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甜甜豎起了大拇指:“你真棒!這個發現可太重要了!以後學英語聽讀的時候一定要看著書,慢慢學著認單詞和句子。嗯,讓我想想,我還有什麼收獲呢?對了,我覺得英語考試時,一定要記得寫班級和名字,要不然的話就算都做對了交上去,不知道是誰做的,也就沒有成績了。”我故意選擇一些估計孩子不會往那方麵去想的說,把做題當中更多的發現留給孩子去說。
甜甜:“媽媽,我又想到一個。考試時,有些題不會做,不要老是去想著這一道題,要先把自己會做的題做掉,要不然下課了就沒時間把題目做完了。”
我:“我也想到一個,考試的時候,一定要把試卷的正反麵都看到,因為曾經有一個同學考試時,本來有六版的試卷,結果他做題時沒有翻看試卷的背麵,隻做了正麵的三版題,盡管他這些題基本上都做對了,但成績還是很差。”
甜甜:“媽媽,我還知道:英語考試不能開小差,特別是聽力題,一開小差,聽著聽著就會掉隊,或者聽少了一些題,或者不知道聽到哪來了……”
我一把摟過小家夥狠狠地親了一口:“我宣布,這場比賽李一諾小朋友贏咯!”孩子開心地大叫:“噢,我贏咯!”
這是孩子一年級暑假上英語特長班時,我寫的一篇日記。當時,我考慮到孩子已經學完了拚音,而且還學得比較紮實了,不妨利用這個假期讓她去初步接觸一下英語。雖然,學校要到三年級才開英語課,但是讓孩子從小練一練口語,練一練聽力,也是不錯的。於是就給她報了“快樂英語”培訓班。
這是她第一期班的學習結束後的第一次考試,120分的卷子得了114分,學得還不錯。後來又學過一期。到三年級開了英語課,我們就沒有讓孩子再到外麵上英語培訓班了,而是給她買了個英語點讀機。我們要求孩子上課認真聽講,回家以後發現哪個單詞沒記住讀法,再請點讀機幫忙。一年下來,發現效果還不錯的。
我總感覺現在的孩子讀書太累,好不容易有個周末,卻要趕場似的到處去學這學那。當然,我並不反對學特長,因為很多事物是要接觸了才知道自己是否有興趣的。因此,對於一諾學特長,我遵循三個原則:一是不讓學習占去孩子全部的時間,我得讓孩子有時間自由地思考、玩耍、放鬆;二是學什麼充分尊重孩子的興趣;三是既去參加興趣班,一定會事先對教學點的師資、教學理念等有所了解,畢竟,孩子學習的興趣除了取決於學習內容本身外,還取決於老師的教學理念是否先進、教學過程是否生動。
一諾是一個很有主見的孩子,她說想多留一些時間給自己玩,最多隻學一個特長班,因此,讀二年級時,我們隻讓她把美術特長班的學習堅持了下來。這樣,孩子學得輕鬆了,玩的時間多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的時間也多了。正因為有了較多的自由支配時間,這兩年孩子的閱讀量大增,使得她的寫作也更加輕鬆起來。
幸虧你沒得一百分
說到考試,我不禁想到現在很多家庭教育的書籍提到:家長不應過分地關注孩子的分數,更不要給孩子提打滿分的過高要求。這些觀點都沒錯。隻是事實上,有時家長並沒給孩子提出打滿分的要求,而是孩子在上進心、好勝心的驅使下,自己非常盼望能拿滿分。尤其是一些平時成績很好的孩子,在自己沒能取得滿分的情況下,更容易產生不良情緒,甚至,對其他成績好的同學產生嫉妒心理。因此,我覺得現在的家庭教育不光應善意地提醒家長不給孩子施加過大壓力,提過高的分數要求。更重要的是做家長的,應學會如何正確引導孩子麵對沒有拿到滿分的考卷。
首先作為家長,我們自己要明確,做作業是為了幫助孩子梳理和鞏固所學的知識,除中考、高考這樣的選拔性考試之外,平時孩子在學校所經曆的各種考試所起到的作用,無非是幫助孩子對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普查罷了。通過查漏補缺,使孩子們下一步的學習更順利,更有的放矢。
關於這一點,我們不光自己要明確,更應該讓孩子懂得:不管是做題還是考試,我們的目的都不是為了拿優、拿滿分,而是為了更好地學懂、學會。確切地說是為了找到自己認知上的盲點,查漏補缺。因此,當孩子拿到滿分成績時,肯定孩子的同時不妨委婉地指出:拿到滿分並不意味著我們的學習真的就沒有了任何問題,因為一張試卷的題量是有限的,而這次恰好沒考到你所不能解答的問題而已,所以不能驕傲。當孩子沒拿到滿分成績時,在和孩子一起分析錯題,學懂之後,更要以一顆平常心,真誠地告訴孩子:“幸虧你沒得一百分,通過這次考試你又認識到了自己知識上的一個盲點,今天我們弄懂了它,下次再碰到類似的題,你就不會再錯了。”
也許有人會擔心,這樣的評價和引導,會不會誤導孩子,使孩子覺得考百分不好呢?當然不會!隻要是有上進心的孩子,誰又會拒絕一百分呢?這可是多少孩子心中的向往啊!我們所做的,隻是淡化“一百分”,使孩子擁有一顆平常心:考百分不喜,沒考百分不悲。使之從小學會從本質上思考問題,從行動上解決問題。所以,當我們懷著包容的心態、睿智的視角和孩子共同審視那張不是滿分的考卷時,一定要切記,孩子此時需要的絕不僅僅是父母的包容和理解,更需要我們耐心、用心地和他(她)一起將考試過程中丟分的認知“盲點”和“盲區”給消滅掉。通過踏踏實實的“查漏補缺”,孩子的成績想不提高都難啊!
2008.2.17 是誰發明了作業?
孩子一邊趕作業,一邊大聲問我:“媽媽,是誰發明的作業?”
“什麼?誰發明的作業?”這話聽起來怎麼這麼別扭呢?我一時沒緩過神來,還真不知道怎麼回答她了:“你怎麼突然想起問這個?”
“這些作業簡直太討厭了!那個發明作業的人應該抓起來好好地揍一頓!”
“嗬嗬,做累了就休息一下吧。”看她那認真的樣子,我忍不住笑了。孩子不解地說:“你笑什麼?難道你以前讀書的時候不覺得作業很討厭嗎?”
是啊,那些討厭的作業!至今記得小學畢業那年,我還時常寫作業到晚上十點多鍾呢!誰會喜歡那些讓人心煩手痛的作業呢?我連忙說:“不是,不是,我隻是覺得你剛才說的話很好玩才笑的。不過,你這本作業題可能是很多人一起編出來的哦!”
“那就把他們統統抓來揍一頓!對了,媽媽,這些都是出版社做出來的吧?”孩子一邊晃著手中的作業,一邊說,“應該把那裏的編輯也都抓來揍一頓!看他們還敢發明作業啵!”
“你那麼討厭作業啊?”我故意逗她。
“當然啦,你知道嗎?這些作業是快樂最大的故障!”怕我不懂這話的意思,她解釋說,“就跟電腦壞了就上不了網一樣,那是電腦的故障,而作業呢就是我們想要快樂時出現的故障。懂了吧?”
我想在她說話的時候我一定是睜大了眼睛一眨不眨地在望著她,因為她說完之後,突然湊到我的麵前,來了一句:“媽媽,你怎麼啦?”小家夥居然把作業比作“快樂的故障”,真是聞所未聞,但我知道那是孩子內心最真實的聲音。
作為一名教師,學生做作業的必要性還是懂的。當孩子跟我訴苦時,我告訴她:簡單的題,看上去都懂,但做得少,也會粗心出錯,畢竟,熟能生巧嘛,就像自己的名字正因為常常寫,所以幾乎沒人會將自己的名字寫錯。特別是在考場上,時間有限,平時把簡單的題做熟練了,考試時就能節約出更多的時間來解答難題,至於那些複雜的題,更是要做了才能學懂啊。可道理終歸隻是道理,小小二年級的孩子,多想在一個學期的緊張學習之後,痛痛快快、無憂無慮地玩上一個寒假啊!短短二十來天的寒假,除了寒假作業外,還要做上那麼多的數學題。怪不得孩子老覺得玩得不夠盡興。
當然,老師並非聖人,布置作業時不一定每次都能把握好作業的量。有的時候,獨立地看,語文作業不算多,數學作業也不算多,英語作業也不多不少,但將這幾門功課的作業加起來,孩子一個晚上的作業量就不少了。
有一段時間一諾視疲勞嚴重,我跟老師交流後,老師表示:字詞的學習,隻要孩子會默的,就不必再抄寫,我做家長的把把關就行。我了解到,其實一諾的老師也很想布置個性化的作業,不搞一刀切,隻是班額大,學生多,操作起來比較麻煩,也需要家長更用心地為孩子的學習把關。所以,這個想法一直沒有付諸實踐。
一開始,孩子很開心可以少做一些作業,讓眼睛得到更多休息,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做自己特別想做的事情。但這樣嚐試了兩天之後,她就開始不安了,她告訴我,看到別的孩子都能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作業,唯獨自己搞特殊化,心裏就有一種很別扭的感覺。我很理解孩子的心理,畢竟,大多數人不自覺地會有從眾心理,因此,在孩子的要求下,她又恢複了按老師布置的作業要求來完成作業。
每每看孩子在外麵玩得像個黑臉的野貓一樣,快活地回到家裏;每每聽著孩子在我麵前眉飛色舞地向我講述她和小夥伴玩的種種遊戲之時,我那多少有些忐忑的心又有了安慰:童年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嘛!那些稀奇古怪、讓人興奮快樂的遊戲,難道不是連我這樣的成人都心生向往嗎?那些閃著智慧火花的創造力,難道不是在遊戲中才能這樣地被激活嗎?值得慶幸的是,孩子在課堂上的學習非常認真,雖不愛做作業,卻是一個很會聽講、善於思考、熱愛學習的孩子。
唉,有得必有失吧,希望若幹年後,我不會後悔今天這樣的選擇。更希望孩子能在這樣寬鬆的環境下逐步地學著有計劃地合理安排自己的事情,快樂健康地成長!
2008.3.4 用自己的努力爭取
孩子自看過《還珠格格》後,就被劇中紫薇指尖撥動下流淌的古箏樂音所迷住,提出想學古箏。我猜想她心裏的“古箏”一定不單純是一把琴,而是“人琴合一”那份美好印象,至於到底是愛撫琴而唱時的“紫薇”多一些,還是愛那高山流水般的琴聲多一些,我就不敢妄斷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她期待自己有朝一日,也能上下彈撥而沉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