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了這個美好的向往,她多次跟我提出想學古箏。學過樂器的我,內心卻不想讓孩子這麼早就被樂器困住,作為過來人,知道練琴是一件需要很大恒心和毅力的事。而孩子這麼小,考驗得更多的可能是家長的恒心和毅力。最怕的就是孩子隻有三分鍾熱度,往後的日子買回來的琴擱之可惜,練之成苦役。可也怕因了自己的所謂經驗和武斷,將孩子心中燃起的那份鍾愛和希望給活活掐滅了,畢竟沒有嚐試,誰又能斷言這不是一條幸福路呢!
思來想去,最後還是帶孩子到金旋音樂學校去觀摩了一次古箏課,孩子在那兒待了足足一個多小時,看別的孩子上小課,上大課,走出校門的時候,她跟我央求:“媽媽,我想學!你給我買琴好不?”她還告訴我,雖然她也有些矛盾(因為之前我告訴過孩子,選擇學樂器就得比別的孩子少許多玩耍的時間,不管多難多枯燥都得堅持都得學下去等等),可想來想去還是決定學。說實話,看孩子態度堅決,我也有些動心了。作為家長,讓孩子選擇了學樂器這條路,無疑得付出更多努力,更累一些。心想,學就學吧,再說我也不是那種怕累怕苦之輩啊。可我畢竟不像孩子這般衝動,考慮之下給孩子提了個條件:“要學古箏可以,但你必須先讓媽媽看到你勤學苦練的決心和行動。這樣吧,我們家反正有現成的電子琴,從今天開始媽媽教你學電子琴,如果你在一個星期之內,每天能堅持練琴一小時,媽媽答應你下周就讓你來學古箏。”孩子一聽很爽快地答應了。
現在,孩子學電子琴已有兩天了,讓我高興的是孩子識譜能力還真不錯,一邊對著五線譜表唱譜,一邊單手彈琴,極少有彈錯的時候,手形也好,確實給我增添了不少信心。沒想到的是,正當我尋思著怎樣在以後她學古箏的日子裏,做個有耐心、有恒心的母親時,孩子一臉興奮地對我宣布:“媽媽,我不學古箏了,我決定就學電子琴。我覺得電子琴也很好聽啊!”哈哈,買來擱置近兩年的電子琴,第一次得到了孩子的認可,是否真得感謝這次無奈之下的“努力爭取”呢!
以前要孩子學電子琴,她總是好玩似的才彈上兩句就在琴上亂彈一氣,根本不肯聽指揮。我呢,覺得反正自己會,孩子什麼時候想學都不遲,也不急。而昨天,看到孩子做完作業又累又困的樣子,我有些不忍心地勸她,要不明天中午再補練吧,她一下就跟我急紅了眼:“你!我就知道你希望我不練琴,這樣你就可以不讓我學古箏了!我偏要練,我就要練!”看她如此激動,我不再勸。
於是,昨天又堅持了下來,沒想到這次因為練得正經八百,因為讓孩子感覺入了點門,閑置已久的電子琴一下變成“無心之柳”了。
“用自己的努力爭取”,真好!
從我以上日記中,大家一定能感受到我當時的高興心情。事實上,後來孩子既沒有學古箏,也沒有學電子琴。孩子就是孩子,盡管當時想學古箏心切,願意以練電子琴表決心,甚至還心血來潮地宣稱不學古箏了,要改學電子琴。但練了幾天之後,就覺出練琴的枯燥乏味,不再提學琴的事了。直到有一天,她在班上見同學才剛學了短短兩個月的葫蘆絲就能像模像樣地登台表演,才又萌生了學樂器的想法。葫蘆絲和其他樂器一樣能鍛煉手指靈巧,開發左右腦,關鍵是學起來較為簡單,攜帶也方便,班上有個活動什麼的,說上就能上。所以,孩子一說,我就答應了。沒曾想,孩子這下還真選對了,學得很認真,短短的十幾次課,就能吹出很多首像模像樣的曲子了。看她學得輕鬆,吹得開心,我自然也高興。
2009.8.16 幫孩子平穩度過叛逆期
一諾現在脾氣性格特別好,但曾有一個時期卻老愛生氣。有時候明明是她自己沒有將意願表達清楚,一點點小事也要生氣,好像我們本來就應該懂她一樣。坦白說,那段時間她的情緒化也讓我很心煩。特別是有些時候我自己要忙的事情一大堆,她再一吵,就忍不住跟她擰上了。可這樣往往情況更糟,我強,孩子比我更強。有時候,我失控罵了她幾句,她就倔強地頂嘴。“這孩子怎麼了?一天到晚就知道跟我抬杠!”愛人看我一臉又氣又惱的樣子不禁開玩笑說:“你呀你,還說自己是學過教育心理學的,這叫“叛逆期”,知道嗎?她的獨立意識正抬頭呢,是好事情啊。我們不也是這麼過來的嗎?長大一些她自然就會懂事些,聽得進勸,也不會跟你瞎抬杠了。”想想也是,誰會願意一天到晚生氣呢。當她氣鼓鼓地跟我生氣時,心裏一定不比我好受。這樣想著,我莫名地心疼起小家夥來,昨天還懵懵懂懂的,什麼時候就突然有了成長的煩惱呢?是否在她小小的身體裏有一個叫“倔強”的小刺球正不受控製地瘋長呢?是否那些小小的、細細的的刺不能及時得到舒展的話,就會傷害到它的小主人呢?我這樣胡思亂想著,自己都不禁啞然失笑了:哈哈,快快長吧,我的小刺頭,誰叫我是你的媽媽呢,受點小傷也算是我的榮幸吧。隻是我還是忍不住要告訴你,在這個世界上哪能誰都像爸爸、媽媽這樣理解你啊!所以,你不僅要長大,還要學會調控自己,做自己真正的主人。畢竟,由著性子、太過自由地成長,是要付出代價的啊!
我調整心態後,孩子的臭脾氣耍起來再難找到交戰對手,也就慢慢偃旗息鼓了。更重要的是她聽取了我介紹的方法,越來越會調整自己的情緒了。有一次她跟我說:“媽媽,我好煩!”“為什麼煩呢,有人惹你生氣了?”“沒有。”“那為什麼煩呢?”“我也不知道。”“這樣吧,你實在煩,就對著陽台的窗戶大叫幾聲,說不定啊,心裏的煩惱一下子就從窗子裏飛出去咯!”孩子什麼也沒說轉身去了陽台,不過並沒有像我說的那樣對著窗子叫喊,我也自顧忙去了。讓我意外的是,一小會工夫,孩子就興高采烈地從陽台跑了回來,開心地說:“媽媽,你的辦法真管用,我盯著書櫃裏的書,想象我把心裏的煩惱統統都吐了出來,整整齊齊地裝進了書櫃裏。哈哈,你看我真的就很開心了耶!”孩子的話把我也逗樂了,那一刻,我真為小小的她而驕傲!
我想,隻要心中有了對成長最深的體諒,我也就有了足夠的信心去迎接孩子可能遭遇的第二、第三個“叛逆期”。
耐心傾聽,坦誠交流
先讓我們一起來分享這樣一個故事——《上帝的懲罰》。
猶太教規定安息日不可以做事,連按電梯按鈕都不行。某個安息日,一位酷愛高爾夫球的長老實在手癢難耐,偷偷去打球。球場一個人都沒有,他樂得手舞足蹈。但不幸讓天使看到了,天使急忙去上帝那裏告狀,要上帝好好懲罰這位長老。
打了一會兒,成績不錯,長老十分高興。天使又去打小報告,上帝懶懶地說:“知道了。”打完9個洞,幾乎都是一擊必中。天使忍無可忍,又去找上帝。上帝神秘地笑笑。打完18洞,成績史無前例的好,長老樂壞了。
天使很生氣地問上帝:“這就是你所說的懲罰嗎?”上帝笑了:“你想想,他的快樂能和誰說?又能和誰去分享?”
是啊,不能與人分享快樂,這就是上帝給予的致命懲罰呀!
當初讀到這個故事,我不禁大笑,不知該稱道上帝的高明,還是該感慨長老的可悲。相信人心大都一樣,如果有什麼喜訊,不能及時向四周散播,大概和痛了不讓你叫喊,癢了不讓你笑一樣難受吧!
關於這一點,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體驗。想想,自己如果好不容易賺足了錢,買了一套稱心如意的房子;又比如工作上特別順心,甚至自認為創造了一個奇跡;又或者久病的身子突然痊愈,是否會特別期待有個知心的朋友,可以分享你內心的喜悅呢?又或者你突然遭遇不幸,或生病或正為某事煩惱或遇上了難以跨越的坎,這時,你是否又特別渴望有一個可以傾訴、可以分擔的對象呢?
現在,反過來設想一下:當你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家,想喘口氣休息一會,孩子就纏了上來,或跟你大談學校的見聞或傾訴她的煩惱;或要求你陪著玩某個遊戲,或吵著要你講故事之時,你會怎麼說,又會怎樣做呢?又比如,孩子要你教他做題,教了多遍仍是不懂;或同樣的錯誤屢教不改;或正當你津津有味看電視時,突然跑來問作業,你又會如何對待呢?
如果孩子傾訴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快樂無人分享,煩惱無人分擔,最後的結果會是什麼呢?我想,不論是誰,當被拒絕的次數多了,總有一天會三緘其口,關上自己的心門,成人難免如此,孩子當然更容易受傷。到那時,你再想跟他溝通或給予指導,隻怕都難以奏效了。
有了這樣的認識,作為母親,我不敢懈怠。想到孩子終有一天展翅而去,昨天不會再來,明天尚不能確定,我就總在思考:怎樣在有限的陪伴裏,做“每一個今天”的好母親?每當勞累不堪急躁煩惱的時候,心中總有一個聲音提醒我:“要理解孩子,孩子要的隻是一對傾聽的耳朵啊!”就這樣,當孩子還小,繞半天說不到主題而我又事忙的時候,我總是說服自己靜下心來傾聽她的訴說,結果是越聽越有趣,越驚訝孩子的思考和發現能力,越聽越欣喜,越覺得值!
2006.10.27 讓孩子給同學找優點
前幾天,在和孩子的閑聊中,她談到班裏的一個同學。她說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不怎麼願意跟這個同學玩,而她覺得這個同學並沒有招惹別人什麼,覺得她很孤單,有些可憐。所以,有時候她會在別人都不理那個同學時,跟她說說話。聽完她的話,我首先表揚了她,因為她的行為說明她很善良。同時,我建議她有意識地觀察一下,試著了解為什麼大家不愛搭理這位同學。孩子很爽快地答應了。
今天,孩子回來告訴我,她找到答案了。原來這位同學不怎麼講衛生,老是拖著鼻涕。而且,又特別愛跟人計較,有時候別人不小心輕輕碰了她一下,她就會又哭又罵。孩子還告訴我,跟這位同學交往了這麼些天,自己都有些不怎麼喜歡她了。從孩子的描述中我感覺到孩子有著很好的洞察力,這對於一個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是難得的,因此,我毫不吝嗇地誇獎了她,說她觀察得很細致。然後,跟她分析說這位同學如果隻是偶爾拖著鼻涕,隻能說明她不太注意衛生。可她如果天天這樣,那就不隻是講不講衛生的問題了,可能是她患了鼻炎,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她的爸爸、媽媽是有責任的。說到這同學愛計較惹人煩時,我這樣引導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優點和缺點,隻是表現在不同的方麵。這位同學也一定有自己的優點對不對?“是的,媽媽,她還主動幫過我的忙呢!”