高興啊!我高興得像飛向天空的小鳥,跟它們一樣快樂得很呢!我想它們以後應該會回來的,可是媽媽說,它們再也不會回來了。雖然我很傷心,但是我跟它們的感情一直都沒有變化。
我想就算我的鸚鵡不會再回來了,我也會很快樂!小鸚鵡留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每一天早上我把它們放在窗台上的時候,它們那快樂的樣子是多麼美麗呀!小鸚鵡現在飛走了,雖然我很傷心,但是,它們卻自由了!後來,我想它們這麼快樂,我們又不去抓它們,該有多好啊!雖然我是這樣想的,但是我還是有一點點傷心,最後,我留給它們的一句話就是:“小鸚鵡,再見!”
這是一諾一年級時口述的一篇日記,文字間不難看出孩子的思維跳躍性比較大,句子顯得有些零亂。但這絲毫不影響她對鸚鵡感情的表達。當她麵對失去愛鳥的現實時,她哭得多麼傷心啊,整個中午,她就在校園裏隨著聲聲鳥鳴到處找她心愛的鸚鵡。
“愛它就放了它”,是人與動物相處中很難做到的。孩子做不到主動放了它。但當她大聲地叫喚“媽媽,我看到我們的鳥了,它們飛得好高好高,好棒啊!一點也不比別的鳥差”的時候,我知道她做到了。看著孩子由哭變笑,看到孩子也懂得分享鳥兒自由的快樂,我明白了:同樣是因為愛,這回孩子是真的放下了、釋然了。
2007.10.21 大甩賣
今天,我和外婆一起清出三箱紙盒和一麻袋礦泉水瓶,四個油瓶。外婆用繩子把油瓶串成一串遞給我,表示要拿去賣。我拿著一鞭炮似的油瓶大喊著:“大甩賣,大甩賣!”外婆拿著三個紙箱和麻袋跟我去賣廢品。賣完廢品,我和外婆走在回家路上,我想,大甩賣活動真成功。
受外婆的影響,孩子也成了一個環保誌願者,學校操場經常有籃球賽,她總在比賽結束後,主動去撿拾球員們隨手扔下的礦泉水瓶,將它們收集起來賣給回收站。2009年她還被嶽陽市教育局和嶽陽市環境保護誌願者協會授予了“環保小衛士”稱號呢!
2007.11.16 真開心
今天中午,媽媽睡著了。我看見吃飯的碗和餐桌都很髒,於是我跑到廚房,拿來抹布,把桌子抹得幹幹淨淨的。又把碗端進廚房。我邊掃地,邊小聲地唱歌,差點忘了上學的時間。
放學回到家,媽媽說我真棒。我聽了心裏甜蜜蜜的,今天真開心!
很顯然,孩子越來越會主動關愛他人了,並從中體驗到了快樂!中國有句古話:“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如果一個人連參與家務勞動的義務感和責任感都沒有,就更談不上對社會、對國家的義務感、責任感了。在我心裏,家務勞動是孩子的一門必修課。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就鼓勵她參加家務勞動,經常是我和孩子一邊唱歌一邊收拾房間,或在廚房一邊開心地聊天一邊擇菜、洗菜……我用這樣的方式告訴孩子,和家人一起分擔家務是一件非常愉悅的事情。緊張的學習之後,適當地參與家務勞動,是勞逸結合、書本與實踐相結合的積極的休息方式。
2008.10.27 “失落”的榨汁機
今天,新買了一台豆漿機,不用泡豆就可以直接用幹豆榨豆漿了,而且不像以前的榨汁機那樣還得將榨好的豆漿倒在鍋裏煮熟才能食用,而是一次到位,提示音一響,就可以喝到熱騰騰、香噴噴的熟豆漿了。
孩子邊享受美味的豆漿,邊很認真地對我說:“媽媽,一定要記得,以後偶爾也要用一下原來的那台榨汁機,讓它也榨一榨豆漿。”
“為什麼?”有省事的新機子不用,還用原來那費力的東西?我不理解。
“你想啊,現在有了新的豆漿機,我們用得這麼開心,這麼喜歡它,原來的那台榨汁機一定又羨慕,又傷心。我可不想它有一天會因為嫉妒而失去理智。”
“哈哈,‘因嫉妒而失去理智’,我知道了,你一定是中了《笑貓日記》的毒,不過,可別忘了,那裏邊因嫉妒而失去理智的可是一隻狗,難道連豆漿機也會這樣啊?”
“我就是喜歡把所有東西都想象成有感情的東西嘛!”
“好,改天一定用一用那台榨汁機。別讓它太失落了。”
“耶!”
孩子純真的眼裏,什麼都是應予以關愛的“生命”。
2009.8.25 “不美”的篝火
這次從湘西回來,老是想到民俗表演場上的那堆篝火。在這之前,在我的印象中“篝火”從來都是跟“青春”“活潑”“激情”“快樂”等字眼聯係在一起的美好之物。可那天,當一諾麵對精彩的表演無心欣賞,卻老惦記著表演場上那堆篝火又燒掉了多少木材、排放了多少有害氣體時,篝火的美好形象,在我心中頓時坍塌。唉,看來,從此,我的眼睛隻能見到“不美”的篝火了。
回到賓館,看一諾仍耿耿於懷,我故意逗她:“甜甜,我真是服了你了,那麼精彩的節目你不看,就知道瞅著篝火不放。節目都結束了,還是忘不了那堆篝火。”“我就是忘不了,怎麼了?這個地球熏得還不夠黑啊!”看來小家夥是真生氣了,我隻得開導她說:“來來來,別生氣了,你知道嗎?相傳在遠古時代,人們學會了鑽木取火之後,發現火不僅可以烤熟食物,還可以驅嚇野獸,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於是,對火產生了最初的崇敬之情。後來,人們外出打獵滿載而歸,為了慶祝獲得了豐厚的戰利品,就在用火烤熟食物的過程中,互相拉手圍著火堆跳舞,以表達自己喜悅愉快的心情,這種歡慶的形式一直延續到今天,就成了篝火晚會。如今有野獸的地方是少之又少了,但不少像湘西這樣的少數民族地區的人們,仍然保留著每年舉行篝火晚會的習俗。而那些外地遊客呢,大老遠地跑來,肯定希望能看到一些有著地方特色的東西,對不對?所以呢,雖然燃燒篝火確實會消耗一些木柴,也會對大氣產生一些汙染,但它確實能給晚會帶來了一種特別歡慶的感覺,讓觀眾在這裏得到了徹底的放鬆,所以,媽媽覺得在適當的場合,燃放篝火是利大於弊,從它帶給觀眾的巨大快樂來考慮,還是值得的。”“那你的意思是說,隻要人類快樂就可以隨便破壞環境了咯?”“我可沒這麼說呀。首先,我們要肯定篝火對環境的汙染是比較小的,而木柴呢,又是可再生的資源。同時,也要這樣去想,我們不能因為愛護動物就從此不吃肉了,也不能因為汽車排放尾氣就要求全世界所有的人都不開車了。我們能做的隻是少吃肉,少開車。”“對呀,可這裏呢,天天表演節目,你說他們燃放篝火的次數,能少得了嗎?”“嗯,你說得也是……”我一時無言以對。是啊,一堆小小的篝火也許確實算不了什麼,可這景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很難間斷的表演意味著什麼呢?大家的熟視無睹又意味著什麼呢?孩子的擔憂、質問、期待和我的無能為力,又意味著什麼呢?我不敢深想,可又無法回避。
“嘿!媽媽,我倒想到一個好主意,你不是說就是因為大家想看篝火,這裏才老是點篝火的嗎?那我們能不能也像表演時做一些假房子做背景一樣,做一堆假篝火來代替真篝火呢?”“嗬嗬,也許這是個不錯的主意!”
特別有意思的是,旅遊回來,上網一查,居然發現真的有人研究出了“電磁篝火燈”。這種電磁篝火燈是由16根火柴燈組成的,其中隻有一根火柴燈需要外接電源,其他的燈則可以通過電磁感應的方式被點亮。這樣你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將這些火柴燈壘在一起,點亮後就像是一堆篝火。這樣,即使足不出戶,也可以感受到一絲大自然的氣息了。孩子知道自己的想法竟然不隻是幻想,開心得不得了。
這次暑假的湘西之行,一諾那麼在意表演場上的一堆篝火是我未曾料到的。一個被絕大多數人所忽略的問題,因了孩子的關注,引發了我許多的思考。孩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讓我感到無比的欣慰。
近幾年來,我參加了不少由北京“環境與發展研究所”組織的與“環保”“節能”有關的教育活動。耳濡目染,孩子對能源和環保也特別關注起來。平時,在家裏她是絕對的身體力行者,凡是家人用水沒有進行二次利用直接倒掉的,隻要被發現,一律要接受她的批評;隻要哪個房間人走燈未滅,她就會馬上跑去把燈關掉。走在街頭,汽車排放的尾氣成了孩子的眼中釘。看她這麼較真,說實話,我還真不知道該怎麼勸慰她。所以,當她說長大後,要當國家領導人,讓所有的人都聽她指揮,都來保護環境的時候,我並不覺得可笑,有的隻是一個成人對一個孩子如此珍愛地球的敬意!
身心健康 關心為上
作為母親,相信大家最關心的莫過於孩子是否能健康、快樂地長大。我也一樣,讓孩子擁有結實的身體、陽光的心態、輕鬆的學習是我一直的向往和追求。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身心健康呢?我想,家長的深切關愛和精心嗬護,是孩子身心成長過程中,最應該得到的雨露和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