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留心細節,關注需求(2)(3 / 3)

想通了這一點,我再無怨言,最初是自己仔細地幫孩子檢查作業;再後來是激勵孩子先自查,我再查。對於孩子自己發現的錯誤,及時予以“檢查細致”的肯定。當許多家長還在不停感歎孩子老寫錯別字,作文標點總也用不對的時候;當許多家長還在為孩子邊做作業邊玩,注意力不集中而煩惱的時候……我已經用一年半載的陪伴有效地解決了這些問題。而且,在陪伴孩子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我抓住一切可以製造快樂的機會,使孩子不知不覺中更快地成長起來。比如,老師有時會適當提高造句的難度,讓孩子們從當天學過的詞語中任選兩個或三個組合在一起說一句話。這時,往往是孩子造完一個,我也來造一個,有時候她爸剛好在,也會開心地參與進來。就這樣,在愉悅的遊戲般的情境中,孩子的思維一下被拓寬了。

最有趣的是,有一次在檢查孩子作業的過程中,當我自以為是地給孩子指出習慣的“慣”字書寫錯誤時,孩子得意地告訴我:“媽媽,是你自己寫錯了。老師今天在課堂上還特意強調過這個地方不能寫錯,你還以為是個母親的‘母’字,哈哈!”我一聽,急急找來孩子的語文書,認真對照。“哦!天啦,老媽一錯就是三十年呀!我怎麼早沒發現呢?”看我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她笑得更歡了。

“陪”是為了“不陪”,“扶”是為了終有一天能大膽放心地“放手”。以前做作業要陪,現在除了檢查簽字,我基本可以不管了。有時候,我工作上的事情忙不過來,得加班,孩子就自己把字給簽了,她告訴我,自己已經認真檢查過作業了。而且,老師第二天還會批改,就算有錯也能被發現,再訂正就是了。孩子自覺的學習習慣已經養成,而且,她對自己的要求比我還高,我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呢?以前做作業要催,現在也慢慢學會合理規劃時間,早睡早起了;以前學特長要送,現在可以自己來去了……很明顯,我對孩子是越來放心了。不過,“放心”不是“不用心”,是把心安頓。

精心觀察,正確引導

一諾是一個感情特細膩的小女孩,愛思考且敏感,率真而倔強。比如小小年紀,就有了對死亡的認識和懼怕;對不可逃避的作業頗有微詞,甚至憤憤地發出“要將發明作業的人,拉出去好好揍一頓”的幼稚言論。隨著她慢慢長大,獨立意識也在一天天增強,冷不丁地我們就迎來了她的“第一個叛逆期”。作為一個毫無經驗的母親,除了憑著母愛的直覺行事,我想更應該在陪伴孩子長大的過程中,精心觀察她的發展變化,及時地予以正確引導。比如:帶孩子逛超市時,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在誘惑麵前,有原則地做出選擇與放棄;當預計孩子將麵對挫折時,適時地給她打打預防針,讓孩子及早學會心理自助……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生成的過程,隻有精心觀察、細心關注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言行,發現有不良思想傾向和行為及時引導、糾正,才能真正做到防微杜漸。

2004.6.23 讓孩子從小學會選擇與放棄

現在的獨生子女,備受家人的寵愛,很容易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覺,認為隻要是自己想得到的東西就一定能得到,這對孩子將來的成長和發展是十分不利的。為了讓孩子從小學會選擇與放棄,我在女兒不到兩歲的時候,就開始讓她自己麵對誘惑,做出取舍。比如說,帶孩子逛超市,一開始,孩子總是一下就看中好幾樣東西,把想要的東西都攬在懷裏,在她興致勃勃地抓起這些東西時,我並沒有對她的選擇做出過多的幹預,等到她心滿意足地抱著一大堆物品用期待的眼光望向我時,我才跟孩子說:“隻能買兩樣東西,你自己說吧,要哪兩樣?”這樣的方式看上去有點折磨人,但當孩子知道媽媽絕不會對自己的欲望做出退步時,她也隻好忍痛做出選擇了。看著孩子把自己所放棄的物品一一放回原處時,我知道她已經成功地邁出了第一步。這樣的次數多了,帶孩子逛超市的效率也高多了,因為鮮有自己的多個願望同時被滿足的經曆,所以孩子已不再會像當初那樣懷抱一大堆東西不知如何取舍,而是直奔目標。即使有時候,還有其他東西很想得到,她也能懂事地說:“媽媽,下次逛超市的時候再給我買這個好嗎?”

現在,孩子也隻不過三歲多,有時候,看到家裏有的東西我再買,她還會小大人般地問:“媽媽,家裏有這個,為什麼還要買呢?”可見,平時的這些不起眼的經曆對她摒棄貪心的惡習是挺有用的。一個人一生中將麵臨無數次的抉擇,隻有學會了正確地取舍,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運。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多讓孩子從小去經曆這種選擇與放棄的過程,促使他們更好地成長。

2006.12.23 輕鬆談生死

這段日子以來,甜甜幾乎天天要重複這樣一句話:“媽媽,我擔心你會死掉!”有時說著說著眼睛就紅了,一開始我用非常肯定的語氣告訴她,媽媽不會死的。但孩子說世界上沒有神仙,等媽媽老了就會死。沒辦法,我隻好試著讓她明白死並不可怕,就像睡著了一樣,什麼感覺也不會有。每個人都會有死去的一天,所以關鍵是活著的時候一定要開心,不要想太多,更不要花時間去擔心那些改變不了的事。孩子懂事地點頭,可她仍有自己的想法,她說:“可是人死了就再也不能感覺到這個美好的世界了!”還說,“我多麼希望永遠都沒有人類!”問她為什麼,她說:“這樣,我們就都不知道這個世界原來是這麼美好,有這麼好的媽媽!這樣就既不高興又高興。不高興的是不會知道這個世界有多麼美好,高興的是再不用擔心媽媽會死了!”這讓我不由想起了一句話:有時候幸福裝得太滿,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地擔心它溢出來,不能永遠!唉,人就是這樣,因為有了思考也就有了憂愁和痛苦,但不管怎麼說,心底裏仍為自己是孩子如此深愛著的母親而開心,知足!

前不久,七十的老父親對我說,那天他跟甜甜說:“你將來肯定能考上大學,有大出息,可惜外公是看不到那一天了,那時候我早就死了。”沒想到孩子卻反過來安慰外公說:“外公,人老了,死是必然的,但活著的時候就要開心。我以前也老是擔心媽媽和自己會死掉,後來媽媽跟我說死並不可怕,就像睡著了一樣,我就不那麼怕了。”父親和我說起這事,我們都開心地笑了。讓孩子從小明了生死乃自然規律,認真地活在當下,我想應該不是壞事。

2007.6.19 一場英語考試的收獲

上周六下午,孩子在快樂英語學校參加了她有生以來的第一次英語考試。

晚上,和孩子躺在床上愜意地東拉西扯。說著說著,我突然想到今天讓她在考場抹眼淚的英語考試,何不問問她今天英語考試的收獲呢!

為了不引起孩子心理上對這個話題的排斥,我裝著很隨意地提到她的英語考試。

“甜甜,今天是你第一次參加英語考試,對吧?”

“是的。”

“那,你參加了這次考試有什麼收獲呢?”

“嗯……”孩子沉思了一會,緩緩搖頭,“不知道!”

“看了你們的卷子,我也有收獲呢,我知道了原來英語考試還要考聽力部分呢!”

孩子一聽,眼睛一亮:“我也知道了,英語考試除了聽力部分還有寫力部分!”

“寫力部分?”我一愣,馬上會意,連忙表揚她,“哇,你真棒,媽媽一說你馬上就想到了一個收獲!不過,媽媽要告訴你,你說的這個‘寫力部分’,大家平常把它叫做‘筆試部分’,而不叫‘寫力部分’,知道了嗎?再想想,還有哪些收獲呢?我們來比賽好不好?”為了激發孩子的興趣,我想了這個招。

“好!”孩子一聽比賽果然興致勃勃。

我說:“今天考試的時候,你不是有兩道聽力題沒有做嗎?你說聽著聽著就掉隊了,後來你一直坐在那兒發呆,媽媽覺得反正錄音也不會再放了,怎麼想也是想不出來的,所以就讓你交卷。但你們老師告訴我,就算沒有聽到,也不應該空著題不做,就算是瞎猜也應該把所有的題都做完,因為不做就沒有一點得分的希望,做了至少還有可能是對的。我覺得確實有道理,所以第二個收獲是考試時,盡量不要空著題目不做,尤其是選擇判斷題,實在不會做瞎猜一個也比不做強。”

甜甜:“媽媽,通過這次英語考試,我知道了學英語不光要會讀,會聽,還要會認,因為有一些題,沒有聽清老師念題的話,自己又不會認,就做不出來了。那些大哥哥、大姐姐很多都會認,可我聽著才會,自己不會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